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奇亚籽冲调粉的研制及工艺优化

2020-08-25 08:22乐梨庆万燕向达兵袁航郭鹏赵钢
食品工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麦粉结块玉米粉

乐梨庆,万燕, ,向达兵, ,袁航,郭鹏,赵钢,

1.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2.成都大学国家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106)

冲调类食品食用、携带及贮藏方便,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对于这种营养丰富、携带方便、更易吸收的多功能食品需求日益增加,现阶段市面上的冲调粉类食品存在产品种类匮乏、口味单一、营养不均衡、冲调性不佳、结块率高等缺陷[1-2],无法满足人们对口味丰富、感官品质佳、营养均衡类食品的追求,各种富含功能成分的冲调粉将会成为人们的首选对象。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一种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比例比谷类作物更加均衡,富含谷类作物缺乏的赖氨酸,被誉为“太空粮食”[3]。藜麦还富含多种功能性物质,如皂苷、异黄酮、多酚等[4],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血糖、抗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效[5-7]。奇亚籽(Salvia hispanica)为唇形科植物,研究表明奇亚籽具有缓解便秘、抑制肥胖、抗氧化、降血脂等功能[8-9],其中含有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预防心血管、哮喘、高血压等疾病,还可抑制肿瘤的生长[10]。燕麦(Avena sativa)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抑制肥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11]。试验以藜麦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奇亚籽粉、玉米粉、燕麦粉、糯米粉、白砂糖,对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新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冲调粉,同时对优化配方后制得的冲调粉的冲调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营养物质全面、口味丰富、食用方便、滋味优良、稳定性好、结块少的冲调粉。该产品能够弥补市场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设备与仪器

藜麦(成都大学国家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奇亚籽(赣州市九鲤湖食品有限公司);熟化燕麦片、玉米粉、生糯米粉、白砂糖、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红枣、桂圆、枸杞(市售)。

DHG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L1622型电磁炉(佛山艾试凯奇电器有限公司);M20S000型打粉机(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YP10002型电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DZKW-S-4型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2 藜麦奇亚籽冲调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预处理→磨粉过筛→称量→混合→包装→产品

选取无霉变、无虫蛀的藜麦,用清水搓洗至无泡沫,充分除去杂质与皂苷,滤干水分,用电磁炉煮制10~15 min进行熟化,熟化的藜麦经恒温干燥箱60 ℃烘干后储存备用;生糯米粉用电磁炉小火炒制10~15 min,炒至颜色微黄有米香;奇亚籽60 ℃下烘干后储存备用。将预处理后的藜麦、糯米粉及购买的熟化燕麦粉、玉米粉粉碎过100目筛;奇亚籽、白砂糖粉碎过80目筛,均储存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下,备用。以30 g混合粉计,分别称取不同配比的各种原辅料,混合均匀后装袋即得成品。

1.3 藜麦奇亚籽冲调粉配方研究试验设计

1.3.1 不同配料对藜麦奇亚籽冲调粉品质的影响

通过预试验确定藜麦粉、奇亚籽粉、玉米粉等的添加范围,确定基础冲调粉配方。在基本配方(以30.00 g混合粉计,各组分配料添加量分别为藜麦粉50%、奇亚籽粉3%、玉米粉9%、燕麦粉10%、糯米粉13%、白砂糖15%)的基础上,调整藜麦粉添加量(40%,45%,50%,55%和60%)、奇亚籽粉添加量(3%,6%,9%,12%和15%)、玉米粉添加量(5%,7%,9%,11%和13%)和白砂糖添加量(5%,10%,15%,20%和25%),将各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到一定量80 ℃以上的开水中进行冲调,以感官评价(表2)为指标,依次考察藜麦粉、奇亚籽粉、玉米粉、白砂糖添加量对藜麦奇亚籽冲调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1.3.2 冲调粉配方的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藜麦粉添加量(A)、奇亚籽粉添加量(B)、玉米粉添加量(C)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工艺配方感官评价标准为指标,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1.4 冲调工艺的研究

1.4.1 冲调水温对冲调粉冲调特性的影响

根据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工艺配方进行试验,即按配方(以30 g混合粉计,其中藜麦粉55%、奇亚籽粉6%、玉米粉7%、燕麦粉10%、糯米粉13%、白砂糖20%)进行称量,混合均匀后,采用60,70,80,90和100 ℃水温进行冲调,测定其稳定性以及结块率,确定最佳冲调水温。

1.4.2 冲调料液比对冲调粉冲调特性的影响

以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工艺配方(以30 g混合粉计,其中藜麦粉55%、奇亚籽粉6%、玉米粉7%、燕麦粉10%、糯米粉13%、白砂糖20%)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冲调料液比为1∶4,1∶6,1∶8,1∶10和1∶12(g/mL)时冲调粉冲调后的稳定性以及结块率,确定最佳冲调料液比。

1.5 检测方法

1.5.1 藜麦奇亚籽冲调粉感官评价方法[12]

感官评分标准为组织、色泽、气味、滋味、口感、冲调性、稳定性。评分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用主成分分析对感官指标进行排序,用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定。用模糊数学的M函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论域为B,B=[b1,b2,b3,b4,b5,b6,b7]=[组织,色泽,气味,滋味,口感,冲调性,稳定性],权重为x,x= [x1,x2,x3,x4,x5,x6,x7]=[0.05,0.1,0.2,0.25,0.25,0.1,0.05]。评分语域为H,H= [h1,h2,h3,h4,h5]=[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100,70,40,20,10],按照M=b1·x1+b2· x2+b3·x3+b4·x4+b5·x5+b6·x6+b7·x7计算,M的计算结果越大说明冲调粉产品有更高的综合感官评分。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组织10名无特殊口味偏好的感官试验人员,依据表2工艺配方感官评价标准,对制得的冲调粉进行感官评价并打分,每项指标满分100分。

表2 工艺配方感官评价标准

1.5.2 稳定性的测定

稳定性的测定参考张颍[13]的测定方法并稍有改动。准确称取5 g冲调粉,放入100 mL的量筒中,倒入40 mL 80 ℃的开水,用玻璃棒搅拌30 s,使溶液均匀,静置3 min后测定上清液高度H1和悬浊液总高度H2,按式(1)计算冲调稳定性指数值(K)。冲调稳定性指数的等级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藜麦奇亚籽冲调粉稳定性评价表

1.5.3 结块率的测定

结块率的测定参照冉欣炎[14]的测定方法并稍有改动。精确称取5 g冲调粉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40 mL 80 ℃的开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0 min后将溶液加水稀释2倍,用已知质量(m1)的20目筛网过滤,后将带渣筛网烘干至恒质量(m2),两次质量的差值除以干粉质量即为冲调粉的冲调结块率Q,按式(2)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藜麦粉添加量对冲调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藜麦粉的添加可以使冲调粉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减肥等功效。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藜麦粉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冲调粉的感官评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藜麦粉添加量为50%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冲调粉呈浅褐色,口感细腻,有藜麦的独特滋味;当藜麦粉添加量低于50%时,滋味较平淡,颜色浅,不能突出藜麦的特点,感官品质不佳;当藜麦粉添加量超过50%时,冲调粉颜色加深,口感粗糙,同时藜麦中含有的少量皂苷,使冲调粉出现清苦味。因此,选定的藜麦粉最佳添加量为50%。

图1 藜麦粉添加量对冲调粉品质的影响

2.2 奇亚籽粉添加量对冲调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奇亚籽含有较多用于存储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凝胶,当其浸泡在水中就会形成透明黏液质,添加适量的奇亚籽粉可增加冲调粉的黏稠度,同时赋予冲调粉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等功效。由图2可知,随着奇亚籽粉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冲调粉感官评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奇亚籽粉添加量为12%时达到峰值;当添加量超过12%时,冲调粉颜色加深,结块增多,黏度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奇亚籽粉添加量的增多,粉体颗粒间的间隙变小,与水的接触面变小,阻碍了水分的渗透,导致结块率较高[15]。因此,选定的奇亚籽粉最佳添加量为12%。

图2 奇亚籽粉添加量对冲调粉品质的影响

2.3 玉米粉添加量对冲调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玉米含有抗癌因子谷胱甘肽[16],玉米的添加可以增加冲调粉的营养和独特风味。由图3可知,随着玉米粉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冲调粉的感官评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玉米粉添加量为7%时达到峰值,此时冲调粉黏度适中,口感饱满,具有玉米粉的独特滋味;但当玉米粉添加量超过7%时,冲调粉出现腥味,结块多[17],产品颜色偏黄。因此,选定的玉米粉最适添加量为7%。

图3 玉米粉添加量对冲调粉品质的影响

2.4 白砂糖添加量对冲调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白砂糖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冲调粉的感官评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白砂糖添加量为20%时得分达到峰值。白砂糖是一种具有良好助溶性的甜味剂,可以改善冲调粉的溶解性,降低黏性[18]。当白砂糖添加量为20%时,冲调粉甜度适宜、黏性适宜;当白砂糖添加量低于20%时,甜度不够,冲调粉黏度较大,这是因为添加白砂糖可以减小粉体颗粒之间的附着面积,有利于黏附颗粒的分开,减小淀粉颗粒分散阻力[19],达到降低黏度的目的;当白砂糖添加量高于20%时,冲调粉入口甜腻,过浓的甜味掩盖了其他原料的滋味。故白砂糖的最佳添加量为20%。

图4 白砂糖添加量对冲调粉品质的影响

2.5 藜麦奇亚籽冲调粉优化配方的确定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藜麦奇亚籽冲调粉配方的优化,选取藜麦粉添加量、奇亚籽粉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三个优化因素,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4。

由表4极差结果分析可知,影响藜麦奇亚籽冲调粉感官评价的主次因素依次为(A)藜麦粉添加量>(C)玉米粉添加量>(B)奇亚籽粉添加量,最佳因素组合配方为A3B1C2。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对较优配方进行验证,验证试验感官评分为56分,优于正交试验最大值,因此藜麦奇亚籽冲调粉最佳工艺配方为:藜麦粉55%、奇亚籽粉6%、玉米粉7%、燕麦粉10%、糯米粉13%、白砂糖20%。

表4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2.6 冲调工艺的优化

2.6.1 冲调水温对冲调粉冲调效果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冲调温度的不断升高,粉体的结块率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淀粉颗粒与热水接触时,粉体颗粒外层与水分子接触,在其表面迅速形成黏度高、不易透水的糊化层,阻碍内部淀粉分子与水分子接触而形成结块,当温度升高,溶液黏度变大,现象加剧,结块率升高[20]。随着冲调温度的不断升高,粉体的稳定性越来越好,这可能是温度升高,水分子急速扩散,淀粉分子快速地吸收大量水分并迅速膨胀,分子链发生扩张,最终导致淀粉外围的支链淀粉分子胀裂,淀粉内部的直链淀粉分子被释放出来,直链淀粉分子溶于热水使溶液变黏,因而稳定性增加[21]。故最佳冲调水温为80 ℃。

图5 水温对冲调粉稳定性及结块率的影响

2.6.2 冲调料液比对冲调粉冲调效果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冲调水量的不断增加,粉体的结块率不断下降,这可能是水量的增加使得淀粉颗粒与水分子之间接触的概率加大,降低了淀粉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的概率,提高了粉体的分散性,结块率降低[22]。随着冲调料液比的增大,冲调粉稳定性变差。故最佳冲调料液比为1∶10(g/mL)。

图6 冲调料液比对冲调粉稳定性及结块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冲调类食品因其方便快捷、营养而备受人们青睐,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冲调类产品的形态和配方从单一变成多元化,以谷物粮食类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辅料,如豆类、红薯、海鲜、肉类、干果类、生物活性提取物等,该类产品在改善产品风味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目前关于藜麦的即食产品开发较多,以藜麦为主要原料的冲调类食品鲜有报道,此次试验提高了藜麦的食用性和商用性,改善了冲调粉的营养价值,拓宽了藜麦功能性食品的应用途径。

试验所得藜麦奇亚籽冲调粉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藜麦粉55%、奇亚籽粉6%、玉米粉7%、燕麦粉10%、糯米粉13%、白砂糖20%。最佳冲调水温为80 ℃,最佳冲调料液比为1∶10(g/mL),所得冲调粉颜色均匀,稠度适宜,无结块,稳定性较高,感官品质最优。

猜你喜欢
麦粉结块玉米粉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全麦粉营养及生产工艺展望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空气炮在解决水泥库出库溜子堵塞中的应用
复合肥防结块性能快速测试方法探讨
含腐殖酸复合肥防结块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探讨
全麦粉营养功能成分分析评价
普通玉米粉、糊化玉米粉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全麦粉对油条面团和油条质量的影响
稳定化全麦粉面团的粉质和拉伸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