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育人,文以化人,构建美育创新发展新模式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实施大美育的做法和体会

2020-08-15 00:54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川剧校本美育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王 英

一、以资源统筹为基,着力构建美育“磁力场”

学校以资源统筹为基,以学校人、物资源,区域性美育资源为载体,构建美育“磁力场”,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提高美育实效。

(一)统筹环境资源。学校以“西香溢人生、小花大世界”为校园文化核心理念,注重美育环境空间氛围的营造,如新城校区以“川剧”为主题,通过“西小雅筑”川剧艺术长廊、“蜀韵堂”川剧艺术室、“西香韵”文化长廊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到川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川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二)统筹人力资源。学校充分利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成立“杨顽口琴工作室”,早在2007 年把口琴引进课堂,编写《口琴校本教材》,形成了“人人吹口琴”的良好氛围。重视家长资源的利用,张燕是我校学生家长,也是国家一级川剧演员。我校成立了“张燕川剧艺术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川剧活动;重视与市区文化部门、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川剧院、校外专业艺术团体等合作,引入高水平艺术师资从事艺术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开发、社团活动教学等。

二、以文化传承为魂,着力构建美育“生命树”

课程是实现学校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在开设了国家基础类艺术课程的同时,还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20 余门、大美育融合课程30 余门,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校级“艺术周、音乐才艺大赛”、年级“美术主题、艺术社团”、国际交流等活动,促使我校艺术教育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

如何使美育教育有创新的发展?学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认识下,以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育教育资源,作为我校美育教育的创新点。

(一)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依托四川省川剧院、新都“芙蓉花”川剧艺术团、开设川剧课堂,编写川剧校本教材《川韵流芳》,组建“鹰之梦”川剧社团;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依托四川省文化馆,开展民族舞蹈进校园活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

(二)挖掘好地方传统文化。依托光绪三年(1877)在新都出土的一批汉画像砖,开发我校美术画像砖校本课程《刻在砖上的故事》。

三、以教学改革为径,着力构建美育“高速路”

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要想实现美育的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践行“开放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用亲身活动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如走进新都博物馆参观汉画像砖);“画像砖工作坊”的成立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搭建了更好的途径和平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传播和交流,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二)重视学科课程融合。学校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做到“三个把握”:把握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点;把握美感的表达方式。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我校非艺术学科、非专业教师的艺术特长和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三)立足科研催生课程。好的课程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具有独特性和推广性。学校立足课题研究不断催生课程,以促进精品课程的形成,实现课程的特色发展。

(四)正视课程评价作用。学校通过区级抽测、学校普测,倒逼课堂教学的变革,扭转了“轻课堂、重比赛”的倾向,对于教师主动改进艺术教学、教研工作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在美以育人,文以化人,构建美育创新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学校的艺术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我校艺术课程从“开足开好”逐步走向“开优开精”。学生在艺术素质测评抽测中合格率已达99.5%以上,实现了学生艺术发展的达标与特长共进。学校艺术教育品牌不断彰显,学校获得丰厚赞誉的同时,其课程衍生出的众多艺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美术作品《课间组画》和《版画作品》两次入选人美版美术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校立足国家发展、学生需求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美育空间、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教育,实现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川剧校本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川剧条纲戏舞台创作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川剧的传承与发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