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肺部转移瘤的发生状况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

2020-08-22 09:46刘锦棠冯志浩谢志腾
智慧健康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敏感度支气管结节

刘锦棠,冯志浩,谢志腾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肺部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主要是其它位置的原发恶性肿瘤,通过淋巴液、血液等途径向肺脏转移[1]。对于此类疾病,手术切除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确切。但是由于肺部转移瘤缺乏明显的早期特异性症状,一般只是在转移瘤侵入胸壁、引起胸痛,或病灶坏死引起反复咯血后才会被发现。此时进行手术切除也只能缓解症状,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肺部转移瘤尽早确诊,以提高治疗效果。MSCT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肺癌诊断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转移瘤患者33例,研究了肺部转移瘤的发生状况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部转移瘤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42.6±3.5)岁。纳入标准:均符合肺部转移瘤的诊断标准,经多种检查方法显示均有原发灶,经手术病理确诊,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精神躁动症状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MSCT诊断仪,对患者做相关检查,叮嘱患者合理穿戴衣物,配合检查。检查前先做碘过敏试验,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呼吸,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检查。检查中取仰卧位,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以肺尖上部、膈肌下部为扫描范围。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5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2-5 mm、间距5 mm、螺距比例0.938:1[3]。然后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剂量为80-100 mL,速度为3.0-3.5 mL/s。造影剂注射后的6-48 s、60-80 s,进行非内部结节增强扫描。扫描后向工作站上传数据,通过容积再现、平面重建等方式进行处理,全面观察患者病变情况[4]。由2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阅片,研究讨论后得出统一结果[5]。

1.3 评价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总结所有患者的原发灶类型、转移类型、MSCT影像特征,同时比较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转移瘤发生情况

原发灶类型为,肺部转移瘤31例、良性病变2例;转移类型为,多发型16例、弥漫型11例、单发型4例;MSCT影像特征为,分叶征14例、毛刺征8例、支气管征4例、钙化征3例、晕征2例。

MSCT显示,有孤立性肺转移存在,肺部周围毛糙或光滑。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周边环形中等强化。空洞型肺转移病灶,主要显示壁部较薄,空洞均匀,内部液性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周边环形强化。转移灶钙化表现,以蛋壳状、沙砾状、斑片状为主,边缘毛糙。支气管充气征象患者,显示肺门存在团块、结节,周边光滑。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均匀性强化。

2.2 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情况

MSCT增强扫描敏感度为90.32%、准确度为90.91%,分别高于MSCT平扫的74.19%、75.76%,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特异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对比(n=33)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肺部转移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肺部淋巴管和血供丰富,全身血液循环均经过肺部。肺循环压力较低、血流较慢,癌栓停留时间过长,形成机械性栓塞,进而发生恶性肿瘤转移。经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转移瘤[6]。肺转移瘤在不同来源、不同组织学类型情况下,也有不同表现,和其它肺部弥漫性病变难以有效区分。所以,需要对肺部转移瘤影像表现加以观察,从而准确鉴别疾病。常规X线片在肺部检查中比较常用,不过对于危险隐匿病变、心隔后区病变等,容易发生漏振,敏感度和准确性不足。CT检查能够获取的图像信息更为丰富,同时具有无结构重叠、分辨率高等优势。MSCT检查中,可得到更大的扫描信息量,采取容积扫描后,可进行多方位重建,对肺部病变更好的观察和显示,因而在肺癌的定量定性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肺癌诊断及淋巴转移中,MSCT三维重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在肺部转移瘤当中,最为常见的途径是恶性肿瘤经过血行肺转移到达肺部,乳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具有丰富的血行,所以发生肺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在瘤体中或流体附近,肿瘤细胞经过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对血管造成侵入,然后跟随血液循环向身体其它位置转移,进而形成转移瘤,而且淋巴道转移也十分多见。肺部转移瘤在MSCT检查中,可体现出一定的特征性,通过MSCT扫描对肺部转移瘤内部进行扫查,可见内部密度均匀,少数内部不均匀,同时容易存在分叶征、毛刺征、晕征、钙化征、支气管征等特征。另外,对不典型转移瘤也要考虑形态学特带,包括CT强化方式、周边结构、内部结构等,从而在临床诊断中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MSCT平扫对于典型征象可明确诊断,但对于无典型肺癌征象的情况可能漏误诊。增强扫描能对肺内结节血供更好的显示,因而可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肺部转移瘤的转移类型以多发型居多,MSCT影像特征以分叶征居多,MS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高于MSCT平扫,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敏感度支气管结节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