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8-14 10:16林锦云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辅导员育人

林锦云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是传统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打破了传统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學生能够通过更多途径进行学习,高校辅导员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的目的。而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需要着手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第二课堂;学生;育人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1]。它是区别于传统的按固定班级在固定教室内进行学习的第一课堂,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实践、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知识、技能的有效学习途径。虽然传统第一课堂的学习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第二课堂建设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辅导员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对新形势下实现高校育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各地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第二课堂建设流于形式

在全国各地高校,高校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他们忙于处理烦杂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更别说对第二课堂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了。有些高校辅导员即便开展了第二课堂建设,更多的也是为了完成任务。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是偏向于文娱活动方面,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较少,导致第二课堂建设与第一课堂建设割裂开来,并未能真正发挥第二课堂建设的育人功能。

(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差

近年来,从各大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情况来看,整体上还是有较大进步的,但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仍是各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课堂建设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几乎每一个高校都会存在一个明显的对比,大一新生都会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等,但是慢慢的,很多学生发现这些活动与自己所期待的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于是纷纷退出。第二课堂建设亦是如此,实施者往往是凭借经验来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老套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纵观当下,我国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课堂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辅导员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往往片面地追求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和深刻性,使第二课堂建设走上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岔路。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更侧重于实践性,但在实践中,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发挥育人的功能相脱节,无法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甚至呈现割裂状态。第二课堂是以经验为导向的,辅导员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时通常是以经验为主,而不是考虑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而且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辅导员能够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辅导员对第二课堂建设认识不足

第二课堂已经成为传统第一课堂的补充并逐步走向各地高校,然而,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在我国学校教育发展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往往依赖传统课堂开展工作。与传统课堂相比,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流于形式,而且形式单一。高校辅导员疲于完成烦杂的事务性工作,除了召开主题班会、班干部会议等,基本无暇参与学生的团日活动何学生组织的其他活动。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高校学生自主参与第二课堂的资源与途径相对较少,辅导员多数是以组织学生参加讲座、社团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比赛等形式进行的。形式单一的第二课堂只能满足少数同学的兴趣和需求,无法保证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拥有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没有形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无法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学生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学生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二课堂建设积极性作用的发挥在于学生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参与。在这个手机网络充斥生活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打游戏,他们宁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也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跟随大流,对自己的个人成长及兴趣爱好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参虽然参与了第二课堂活动,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综合素拓分,为将来评奖评优做准备。学生常常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设缺乏真正的教育价值,在第二课堂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实践,但是未能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第二课堂建设也就很难起到培育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有效提高学生与社会的契合度,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为有效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辅导员要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对个人成长有着不同的需求。辅导员要主动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需要辅导员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围绕立德树人,培育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辅导员可以通过进宿舍、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总结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的特点,为将来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依据。

(二)高校要加强重视,为第二课堂建設提供支持

虽然第二课堂相对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来说,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如果高校教育管理者对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过于松懈,第二课堂的实施将变得随意,甚至有可能逐渐淡出校园。因此,高校要建立“纵横双向”的第二课堂管理网络,对教师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引导。在横向上,建立一支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与专业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监督指导高校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并做好考评工作。在纵向上,建立由学校、学院、班级至上而下所形成的三级工作组,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使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充分彰显出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学术研究,加大力度加强学校师资条件、教育资源条件等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支持。同时,高校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建立第二课堂奖励机制,对那些在第二课堂中表现突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高校大学生主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来全面发展自己。

(三)高校要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推进第二课堂标准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别、特点、表现形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将第二课堂作为一门课程加以推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融合了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最佳结合点。对于学生而言,第二课堂成绩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自我了解、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促进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学校而言,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立体评价[2]。第二课堂成绩单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要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要注重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并予以机制化评价。高校建立第二课堂评价机制可以从实施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与学校的整体目标是否一致,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第二课堂的内容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率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角度进行评价。第二课堂的评价要综合学生对活动的评价、院系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院系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多个维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3]。通过第二课堂评价机制,进行合理地调整、改革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丹.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8(5):21-29.

[2]魏晶.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J].电化教育,2018(9):132-137.

[3]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41-42.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