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中药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

2020-07-24 04:11李凌涛赵志刚李新辰
药品评价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喘藿香药典

李凌涛,赵志刚,李新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0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随后扩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1~7版,从第3版中开始,推荐中医药治疗。随和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对国家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方案(试行第七版)》。本文针对最新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根据相关文献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避其毒气,天牝(鼻子)从来。”表明传染途径为呼吸道。《瘟疫论》中记载:“疫者,感天行之疠气也,”此处的“疫”是指自然界疫疠之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说明传染性强,“伤寒不传染,时疫多传染,伤寒邪从毛窍入,时疫邪气从口鼻入。”据此,寒、湿、热、邪皆可以致病。国家方案提出的中医药治疗依据临床轻、重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

1 推荐药品的临床使用

1.1 中草药方剂

1.1.1 清肺排毒汤 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首方剂加减变量而成,性味平和。整首方剂具有温阳化气,清肺平喘,和解少阳的功效。证见发热或身热不扬、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乏力、头身困重、胸闷、恶心呕吐、便溏或黏腻不爽、舌淡至绛、苔白厚腻或黄、脉滑或濡的患者可使用该方。上述症状可见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症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

方中麻黄、桂枝、生姜、细辛发散风寒,解表发汗;柴胡解表退热;藿香祛风燥湿,亦可发汗解表;生石膏清热泻火,黄芩清热燥湿;石膏和黄芩可清少阳、阳明之火。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姜半夏温化寒痰,辅以陈皮、枳实理气和胃;紫菀、款冬花、杏仁、射干,止咳平喘,泄肺降逆;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补气。

用药剂量角度看,方中柴胡用量为16g超出药典规定的3~9g,起到增强解表退热的作用。同时,药理学研究显示,柴胡具有调节体温中枢、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细辛用量为6g超出药典规定的1~3g,《本草别说》南宋陈承指出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同者死”,此处只提到单用散剂不超过3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兜铃酸主要分布于细辛的地上部分,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明细辛来源为根及根茎,在汤剂煎煮中挥发油成分受热挥发毒性减少,临床使用安全。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加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可多服至一碗。服用大米汤可增强精气,精气强盛正气充足帮助身体康复。

1.1.2 寒湿郁肺证用药 寒湿郁肺感受寒和湿两种邪气。寒主凝滞,肺气不能宣发正气御邪外出故见发热、咳嗽。湿属重浊见身痛、咯痰,湿阻中焦脾胃见纳呆,恶心呕吐,大便黏腻,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感冒初期受邪不重。苔白厚腐腻或白腻:湿邪不重。脉濡或滑为湿证的脉象。

方中生麻黄、生石膏、杏仁具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羌活散风寒、祛湿、止痛。葶苈子止咳、平喘,贯众清热解毒,地龙清肺、平喘。以上七位药用于肺气不宣、寒邪束肺所致的发热、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紧憋气、大便黏腻不爽。

徐长卿辛散温通祛风止痛,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的乏力身痛。

藿香化湿、温中、理气、止呕。佩兰醒脾、宣湿、化浊。苍术燥湿、健脾。厚朴行气、燥湿、平喘。煨草果燥湿、散寒。生姜辛温、解表、温中、止呕。以上六味药用于脾、胃功能下降,肠蠕动缓慢出现的纳呆、恶心、呕吐。

云苓健脾、利水、渗湿,生白术燥湿、利水,通过增加肠蠕动缓解大便黏腻不爽。焦三仙消食、化积,焦槟榔利水、行气改善肠动力。

方中葶苈子、云苓、生白术、厚朴、羌活、地龙、苍术、徐长卿、煨草果、藿香、生姜用量均超出药典用量,处方分析为增强健脾利湿功用,寒湿郁肺、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临床上同时可见肺部和大肠功能的改变,在调整肺功能的同时加入提升肠动力的药物。

1.1.3 湿热蕴肺证用药 湿热邪气含藏肺中见身体发热不明显伴有轻微怕冷,乏力头身困痛,肌肉酸痛,发病初期热不重见干咳少痰,咽痛,湿热不重停于肺、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不思饮食,便溏或大便黏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舌苔和脉象表现湿邪和热邪不重。

湿热蕴肺当以祛湿邪为重兼祛热邪。方中槟榔利水行气,草果燥湿散寒,厚朴行气燥湿平喘,黄芩清热燥湿,四味药用于呕恶没有食欲、便溏或大便黏滞不畅或伴有胸闷脘痞,干咳少痰。

柴胡疏散退热,知母清热泻火,赤芍清热凉血,三药用于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青蒿清退虚热,治疗无汗或汗出不畅口干不欲多饮。苍术燥湿健脾乏力,改善头身困痛,肌肉酸痛。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改善咽痛。生甘草补脾润肺缓解身体疼痛。

方中草果超出药典用量分析为增加利湿的功效,槟榔、厚朴、黄芩、柴胡、苍术超出药典用量1g应为临床调配方便,且超量很少又可以提升药效,应属于安全用量范围。

1.1.4 湿毒郁肺证用药 湿毒郁肺证属于外感湿热邪气日久、肺气宣发肃降功能降低,邪气闭阻日久加重,症状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湿热损伤正气,见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表正气弱,苔黄腻为热邪和湿邪共同致病表现、或黄燥为热邪重湿邪不重,脉滑数或弦滑为湿热表现。

方中生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生甘草为《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方;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虎杖化痰止咳、清热利湿,葶苈子止咳平喘,化橘红燥湿化、痰消积化滞,以上三药用于湿邪郁肺、肺呼吸功能降低而出现的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

茅苍术燥湿健脾。广藿香化湿、温中、理气止呕,治疗腹胀,便秘不畅。青蒿草清退虚热。马鞭草清热解毒。干芦根清泻肺热治肺痈。生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用于湿毒郁肺引起的憋闷气促 。

方中杏仁、葶苈子、藿香、虎杖、化红、马鞭草、甘草超出药典用量分析为增加宣肺,理气化湿作用。

1.1.5 寒湿阻肺证 邪气加重、湿重于寒伴有正气虚弱、不能祛邪外出,临床可见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湿邪阻肺症见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苔淡或淡红正气弱,苔白或白腻为寒湿表现,脉濡。

方中苍术、厚朴、藿香、草果,祛风燥湿,温中散寒;陈皮理气健脾;生麻黄、羌活、生姜,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温中止咳;槟榔行气利水。

麻黄羌活为互相助益药对具有补正气,清邪热之功效。风寒外袭,治以辛温,汗之则愈。故用麻黄辛温发表,羌活散风。同时麻黄、生姜皆属辛温之品,同入肺经,麻黄发汗力强,生姜发汗力弱,二药配伍,相须为用,能加强发汗解表之功。此外,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生姜能散肺寒而止咳,又能温运脾土,以除痰饮生成之源,合而用之则温肺平喘而止咳。生姜助麻黄发汗,羌活助麻黄散风,三药合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温中止咳。

苍术、厚朴、藿香、草果,皆属祛湿药,苍术主升,善能除湿运脾。厚朴主降,温中化湿,下气除满。苍术、厚朴二者合用,升脾气,降胃气,共奏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藿香、草果芳香化湿、健脾醒胃。四药合用,辅以陈皮、槟榔理气行水,共奏祛风燥湿、温中散寒、理气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方中苍术超出药典用量分析为增加燥湿健脾的功效,陈皮、槟榔、厚朴、藿香、羌活、生姜超出药典用量1g应为临床调配方便,且超量很少又可以提升药效,应属于安全用量范围。

1.1.6 疫毒闭肺证 邪气入里日久热甚,热灼伤脉络发热面红,咳嗽,痰黄黏少,或痰中带血,口干苦黏,小便短赤,正气损耗见疲乏倦怠,湿阻中焦见口干苦黏,恶心不食,大便不畅,湿热互结见苔黄腻,脉滑数。

方中生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法半夏燥湿化痰,葶苈子止咳平喘,用于肺气闭阻出现的发热面红,咳嗽,痰黄黏少,喘憋气促,藿香(后下)化湿温中理气止呕,厚朴行气燥湿平喘,苍术燥湿健脾,草果燥湿散寒,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五味药祛除湿邪引起的恶心不食,生大黄(后下)峻下热结清热解毒,赤芍清热凉血,二药用于邪热入里引起的痰中带血,大便不畅,小便短赤,生黄芪补气升阳,缓解疲乏倦怠。处方虽治疗疫毒闭肺热邪较盛,但疫毒入里化热伤津耗气,故宣肺散热的同时要保护正气,防止正气的进一步损耗。

方中苍术、草果、藿香、厚朴超出药典用量,分析为增加芳香化湿的功效[4]。藿香、厚朴超出药典用量1g应为临床调配方便,且超量很少又可以提升药效,应属于安全用量范围。

1.1.7 气营两燔证 邪气入里,气营两伤,伤气分见大热烦渴,喘憋气促,热伤神明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伤营发斑疹,或吐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方案中推荐的方剂中生石膏(先煎)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清热泻火。生地清热凉血。连翘清热解毒。葶苈子止咳平喘。水牛角(先煎)治热病壮热神昏斑疹出血,谵语神昏。赤芍清热凉血。玄参热入营分血热发斑。丹皮清热凉血、除阴分伏热。黄连善清中焦湿热及泻心胃之火。竹叶清心火治疗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发斑疹,或吐血,或四肢抽搐。生甘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气营两燔为温热病气分邪热未解,而营血热邪已盛。所以用石膏、知母、连翘清气分热。葶苈子止咳平喘以助解表。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清血分热。

黄连、竹叶清心火治疗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或四肢抽搐。生甘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生地、知母、赤芍、玄参、丹皮、竹叶、葶苈子、黄连超出药典用量分析为增加清热凉血,安神宁心功效[4]。

1.1.8 内闭外脱证 邪进正衰,正气微弱欲衰属危重阶段,身体阳气虚损日久、心阳不足见呼吸困难,伴神昏,阳虚不能推动肠蠕动及助肺呼吸可见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亡阳欲脱见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已入血分。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此时必须要回阳救逆大补元气。

方案中推荐的方剂中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脱固为主;黑顺片(先煎)大补阳气,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气血阴阳之脱,为临床最危急症候,此时以人参、黑顺片、山茱萸三药合用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收涩固脱。以上三药水煎液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扭转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

针对内闭外脱证,治以益气回阳固脱。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加服清热开窍剂安 宫牛黄丸;痰迷心窍者,加服化痰开窍剂苏合香丸。使用苏合香丸及安宫牛黄丸亦需辨证论治,有所侧重。

苏合香丸属开窍剂中温开法的代表方,具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中风偏瘫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等。

安宫牛黄丸属凉开剂,具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效,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烦躁不安等。

两者的应用需区分寒闭、热闭,还需区分痰、热、虚、实,辨证合理使用。热病、阳闭、脱证不宜用苏合香丸,寒闭神昏不得使用安宫牛黄丸。二药属于急救用药不应长期大量使用,中病即止。

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5~10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生大黄5~10g和芒硝5~10g。危重期的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以正气虚弱不能推动大便排出,所以在使用大黄芒硝泻下药的同时建议不应长期大量使用中病即止,防止正气损伤过度引发的坏病。芒硝在使用时不入煎剂,待汤药煎得后溶入汤剂中服用。

人参用量超出药典用量分析或为增加大补元气功效[4]。

1.1.9 肺脾气虚证 恢复阶段肺脾气虚证以气虚为主,故用补气来缓解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胖,单纯补气身体虚弱不能运化药力容易导致瘀滞,所以加入化湿理气之药、芳香化湿治疗纳差呕恶,痞满,便溏不爽,苔白腻症状。

此方来源于《瘴疟指南》经临床加减而成,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正气弱肺气宣发无力脾虚运化失衡,故用法半夏降逆化痰止呕,佐以陈皮理气化湿,健脾开胃,消痞散结两者合用相得益彰。脾虚需要补中益气,黄芪补气固表,兼能利水。党参益气生津,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三药共同缓解倦怠乏力大便无力之症状。

茯苓健脾利湿,藿香砂仁芳香化湿,调整纳差呕恶,痞满,便溏不爽之症状。

1.1.10 气阴两虚证 此方治疗正气不足和津液亏损两方面不足,气虚出现乏力,气短,汗多,纳差。阴虚出现口干口渴,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因为有虚热还可以见到心悸表现。

南北沙参均能益胃生津,治疗热伤胃阴之舌干、口渴食欲不振。麦冬归肺胃心经可以润肺养阴生津除烦。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肾阴、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淡竹叶清心火及热入心包神昏谵语。桑叶清肺润燥止咳,芦根清泻肺热治肺痈,丹参治疗心烦失眠,生甘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对于恢复期气阴两虚证,主要治法补气养阴清心除烦,所以用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补阴,西洋参养气,阴中求阳故养阴药较多,又因阴虚火旺易导致虚火外延故加入生石膏、淡竹叶、桑叶、芦根、清退虚热以凝神,丹参除心悸,生甘草调和诸药。

麦冬超出药典用量,正是体现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北沙参、竹叶超出药典用量1g应为临床调配方便,且超量很少又可以提升药效,应属于安全用量范围。

1.2 口服中成药

1.2.1 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姜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辛温中药组成药性偏温,用于治疗寒湿或暑湿感冒。湿阻中焦见乏力伴腹泻腹 痛者。舌苔黄厚或白厚,在藿香正气口服剂型中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1.2.2 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三药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偏于热邪引起的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痛、头痛等表热证。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功效相似,组方有七味药物相同,金花清感颗粒用于温病初起、肺气闭阻的轻症,以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患者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以清瘟解毒、宣泄肺热,适用于热毒袭肺,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患者舌质偏红,舌苔黄或黄腻等。上述三药均清热解毒,药性偏寒凉,故脾、胃虚寒者慎用。

1.3 中药注射剂推荐的中药注射剂有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功效为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临床出现合并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使用时应注意联合静脉用药换药时必须冲洗输液管,过敏史,严控输液速度,稀释溶媒温度等诸多问题,因此需加强用药监控。

血必净注射液功效化瘀解毒,用于温热类疾病。症见发热、喘促、心悸、烦躁等瘀毒互结证。组方活血理气化瘀入血分,新冠肺炎重症气营两燔证已经出现热入营血症状,建议联合使用。

痰热清注射液具清热、化痰、镇咳、平喘解痉的功效。用于新冠肺炎重症之疫毒闭肺,痰热阻肺证,组方药物寒凉建议在疾病前期热盛邪实正气损伤不重时使用,危重期使用应关注心肺功能防止心衰,肝肾功能衰竭不宜使用。

热毒宁注射液具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用于疫毒闭肺。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症见高热、咳嗽、痰黄等上呼吸道感染者。

三药均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但药味组成上多用寒凉药,对于体虚及脾胃弱者应当慎用,避免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参麦注射液具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用于新冠肺炎气阴两虚以心气虚为主兼有阴虚者[5]。

参附注射液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功效。用于新冠肺炎危重型,属于阳气暴脱之脱症。组方与危重型汤药组方重复,且危重期生命指标较弱应关注患者心肺功能,防止心衰。在添加安宫牛黄丸联用时,建议用汤药送服,汤药效力骏猛且温阳力强,既能回阳又可以缓解安宫牛黄丸寒凉以助醒神。

生脉注射液具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适用于新冠肺炎气阴两虚型,因其回阳救逆作用较弱,所以不建议在危重期使用。

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三药成分以人参为主,功效近似都可以用于新冠肺炎危重型之内闭外脱证,参附注射液组方侧重温阳固脱,生脉注射液生脉散组方偏于益气复脉,参麦注射液偏于益气养阴,所以后二者回阳力弱不建议作为急救使用。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神的功效。此药组成是安宫牛黄丸的部分药物建议使用时不与其联用,但热病邪入心包轻者可以酌情使用。

2 药学监护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应对疫病,药物使用在种类选择、配伍、用量等方面更加灵活。期间不可避免的在药物用量或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超常规方案使用,因此更需要针对可能的风险点加强用药简化,监护重点包括以下四方面。

2.1 超药典用量的监护在《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使用的汤药处方十张,共64味草药,正常用量31种,超药典规定用量用药33种,体现了中医临床选方用药辨证论治、临症加减的特色。药典规定用量见表1。

表1 《方案(试行第七版)》超量药物与药典用量对比[4]

上述药品,虽超剂量使用,但并无毒性药品,因此,只需对药品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监护,如寒凉药品需监护是否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2.2 药物煎煮要点中药煎煮方法对于发挥其功效有重要作用,也常常是被忽略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一些中草药品种在煎煮时需特别注意。

2.3 使用疗程的监护医学观察期疾病较轻,藿香正气制剂主要用在感冒乏力伴有肠胃不适者、服药后腹泻症状消失即可停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三药作用相似主要用于感冒乏力伴发热者,服药后烧退即可停止使用。

注射剂药力迅速应结合临床效果使用,药物起效后临床指标好转稳定后,轻症建议停药,重症以临床症状调整。

表2 《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需特别注意煎煮方法药品

汤剂应体现辨证论治特点,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用药3~7d为一个周期,重症病人以3d内为一个周期,危重症病人应随时监控随症加减。

2.4 中药联合应用方面的监护

2.4.1 中成药 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感冒乏力伴肠胃不适和发热可以用藿香正气制剂与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三药中一种联用。

联用区别:以发热不明显体温不高伴肠胃不适用藿香正气制剂与金花清感颗粒或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其中一种联用,发热体温高或往来寒热伴胃肠症状藿香正气制剂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联用。当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取消联用。

2.4.2 注射剂与汤剂 血必净注射液功效化瘀解毒,新冠肺炎重症气营两燔证已经出现热入营血症状,建议与气营两燔证汤药联合使用。

痰热清注射液具清热、化痰、镇咳、平喘解痉的功效。建议在疫毒闭肺证,湿热蕴肺证,湿毒郁肺证三证中与汤药联合使用,使用中随时观察体温变化,体温恢复正常舌色淡或淡红即可停止联用,以汤药为主再随症加减。

热毒宁注射液具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疫毒闭肺证和湿毒郁肺证可建议联合使用,组方用药较为寒凉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

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具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气阴两虚证建议可与汤药联合使用

醒脑静注射液由安宫牛黄丸的部分药物组成,建议危重期神志损伤较轻时可与汤药联合使用,神志损伤较重者用安宫牛黄丸和汤药联用。精神症状缓解后停止联用,只使用汤药治疗。

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的功效。湿热阻肺证中出现细菌感染时可以考虑和汤药联用,细菌感染消失立即停用。

3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治疗过程清热药使用量较多,所以应注意体温的变化,防止体温过低。化湿药物使用过多易导致腹泻,应防止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适当增加黄芪、党参、白术用量,补中益气,帮助提升体温,健脾利湿,改善体液循环。临床出现情绪低落患者,可加入心理疏导或在方剂中加入柴胡、桂枝等药疏肝解郁,调整情志。

中药注射剂因药物大分子颗粒不易去除,由于毛细血管堵塞容易引发过敏,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尽量避免联合使用,随时监测过敏反应发生。

中医用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此,用药也应按照节气、地区、个人的身体状况辨证论治。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中药的制剂品种丰富,在临床药物的选择方面应注意药物组方,防止在联合用药中出现重复给药及相反作用药物的使用。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很大优势,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在未来的治疗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平喘藿香药典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藿香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有口臭用藿香煎汤漱口
穿山甲药典除名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