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透患者血磷水平、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观察

2020-08-20 01:00马招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透血液评分

马招娣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驻马店4630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增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3]。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4]。本研究将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磷水平、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于我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1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 35 例;年龄 41~69 岁,平均(52.45±6.35)岁;透析时间 4~12 个月,平均(8.54±3.61)月;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21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4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37 例;年龄 40~68 岁,平均(52.37±6.40)岁;透析时间 4~13 个月,平均(8.60±3.42)月;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24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定期复查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向患者详细介绍长期血透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避免因认知不足导致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指导,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予患者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确保血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实行一对一责任制护理,患者每次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由责任护士登记患者每次血透情况、每日饮食量、饮水量、摄钠量、服药量、血压、体质量、食物种类、心理状态、睡眠情况等,给予针对性干预:饮食上指导患者适量摄入优质低蛋白、补铁、补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心理上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改善患者情绪;加强用药观察及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日常管道护理要点,避免感染发生。(3)告知患者及家属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联系方式,遇见问题随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咨询;告知患者下次治疗时间,定期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随访3 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磷水平、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SAS),SDS 量表,以53 分为临界值,≥53 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SAS 量表以50 分为临界值,≥50 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国际认可的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进行评估,包括了36 个一般健康生活质量项目、43 个透析生活质量项目及1个总体健康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磷水平及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SDS 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磷水平、钙磷乘积-SDS 评分及SA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磷水平及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磷水平及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SAS(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血磷(mmol/L)干预前 干预后钙磷乘积(mg2/dl2)干预前 干预后SDS(分)干预前 干预后55 55 t P 2.19±0.49 2.17±0.58 0.195>0.05 1.62±0.41 1.90±0.37 3.760<0.05 64.15±7.52 64.12±7.63 0.020>0.05 52.46±6.67 58.39±6.53 4.711<0.05 58.61±8.35 58.57±8.46 0.024>0.05 42.57±4.33 50.62±4.75 9.288<0.05 52.86±6.93 52.80±6.78 0.045>0.05 38.25±4.57 47.10±4.32 10.436<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生理健康总分 精神健康总分 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 透析医护人员的鼓励 总体健康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5 55 55 55 34.54±5.72 34.63±5.61 43.59±3.96*#38.82±3.71*30.99±4.28 31.10±4.33 44.81±4.18*#39.95±3.82*31.69±9.77 31.74±9.86 42.58±6.52*#37.62±5.85*15.47±8.42 15.59±8.10 23.57±5.63*#19.16±6.72*51.52±9.76 51.59±10.27 59.62±7.80*#56.27±7.64*31.36±5.27 31.44±5.32 39.93±3.75*#36.67±3.64*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疗法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血液透析最为常见,治疗周期较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肾性贫血、钙磷代谢紊乱、营养不良为常见的并发症,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加重患者病情[6~7]。综合性护理干预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从诸多方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可严重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向患者详细介绍长期血透的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常见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知,同时配合动态性、个性化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长期治疗。此外,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饮食上的指导,使患者日常饮食摄入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能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给予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联系卡,方便及时了解患者血透结束后的状态,并给予专业指导,可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继而保障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磷水平、钙磷乘积、SDS 评分及SA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维持长期血透患者钙磷代谢平衡,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血透血液评分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