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24 02:49姚丹
药品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针对性护理人员

姚丹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作为临床特殊科室,ICU收治患者多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或重度创伤、手术后患者,大部分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需要接受一系列检查,在承受生理疼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一方面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会影响治疗效果[1]。研究报道,通过药物手段对ICU患者予以镇痛、镇静处理,能够极大程度

减轻患者心理不适及焦虑,与此同时还能够产生催眠功效,降低应激,保障ICU患者安全[2]。但镇静、镇痛药物也存在药物依赖、耐药等问题,甚至会引发用药安全性问题,导致不必要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此次研究收集ICU病例60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旨在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作用,现对研究结果予以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该时间段内我院ICU6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25~76岁,年龄均值为(47.63±4.72)岁。对照组:男患者1 7 例,女患者1 3 例,年龄为24~ 78 岁,年龄均值为(47.72±4.69)岁。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为P>0.05,两组差异较小可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ICU接受治疗;②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均告知家属,家属对研究目的、注意事项表示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表示认可,且批准研究。排除标准:①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②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患者[3,4]。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咪唑安定、丙泊酚、吗啡等镇痛、镇静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情况确定用药剂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应处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把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态度以及想法。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信仰,通过和患者进行频繁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变化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对患者给予一定的情感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②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改善病房环境,调节病房环境中的温度以及湿度,定时进行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整理,进行等光强度的调节,达到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的目的,在病房内可以进行适当的布置,注意在护理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避免大声喧哗,合理分配患者治疗和护理时间,将护理操作方式尽量集中,合理调节设备警示声音,避免影响患者休息时间以及睡眠质量。护理人员要监督患者减少病房探视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家属探视条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柱。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相关知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不充分,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相对严重,且反复性发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心理状况充分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效果,在最大限度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对患者提供护理优质服务以及常规检查项目时,需要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分值为1~6分,分值越低镇静效果越好[5]。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越低疼痛越轻[6]。护理满意度问卷由科室自拟,分值为0~100分,共分为十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与不满意(<60分)三个级别。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软件上计算,研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将0.05作为衡量标准,当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Ramsay评分、VAS评分在护理前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ICU收治患者多病情复杂、情况不容乐观,部分为重大手术后患者,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情变化速度快,患者的各个脏器需要靠仪器或者是药物来维持。ICU住院期间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情绪,且存在剧烈疼痛感,缺乏家属陪同,对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ICU患者接受镇痛镇静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机体氧耗,缓解患者不适,而且能够为临床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研究发现,镇痛镇静药物存在耐药及依赖问题[7],辅之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强化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镇静、镇痛药物的同时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Ramsay评分、V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镇静、镇痛效果。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强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护理覆盖患者生理、心理多个方面。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不安,加强患者对镇静、镇痛治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针对ICU患者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强调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采取多种方式为患者营造有助于休息睡眠的环境,避免噪音、过度刺激等引起的心理不适与烦躁[8]。患者接受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避免耐药的发生,减轻镇静、镇痛药物产生的不良影响。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导管等护理,为患者按摩预防压疮等,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为93.3% vs 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康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患者对此表示满意。对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缓解疼痛、提升镇静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案,能够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针对性护理人员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