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童年爱相伴“三级六维”绘成长

2020-08-10 09:08刘红宁
卷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特色活动班级建设小学

刘红宁

摘 要:小学班级建设,以爱为基础,“三级六维”纵横交错促成长。三级为纵向——低段遇见成长的欣喜、中段直面成长的困惑、高段迎接成长的挑战。“六维”为横向——身体健康、情绪阳光、人际和谐、人格健全、信念坚定、理想高远。三级中永远将无穷的师爱作为底色,在低段让孩子身体健康、心里阳光,彰显出热情洋溢的红和蓄满生长张力的绿;中段直面成长困惑,宽容他人,悦纳自己,为童年涂上代表和谐人际关系的橙色和自身人格健全的蓝色。高段勇敢迎接成长的挑战,为童年增添代表高远理想的紫和坚定信念的黄。

关键词:小学;班级建设;三级;六维;特色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要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1]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依据小学低、中、高三段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我一路探索践行,初步形成了 “三级六维”班级成长课程。三级分别是:低段遇见成长的欣喜、中段直面成长的困惑、高段迎接成长的挑战。缤纷童年,快乐成长,我为孩子们的童年涂上了快乐健康、溫暖明亮的底色。我用生机盎然的绿、热情洋溢的红、欢快活泼的橙、沉静包容的蓝、鲜艳明快的黄、庄重高贵的紫,分别代表身体健康、情绪积极、人际和谐、人格健全、信念坚定、理想高远等精神内涵。六种色彩构成了孩子快乐成长的六个维度。六年间,和孩子们一起遇见成长的欣喜、直面成长的困惑、迎接成长的挑战,让每个孩子都能阳光、自信地站在班级的正中央!

1 遇见成长的欣喜——让稚气未脱的幼童变身小学生

1.1 育人理念

幼儿初来小学,充满新鲜,但也多了不少约束。个别孩子没能完成角色转换,对幼儿园的自由生活加倍怀念,甚至不愿踏进校门或班级。帮助他们适应并喜爱学校,以健康的身心和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小学生活之中,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变身为合格的小学生。

1.2 育人目标

初入小学,他们不仅面临身份角色的转换,更面临着由游戏向学习要务的转变。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不强,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与监护。需要适应集体生活,与集体共成长。通过对低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我意识到作为班主任,我要重视班风建设,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友爱创新的集体。用特色班风形成的气场——这股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学生感知、仿效、接受、行动,并成为他们行为的指南和方向。

1.3 班级文化建设

还未见到小小的他们前,已经在心中酝酿一个美好的期待:希望他们热爱书籍,言行优雅,成为思想活跃而内心宁静的孩子。在美好的教育期待中,我给班级取了一个书气氤氲的班名——尔雅静塘。结合班名,我将静、雅融入到习惯培养之中。我坚持陪伴孩子们阅读,让他们从书中习得静雅之气。我坚持注重细节行为的培养,凡事多为他人着想,用爱陪伴孩子们成长,让他们接受爱时也去传递爱,为孩子们启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1.4 班级特色活动

1.4.1 开笔礼仪式感

“中国味儿”十足的开笔礼仪式——一正衣冠,二拜师、击鼓明志、朱砂开智、启蒙描红。让一年级新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读书写字是人生之初的一件大事,明白开笔先写好“人”字,才能迈好人生第一步,坚实地走上学习之路。

1.4.2 改作业有温度

只有感受过温暖的孩子,才会去传递温暖。我把“温暖”悄悄藏在了特别的“作业”里:有关注营养的“早餐作业”,有激励孩子的“干杯作业”,有呵护健康的“感冒作业”,有孝顺长辈的“晚餐作业”,有犒劳孩子的“幸运作业”,还有增进情感的“拥抱作业”……

1.4.3 让文雅走入学习生活

让文雅融为每个同学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们发现班主任老师对细节患有强迫症症状——见不得歪七竖八的桌椅,见不得“不走心”的课前准备,上课讲小话会让老师头痛,地面的垃圾没人管老师会一直弯腰捡完为止……要让孩子们发现老师的强迫症只有他们才能治好:干净整洁的教室、整齐摆放的桌椅、认认真真的书写、积极用心的思考、积极大胆地举手发言,都是治疗强迫症的灵丹妙药。借助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期待效应”,我常采用“谎言效应法”帮助学生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巩固常规礼仪——如“数学老师说你们是她教过最会动脑筋的小朋友!”“我从音乐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你们上课的照片了!”其实表扬背后,藏着对学生的期待。采用罗森塔尔的方法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这样就创造出一个个热情洋溢的孩子,逐渐组建成一个绿意盎然的班集体。

2 直面成长的困惑——与别人、与自己和平共处

2.1 中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段,我们面对的是快速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既没有低年级天真,也不如高年级懂事。他们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差,常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父母吵得不可开交。教育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他们的发展危机。

2.2 育人目标

中段,将班级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直面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学会与别人、与自己和平共处,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童年涂上代表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橙色和人格健全的蓝色。

2.3 特色活动

2.3.1 我的成长我做主

十岁在古代被称为“幼学之年”,是孩子们第一个10年里程碑。以十岁成长为契机,围绕中段孩子特点和班级实际,开发和实施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特色班本课程,开展“雏鹰有梦初展翅,静待他日搏长空”主题系列活动。围绕班级育人目标,通过商讨确定了主题,孩子们围绕“成长 责任 感恩”,家校合力设计了八次大型的班队成长主题活动:

1)少年的礼仪教育——为自己的礼仪素养负责

2)少年的情绪管理——为自己的阳光情绪负责

3)少年的自救课堂——为自己的安全健康负责

4)少年的财富认知——为自己的钱物负责

5)少年的爱心助学——“心手相牵 温暖你我”,为家乡的特殊儿童送礼物

6)少年的卫生习惯——扮靓家乡缙云的美丽容颜,为家乡的环境负责

7)少年的文化担当——“趣”采茶 展杯茗 缙云行,承扬家乡的甜茶文化

8)少年的责任意识——“成长 责任 感恩”成长礼,感受成长责任,感恩养育之恩

长达一年的八次环拱“成长责任”的大型主题活动,像一枚石子投射到孩子的心湖中,从中心点对自己的礼仪、情绪、安全健康、钱物财富负责出发,逐步向外扩散到爱身边弱小的他人,爱家乡的环境和祖国的文化传统,逻辑上一圈圈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总结拓展10岁成长的真谛——责任与感恩。

2.3.2 我的班队我做主

围绕每次大型主题活动,全班自由组合四人主持小队,每周五下午围绕各主题开展小型的班队自我教育活动。每一个孩子,无论学习的优劣,胆小還是大方,多语还是寡言,都各施所长,积极准备,在活动组建、分工准备、集中演练、正式主持的过程中发现了自我的光亮,体验到自我小宇宙潜藏的能量,点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遇见并认识到了最好的自己。周五的班队会,成了孩子们最期待、最渴盼的一段自我教育、自我展示的美好时光。自主班队课营造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信心,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2.3.3 与人交往、悦纳自己

教师的每一点付出,都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他们最知心的人,倾听他们的烦恼,将他们心中的问题慢慢化解,在他们成长困惑时指明道路。霖霖是个让我头疼的男孩。犯错后,他总是撒谎。原来,他在家犯错后实话实说,就会被狠狠地打。于是,他习惯了用谎话保护自己,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问题的根源来自家庭,我主动约谈了家长,帮助他们意识到: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在班级里,我们特地举行了“不完美小孩”主题班会。每个同学都分享了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也学会了勇敢面对。在家校共同努力下,他慢慢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是勇敢。接纳自己,真诚与人交往,霖霖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男孩。通过特色班本课程和系列班队课程,帮助学生直面成长中的困惑,学会与他人、与自己和平共处,为童年涂上代表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橙色和人格健全的蓝色。

3 迎接成长的憧憬——成为怎样的自己

3.1 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高段是从儿童逐渐转变为少年的关键期。他们既有儿童的天真,又表现出少年的成熟。他们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分析和体会,逐渐理解自己作为小公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要求,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表现出儿童的脆弱。

3.2 育人目标

面对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需求,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确立远大志向,培育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迎接成长的挑战时,想清楚“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为童年增添代表高远理想的紫色和坚定信念的黄色。

3.3 班级特色活动

3.3.1 建立成长共同体

成长共同体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互帮互助小组。每组自拟向上的名字、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共创良好的学习氛围。每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组内特色学习日:听写日、口算日、日记分享日、作业展评日、总结日等。组内成员在共同体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确立发展目标,制定近期和学期的学习规划。近期的小目标、学期的大目标的制定,让学生长远的发展更落地。未来的梦想就是在一次次小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的过程中,更为清晰和坚定。在成长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拥有梦想,用实际行动升级更好的自己。

3.3.2 自制公约积习惯

个人、小组的进步,离不开集体的成长。高段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将个人的生长与集体的成长联系起来。在全班共同商讨中,制定出清晰具体、间接可行的班级公约。

3.3.3 寻找英雄树理想

利用社区或家乡各种资源,每学期举行研学活动。如五年级制定红色研学课程。活动前,学生提前阅读《红岩》小说或英雄资料,了解英雄。在研学实践中,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执着的信念,感悟红岩精神,受到灵魂的洗礼;活动后,制作“我心中的红岩英雄”小报,班会分享交流,将英雄铭记于心。以“革命文化教育”为特色的红色系列研学课程,具有浓厚育人意义将在学生成长旅途上留下一段美好而明亮的色彩!“寻找红岩英雄”研学活动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深受触动,他们在研学实践中学习感悟红岩精神,传承革命文化传统。红色系列研学课程,为学生涂亮了更加鲜艳的生命底色。通过建立成长共同体、自制班级公约、寻找红岩英雄特色课程,帮助学生迎接成长中的挑战,想清楚“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为童年增添代表高远理想的紫色和坚定信念的黄色。

4 结束语

多年来,我的班级逐渐形成公正、开放、包容、和谐的班级生态,在独具特色的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动活泼地发展。“三级六维”课程,用爱为童年涂上缤纷的色彩。这份爱是理解、是包容、是尊重、是信任!“爱”让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浪漫生长,作为集体的主人,能阳光自信地站在班级的正中央,长成未来最自在美好的模样。如此,教育仍是教育,儿童仍是儿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5.

猜你喜欢
特色活动班级建设小学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