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

2020-08-20 01:00邢雅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适应性产后情绪

邢雅亭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 郑州450016)

产后抑郁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沮丧、自卑、情绪低落、担忧等负性情绪为主。这与产妇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受到心理、生理、躯体及周围关系的变化有关,极易诱发产后抑郁[1]。产后抑郁患者因过度的负面情绪,极易出现心跳加速、失眠、泌乳减少、厌食、血清肾上腺素升高等病理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伤人及自杀行为。因此早期发现、干预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步骤,应及时采用必要措施解除抑郁症状,促进产妇康复。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的重要手段,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负面情绪,受到医师、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与青睐[2]。人是一个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整体性适应系统,适应性护理的核心为使人能够适应环境而开展的整体运作方式。本研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适应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年龄18~35岁,平均(27.93±3.61)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9.61±1.53)周;孕次 1~4 次,平均(2.15±0.63)次;文化程度:初中11 例,高中19 例,大学及以上12 例。观察组年龄 18~36 岁,平均(28.13±3.59)岁;孕周 37~41 周,平均(40.02±1.50)周;孕次 1~4 次,平均(2.20±0.65)次;文化程度:初中 10 例,高中 21例,大学及以上11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且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基于产科和社区医生)》[3]中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2)产前无精神障碍性疾病、认知障碍;(3)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并发症、新生儿畸形;(2)产前伴有精神障碍、脑部疾病;(3)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障碍疾病;(4)沟通异常、认知差、依从性低。剔除标准:研究过程中主动退出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营造舒适、清洁、安静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坚持运动,指导母乳喂养、乳房清洁,做好会阴伤口护理,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适应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产后干预的重点,掌握运动、饮食、新生儿护理、卫生宣教等基本知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说明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评估心理问题,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和观看视频等,运用注意力转移、认知行为干预、意向放松等方法,给予必要的心理康复及精神安抚,消除患者负面情绪。(2)适应性护理。评估阶段:评估产妇家庭、学习、工作、性格特征等,熟悉病史、接受程度,掌握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固有刺激,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掌握相关的适应性。生理适应性阶段:为患者创建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根据患者喜好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对患者予以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矫正其心理社会问题,指导患者运动、营养及卫生护理,创建舒适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阶段:利用注意力转移、引导宣泄法消除患者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其应对孤苦、无力的心理状态。角色功能阶段:主动与患者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感受,鼓励家属及亲人多陪伴、探视患者,多参加科室集体活动,倾听轻松、舒适的音乐,使其尽快适应角色。两组均连续干预4 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抑郁情绪状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价。该量表共有10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3 分,总分30 分,评分>9 分即为抑郁,评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4]。(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母亲角色适应性情况,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表调查,共有16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 1~5 分,总分 80 分,评分越高,母亲角色适应性越高[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 干预4 周后抑郁情绪状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抑郁情绪EP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抑郁情绪EP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抑郁情绪状况比较(分,)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抑郁情绪状况比较(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2 42 26.331 20.304<0.001<0.001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t P 16.26±2.61 15.97±2.65 0.505 0.307 4.86±1.03 6.75±1.28 7.455<0.001

2.2 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比较(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2 42 14.091 7.066<0.001<0.001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t P 49.72±8.96 50.27±9.01 0.281 0.390 71.53±4.51 61.65±5.27 9.231<0.001

3 讨论

分娩过程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产妇分娩结束后心理、躯体、生理功能发生改变,极易引起抑郁、焦虑、悲伤、烦躁、激动等情绪。产后抑郁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表现之一,负性生活事件、新生儿性别、抑郁史、经济条件等均是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产妇抑郁情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预防产后抑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是由通过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技巧及知识,利用语言、行为、表情等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纠正错误行为,提高治疗效果[6]。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给予患者心理、生理上的鼓励与支持,可增强其心理防御机制,缓解患者产后抑郁情绪。同时心理护理在缓解患者抑郁程度时,还能适当调节患者神经系统、激素水平,促进机体恢复及产后康复,改善患者心理压力。适应性护理是从整体性观点出发,重视探讨人的整体适应系统,在不同环境中促进机体适应过程,提高个体适应性。产后抑郁患者采用适应性护理,注重护理人员在患者中的主体作用,强调患者个体适应性反应,重视生理、心理与社会为一体的健康意识,通过调动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综合评估、明确个体适应性,加强其生理适应性、心理适应性,使患者能尽快适应角色。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4 周后EPDS 评分(4.86±1.03)分,低于对照组(6.75±1.28)分,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71.53±4.51) 分,高于对照组(61.65±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卢雪珍等[7]研究相一致,给予心理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EPDS 得分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提示产后抑郁患者接受适应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理适应性,加深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理解,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母亲角色适应性。

猜你喜欢
适应性产后情绪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