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2020-08-04 17:49宋继军
中国教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

宋继军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何把“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使幼儿心里播下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种子,让他们懂得“非遗文化”是我们的瑰宝财富,需要去传承与保护,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化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炙热情怀,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

【关键词】非遗文化 融入 学前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目前,“非遗进校园”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都是进入中小学校,进入幼儿园的还是非常有限。基础教育阶段是塑造儿童良好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进行非遗教育,可为他们以后将非遗保护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存蓄力量[2]。

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非遗文化”,把“非遗文化”有效融入学前教育,给幼儿从小在心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懂得“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让“非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非遗文化”

我国是全世界拥有非遗數量最多的国家,在这些体现着卓越辉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人类智慧的非遗里有多少适合幼儿了解,如何把这最重要的“非遗文化”有序地融入学前教育中,需要我们不断研究。“非遗文化”进入幼儿园,要选择能够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适合幼儿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五大领域发展的“非遗文化”,确保幼儿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

1.中国剪纸艺术融入教学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剪纸已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在中国剪纸艺术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老少皆宜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许多幼儿园会给幼儿提供剪刀、画笔、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进行剪、画、折、捏等促进幼儿手指灵活的活动,于是剪纸已成为幼儿教学中的一项内容。笔者曾对幼儿进行剪纸教学,也多次观摩过幼儿的剪纸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引入“非遗文化”,只是进行技巧的讲授,强调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有的教师会提到剪纸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也只是让他们浅显地了解没有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讲怎样去剪,因为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不仅仅是技巧,而是其中的文化内涵,把图案的由来、象征、意义及背后的故事讲给幼儿,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学习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带领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鹿是中国传统习俗中代表祥瑞的动物,而鹿与“禄”谐音,象征着福气、福运。猴子也是民间禄文化的典型代表,因为猴与代表官爵的“侯”谐音,所以民间图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只猴身上挂印骑着快马被一只蜜蜂狂追的形象,名曰“马上封侯”[3]。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会幼儿剪,还把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知识性,潜移默化地把剪纸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2.民间文学融入教学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为了更好地加强幼儿的语言发展,幼儿园会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如给幼儿讲故事,提供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故事、绘本等有趣的图书,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儿童读物种类繁多,在挑选读物时,往往忽略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化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它是指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包括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以及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将这些民间文学宝贵的财富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去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去体会民间文学的内涵,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民间文学占230项,包含童谣(北京)、谚语(沪谚)、民间传说等,将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学融入教学里面,能让朗朗上口的童谣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充满智慧的谚语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能让优美的传说故事引导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感受文学作品之美,这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3.传统音乐、传统戏剧融入教学

《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现在,幼儿园都设有音乐课,积极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带领幼儿学习优美的儿童歌曲,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的内容。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中国也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幼儿聆听欣赏可以培养审美兴趣,愉悦身心。笔者认为,适当加入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的欣赏课是极有必要的。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人们对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关注度不高,有些幼儿张口就能唱许多首流行歌曲,但是对于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却是很少听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传承自己的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不能让这些瑰宝,逐渐消失。在幼儿教育中,增加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的欣赏课,陶冶幼儿的心灵,感受传统音乐、戏剧的美,让传统艺术继续发光发亮。

4.融入地方有特色的“非遗文化”

我国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各个地方还有各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也适合融入学前教育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地方性特色,选择贴近幼兒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的“非遗文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继承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国家级非遗湖北评书、东北二人转、四川扬琴、山东落子、宁夏小曲、苏州评弹等。

二、促进“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策略

“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进去。要做好这些,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提高幼儿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

现在,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还有待提升,要加强幼儿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应该把对幼儿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列入日程,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学习,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才会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2.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归纳起来,学习动机在旁观年纪必须防止被动状态,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的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必须保持广泛性和多样性。”[4]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幼儿喜欢,因为喜欢才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才会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要给幼儿营造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游戏、趣味语言、示范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开设家长培训课程

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也只能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的方式了解一些。幼儿的教育是需要家、园共同配合,要全方位给幼儿创造学习环境。幼儿园可以开设一些家长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课程,让家长逐步了解并喜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使家长和幼儿共同投入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学习互促进,形成良好氛围。

非遗融入学前教育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举国上下保护和继承非遗的今天,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了解“非遗文化”,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互动的方式感受“非遗文化”,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引导幼儿认知、热爱、学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参考

[l] 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2014-10-15)[2020-06-10].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2] 马知遥,常国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9(6):135-144.

[3] 马知遥.论民间动物图案中的吉祥情结[J].艺苑,2008(5):40-42.

[4] 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89.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