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8-20 01:00李晓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眼压乳化青光眼

李晓楠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 确山463200)

原发性青光眼是视野逐渐缺失的一种慢性视神经性病变,可导致患者视力逐渐消失,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给患者的生活及家庭均带来严重的影响[1]。青光眼的治疗一般以降低眼压、阻止视神经损伤为基础,临床上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和降眼压效果一般。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进,出现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该术式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手术及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3]。本研究分别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对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6 月需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 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皆为单眼发病,左眼 36 例,右眼 24 例;年龄 55~78 岁,平均年龄(67.74±8.72)岁;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2.36±1.14)年。观察组男38 例,女22 例;皆为单眼发病,左眼 33 例,右眼 27 例;年龄 58~82 岁,平均年龄(68.21±9.03)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2.23±1.0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裂隙灯检查见晶状体混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首次发生青光眼疾病,视力<0.6;术前未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且为单眼发病;自愿加入本研究。(2)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或为继发性青光眼疾病(如开角型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既往有眼部疾病或相关手术史;伴有其他恶病质、糖尿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采用常规局麻方式进行球结膜下麻醉;麻醉完毕后,在显微镜下手术,先对角膜缘行前房穿刺术,慢速放出房水后降低眼压;随后常规切除小梁组织、虹膜根部,形成虹膜孔,在巩膜瓣两边缝合后注水,恢复前房,并将虹膜周切开,将羊膜植入巩膜瓣并固定;冲洗,结束手术。

1.3.2 观察组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眼球表面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用开睑器将眼睑撑开,切开角巩膜缘约2.0 mm,在1/3 厚度的巩膜板层内进行游离,分离至角膜缘1.5 mm 内,在角膜缘内9点方向处进行穿刺,沿穿刺处切开,向切开的前房内注射黏弹剂;连续环状撕囊后,在巩膜隧道内通过穿刺刀进入前房内,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分离,随后放置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清除残留皮质,维持前房深度,再次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反复抛光后囊,置入人工晶状体,将黏弹剂充分吸除后,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采用A/B 超声测量两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方法:移动超声探头依次对中央、上、鼻、下、颞侧进行检查,超声探头垂直于扫描部位作连续扫描,获取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等数值)。(3)比较两组并发症(感染、疼痛、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发生情况。(4)术后1 个月、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60 60 t P 43.36±6.78 45.63±5.83 1.966 0.052 3.22±0.42 3.38±0.51 1.876 0.063 5.67±2.65 6.39±2.83 1.439 0.153

2.2 两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 房角开放距离比较术前,两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比较(mm,)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比较(mm,)

房角开放距离术前 术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前房深度术前 术后60 60 t P 1.64±0.25 1.61±0.27 0.632 0.529 3.15±0.42 3.65±0.76 4.460 0.000 0.15±0.03 0.16±0.04 1.549 0.124 0.21±0.04 0.29±0.06 8.593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术后眼压情况比较 术后1 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1.18±0.78)mm Hg,对照组为(14.56±1.74)mm Hg;术后3 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2.21±0.84)mm Hg,对照组为(14.83±1.87)mm Hg。观察组术后眼压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13.730,P1个月=0.000;t3个月=9.900,P3个月=0.000)。

3 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临床对于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目标是控制眼压,减少眼压增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情况发生[4]。原发性青光眼为眼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晶状体病变这一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因素为晶状体的增大、位置改变导致前房角狭窄、晶体前囊膜前倾、眼前段结构拥挤[5~6]。

青光眼为眼科疾病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一般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及其他的保守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达到治愈的效果[7]。随着临床上对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深入研究,巩膜条反折手术、小梁切除术和羊膜植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需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来选择手术方式。患者伴有轻微症状的青光眼时,需进行小梁切除术,根据患者视力及眼压情况决定是否联合羊膜植入术进行治疗,采用该术式一般效果较好[8~9];患者若为严重青光眼并伴有视力模糊时,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的损伤,降低眼压,减少对视神经功能的影响,降低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降低[10~11]。本研究中,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的这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减少视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够有效改善青光眼引起的眼压高及视力模糊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2]。综上所述,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利于改善患者的眼压及视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该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眼压乳化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