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20-08-15 00:53张利红
甘肃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下肢

张利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545005

糖尿病足(DF)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DF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1],全球DF溃疡的年发病率为6.3%,在我国年发病率为8.1%[2]。DF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2]。早期筛查并矫正DF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DF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是DF发生的两大危险因素[3]。DF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β2微球蛋白多分布于内皮细胞表面,在炎症刺激下不断释放,其水平不断升高[4]。DF患者除了可能因肾脏受损导致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升高外,血管病变和感染可能是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的另一个原因。本研究对DF患者血清β2微血蛋白水平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DF患者96例,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42~90岁,平均(64.58±11.0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5]。收集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470例,其中男307例,女163例,年龄32~96岁,平均(57.62±14.16)岁。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收集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9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4例,女328例,年龄18~93岁,平均(56.77±15.74)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仪器为罗氏Cobas8000系列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试剂为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所有人员均空腹采集静脉血液3~5mL,注入促凝真空采血管送检。严格按说明书及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K-S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用Krushal-Wallis H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F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为(3.34±3.32)mg/L,T2DM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为(1.97±1.23)mg/L,健康体检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为(1.96±0.73)mg/L。DF组与T2DM组及健康体检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与对照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F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自主神经病以及下肢动脉病变等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7]。单纯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的DF溃疡约占24%[8],神经病变引起的DF溃疡约占45%~60%[9]。

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10]。在临床应用上,血清β2微球蛋白常用于评估肾脏功能,是反映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发现,DF患者的β2微球蛋白高于单纯T2DM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而单纯T2D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无统计学差异。因为是回顾性分析,β2微球蛋白增高是否与糖尿病性肾功能受损相关,或是DF患者同时伴肾功能受损,或是β2微球蛋白增高也是DF的临床表现,有待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对DF发生的高风险(男性患者,糖尿病程长、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2])患者,更应及早进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监测,及时干预与治疗,对避免和延缓DF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溃疡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