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产业助推下的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播

2020-08-25 08:23陆红娟
食品工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糌粑奶制品傣族

现今,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了一条以旅游为主线的产业链,它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助推器。游客到达民族地区,通过品尝特色美食,体味蕴含在食品中的特色人文内涵、感受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这样一来,在特定民族区域内形成的民族饮食文化,通过游客浸入式体验的方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

湘西擂茶是湘西土家族的传统食品,乡友邻里聊天的茶室、重大的婚宴场合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以茶叶、花生、芝麻、糯米等为原料,加上生姜、食用盐等配料,在湘西特制擂钵中擂制而成,做成之后,用沸水冲泡就能食用。到湘西旅游的游客会品尝特色美食,而在游客品尝擂茶的过程中,擂茶来源的传说、擂茶赋等湘西文化也随着游客的味蕾一起跃动。而在旅游产业推动下,相关企业将湘西民族饮食和现代产业结合,将擂茶做成如图1的有独立小包装的袋装产品,并配置了泡擂茶的环保塑料杯。另外,将湘西民间传统蜡染花布图案作为整个擂茶的外包装,不仅使产品外观原始古朴,而且让人联想到湘西独特的手工印染技术,这样的产品无论是在湘西当地还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都会很受欢迎。游客在旅游地受到湘西文化感染,将湘西擂茶作为特产带回自己的居住地,都能不知不觉地通过食品或食品包装,传播湘西文化,展现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糌粑是藏族牧民发明的传统主食之一,青稞是它的主要原料。糌粑制作起来也不复杂,只要把晒干了的青稞放在锅中炒熟,根据需要将它磨成粗细不同的粉,或者是磨成精致的青稞面,要吃的时候,就把他们放在木碗中,配一点酥油茶,用手揉捏成团子状,直接食用,这给在外放牧、不便生火的牧民提供了便利。藏民经常会用优质青稞做成的糌粑招待客人,游客也能通过品尝不滑不腻的糌粑,了解糌粑背后的饮食文化。如果游客有幸遇到藏历新年,也能亲身体验主人端着装有放有青稞、卓玛(人参果)等的“竹索琪玛(吉祥木斗)”,客人从里面取出糌粑,向空中散三次,同时嘴里说“扎西德勒”的新年祝愿文化。虽然糌粑是藏民的主食,但是对于游客来说会比较新鲜,自己品尝完后,想够买一点给亲友品尝,而图2的袋装、罐装青稞糌粑就是在旅游产业推动下生产出来的特色产品,整个包装色调清新淡雅,八角花符号藏毯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藏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通过青稞糌粑产品传播了出去。

图1 湘西擂茶

图2 青稞糌粑

图3 草原奶贝

图3 的奶贝是内蒙古众多的奶制品中的一种。奶制品,蒙古人一般称之为“查干伊德”,也就是“白色的食品”的意思,蒙古人以“白色”为贵,所以奶制品是招待客人、庆祝重大活动的必备品。蒙古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牛羊奶为奶制品提供了天然的原料。只要除掉鲜奶中的水分,将蛋白质、维生素A等主要营养成分保留,经过混合、压片、包装等工序,就能得到奶贝成品。因而奶贝的营养成分高,适合所有人群食用。游客到内蒙古地区游览观光,不仅能品尝各类味道纯正的奶制品,而且能够体验到让客人先品尝食品的“德吉”礼俗文化。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助推着奶制品产业的振兴,图3的袋装草原奶贝等产品日渐增多,并多被游客当成纪念品购买,其中承载的蒙古族饮食文化,通过产品的形式,在各地广泛地传播开来。

傣族手抓饭作为傣族的特色食品,是傣族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选用随处可见的芭蕉叶或者是其他的叶子作为餐具,将放入了土豆、黄瓜焖制而成的米饭放在叶子最中间,放鸡蛋做装饰点缀,老火腿、烤鱼等配菜就在米饭周边排开,配菜与手抓饭搭配食用,味道极佳。越来越多的游客受到傣族泼水节、孔雀舞的吸引,深入到傣族地区,品尝特色美食,了解食品背后的文化。相关企业也根据市场需要,将独具特色的傣族手抓饭加工包装成如图4的带有孔雀元素、体现了傣族特色的产品,在旅游地售卖。游客购买这类产品,将旅游见闻和文化体验传递给亲友,亲友通过倾听旅游体验、品尝正宗的傣族手抓饭,加深对傣族饮食文化的了解,并尝试了解更多的傣族饮食文化。这样一来,傣族民族饮食文化就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传播。

图4 傣族手抓饭

猜你喜欢
糌粑奶制品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黑糌粑营养成分和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和糌粑有个约会
糌粑中风味物质研究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奶制品消费行为分析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食用糌粑对家兔血糖和胆固醇的影响研究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