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20-08-10 02:00黄明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内窥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黄明斌

(天津市黄河医院疼痛科 , 天津 300110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若控制不当,病情呈加重趋势,且部分患者在外力作用下会出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情况,出现髓核突出问题,压迫患者脊柱周围神经阻滞和脊髓,引发下肢麻木、腰痛、下肢痛等问题,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为了保证患者健康和安全,临床需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考虑到腰椎间盘的重要性,手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务必保证安全性,其中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探究了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定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7-69岁,平均(48.23±4.31)岁,病程3-40个月,平均(22.68±4.06)个月,椎间盘突出位置:L4-520例、L5-S130例,类型:游离型7例,脊柱旁中央型11例,外侧型32例,全部患者均经由MRI、CT诊断确诊,出现明显腰痛、下肢麻木和下肢痛情况,排除脊柱稳定性较差患者,患者无自身免疫系统障碍或神经异常情况。

2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给予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通过X射线机对椎间盘进行透视,确定进针点,确定适宜穿刺针进行穿刺,确定椎体上关节突前下缘,此处进针,直接进入椎间盘,在进针点处设置手术切口,长度<2cm,对椎周围组织进行逐层扩张,将椎间孔扩大,置入工作套管,经由此置入椎间孔镜,评估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突出多与部分,对其进行摘除,并将游离且无用的椎间盘组织吸收,确定被压迫神经根,对其进行松解,随后局部止血,并行髓核消融操作,若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终止。

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时间、愈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疼痛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别于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8周评估,疼痛情况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满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痛感越明显[2]。功能情况评估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日常生活、关节活动度等进行评估,满分50分,ODI=实际得分/总分×100%[3]。

5 结果

5.1 治疗情况: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14分钟,平均(76.11±3.41)分钟,切口均为1期愈合,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局部麻木情况,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出现硬脑膜微小撕裂、脑脊液漏、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5.2 疼痛及功能情况比较:治疗后VAS评分、ODI均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情况比较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主要诱发因素为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中含水量减少,从而影响椎间盘的稳定性,导致纤维环韧性降低,若长期处于外力作用状态,会促使椎间隙压力上升,增加纤维环所受压力,导致髓核移位,对神经造成压迫,引发一系列症状,需采取及时治疗,其中手术方式效果突出,且考虑到患者安全性,应强化微创手术探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率较低,且术后疼痛和功能均较术前明显缓解。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新兴微创介入术,操作时使用椎间孔内窥镜,对椎间盘凸出位置进行靶向定位,且在靶点确立时兼顾椎间盘内、椎管内退变的组织,使用旋转工作管道,保证开口斜面指向头、背、尾、腹方向,方向准确且清除彻底,将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有效解除了神经根压迫情况,促进患者麻木和疼痛情况恢复。同时操作时可准确确定并摘除髓核,进一步缓解了神经压迫情况,且对于已退化但未突出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并彻底清除,且配合精准的椎间盘修剪工作,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椎间盘功能的同时,抑制疾病复发,切实改善了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痛感,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内窥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