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2020-07-23 04:07叶东城钟慧霞孙小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骨伤消肿肢体

叶东城 钟慧霞 孙小东

骨伤常见的并发症是肢体肿胀,指的是骨伤处软组织充血、肿胀,其发病机制与患肢毛细血管网通透性提升、肌肉痉挛、局部疼痛不缓解等方面有关。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可影响患肢骨伤的痊愈,严重时可发生局部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疾病预后、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为了探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应用中医按摩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作者以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14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19年3月14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17±12.40)岁;男女比例37∶33;其中18例重度肿胀、20例中度肿胀、32例轻度肿胀。观察组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2.27±11.43)岁;男女比例39∶31;其中17例重度肿胀、22例中度肿胀、31例轻度肿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由临床诊断确诊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疾病;②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内容,服从治疗期间的安排,严遵医嘱,并均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③试验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协会的审核批准;④患者病历资料完整;⑤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符合药物适应证。

1.2.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病历资料残缺患者;③药物禁忌证患者;④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等妨碍研究开展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应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如抬高患肢、镇痛、营养支持等,随后实施西医药物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61),1次/d,250 ml/次,1个疗程为7 d,患者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按摩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①中医按摩:中医按摩以专业按摩师为准,按摩师需采取拍、揉、搓、擦、捏等手法对患者的肿胀部位作细致按摩,促进患者肿胀部位水肿的消散,促进血液循环;②活血化瘀汤药方:20 g木香、20 g川牛膝、18 g桂枝、15 g乌药、15 g陈皮、14 g青皮、14 g郁金、10 g泽泻、10 g泽兰、8 g路路通、8 g柴胡、8 g香附。以上药物以500 ml水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1个疗程为7 d,患者持续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消肿时间、疼痛程度。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肿胀完全消失,且治疗前后患肢肿胀无差距;显效:患者消肿时间<3 d,且治疗前后患肢肿胀差距<0.2 cm;有效:患者消肿时间为3~6 d,且治疗前后患肢肿胀差距为0.4~0.8 cm;无效:患者消肿时间>6 d,且治疗前后患肢肿胀差距>0.9 cm。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疼痛程度采取VAS评分,分值0~1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显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n(%)]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疼痛程度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疼痛程度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发病率较高,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疼痛程度更深,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依从性降低,治疗进程得以延缓,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其次,肢体肿胀的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难度高。因此,探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显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传统的西医治疗多以改善血液微循环、消除患肢肿胀等方面为主要原则展开治疗工作,从而有效防止血栓、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甘露醇是常规应用药物的一种,其主要应用于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方面,可有效改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不良症状,疗效较好。然而,甘露醇副作用较多,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疗效[3]。

中医学的范畴中,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草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脾虚症状,改善水肿情况,提高疗效;同时辅于中医按摩治疗,能提升组织修复的速度,并发挥调解微循环、疏通经络的作用[4,5]。活血化瘀汤中的泽兰、泽泻可发挥利尿消肿、止痛化瘀、泻热的功效;桂枝可发挥化气通阳的功效;乌药、陈皮能发挥健脾、行气的功效;路路通、柴胡可发挥利水、除湿的效果;香附可发挥止痛调经、解郁疏肝的作用。诸药并用,可发挥消肿化瘀、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效果。同时,服用活血化瘀汤治疗时可辅于按摩、推拿治疗,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效增强中药疗效[6-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应用中医按摩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的效果较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缓解疼痛情况,解除水肿状态,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骨伤消肿肢体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