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椎障碍和疼痛的影响

2020-08-10 02: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脊髓型融合术椎板

曾 胜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 重庆 401220 )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4]:2013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后凸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22例患者脊髓压迫来自前方,采取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31-65岁;22例患者脊髓压迫来自后方,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治疗,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30-64岁;23例患者前后方均有脊髓压迫,采取1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2-65岁。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3];(2)病变节段≥3个。

2 术前准备:(1)进行常规术前心、肾、肺、肝、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病程等情况;(2)完善X线片、CT、MRI等相关检查。

3 手术方法:(1)前路组。采取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详细方法为:①患者取仰卧位,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②首先采用标记笔标记手术切口部位,通常于甲状软骨上缘,沿着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做前路纵行切口;③从血管鞘、内脏鞘之间将颈椎椎体前方显露,借助C型臂透视作用进行减压节段椎体定位;④借助撑开器的辅助作用撑开病变间隙,将前纵韧带、病变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切除;⑤在直视下将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切开、刮除,进行扩大减压;⑥彻底减压后取尺寸合适的融合器置入椎间隙;⑦然后取合适长度的钛板,预弯后将其固定于椎体前方,并用单皮质螺钉对每个椎体进行内固定;⑧C型臂确认满意后将螺钉锁定,留置负压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切口。(2)后路组。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①麻醉方式同前路组,手术体位为俯卧位;②于颈后正中作一纵形切口,使得颈椎减压节段椎板及侧块充分显露;③按照Magerl法将侧块螺钉置入固定节段两侧,然后取预弯好的合适长度的钛棒置入,并采用螺帽固定,并尽可能使得颈椎生理前凸恢复;④切除预定减压范围内的椎板,进行全椎板减压;⑤打磨植骨床,满意后进行植骨融合;⑥常规留置负压引流,并进行逐层缝合。(3)前后路联合组。该组患者采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其中后路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操作方法同后路组;完成后路手术后使患者体位变为仰卧位以开展前路手术;前路采用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操作方法同前路组。

4 术后处理:3组患者术后48-72小时将引流管拨除,术后2-3天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3-7天可借助颈托保护进行下地活动,并依据患者情况逐步开始四肢功能锻炼,术后12周复查X线片,如内固定无移位且提示植骨融合良好,则可解除颈托。

6 结果

6.1 3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对比:见表1。

表1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对比

6.2 手术前后3组患者NDI及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3组患者NDI及VAS评分比较

讨 论

研究显示,伴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颈椎正常力线结构已发生改变,这将进一步加重颈椎的退变,进而导致颈椎疼痛。因此,手术治疗的目的除了彻底脊髓减压外,还要兼顾稳定和恢复正常颈椎力线。这提示手术医师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入路,均应遵循在解除致压因素的同时尽可能改善颈椎后突畸形的原则。

综上所述,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术均能够有效进行脊髓减压,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缓解其疼痛,且在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方面效果显著。比较而言,前路手术在矫正后凸畸形中的效果优于后路手术,但其对于多节段颈椎退变伴后凸畸形严重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且其术后并发症风险明显高于后路手术;后路手术在脊髓减压及颈椎后凸矫形方面基本可达到满意效果,且能够随时将固定上下延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变合并巨大前方压迫、颈椎严重不稳以及巨大僵硬性后凸者,可能更适合选择前后路联合术。

猜你喜欢
脊髓型融合术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