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促进脊柱结核术后快速康复的实践研究

2020-08-27 01:01李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结核脊柱协作

李娜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是通过大型医学中心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引导,以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为基础,建立和推出的疾病系列的诊治路径和临床指南的模式,并借此提升了医疗护理水平[1-2]。快速康复可明显改善外科患者预后、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备受医学界推崇。脊柱结核为慢性破坏性疾病之一,占骨关节结核的50%,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3]。10%~30%的椎体结核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持续恶化而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甚至引起截瘫[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术后需常规卧床2~3个月,坚持服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常并发营养不良、肝脏损害、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还因病程长,术后恢复慢,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加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术后需求,因此将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到脊柱结核术后中能够使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系我院骨科病区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腰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腰椎结核合并截瘫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腰椎结核合并一度截瘫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纳入标准,患者能用普通话沟通,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听力障碍及有精神疾病史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 21~46岁,平均(34.8±4.5)岁;病程 4~26个月,平均(13.5±2.1)个月。研究组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 18~48岁,平均(32.2±4.5)岁;病程 7~24个月,平均(12.1±3.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行脊柱结核术后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合理饮食运动。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

包括主治医师、各专科护理人员,并配有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对小组成员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培训并进行考核以提高其责任心。全面评估患者肢体运动感觉情况、心理状态及营养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分别从用药及并发症、心理、营养、康复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1.2.2 药物及并发症护理

脊柱结核术后仍需联合用药很长时间,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患者常因紧张、恐惧而导致停药、影响治疗效果。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定期复查,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术后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责任护士2 h帮助患者轴线翻身1次,按摩骨突出部位,并在受压部位放置减压护理垫,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由于结核病患者容易出现盗汗情况,因此在翻身过程中,需对出汗部位给予擦浴,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天拍背2次,10 min/次,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2.3 心理干预

脊柱结核患者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卧床用药时间较长,各种并发症使患者产生抑郁心理,专业心理师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根据评分实施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及压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专科护士经常与患者沟通,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支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从而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

1.2.4 营养支持

营养师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具体的饮食指导。术后注意提升患者食欲,重视食物的色、香、味,多进食奶类、蛋类、肉类食物及纤维素含量较多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品、要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每天摄入80~100 g优质蛋白质。实施饮食护理后,本组患者均能按要求进食,且食欲好转,体重未减轻,切口愈合良好。

1.2.5 功能锻炼

在康复师指导下、由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 h为其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练扩胸运动,术后第2天可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幅度不要太大,循序渐进,每天3~5次,每次5~10 min。1周后可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抬臀运动,半个月后可行五点式腰背肌肌力锻炼。术后6周行CT检查,若骨性愈合较好,可在医生指导和家属的搀扶下适当下床行走。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弯腰及下蹲等动作。保证患者安全。

1.2.6 延续护理

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门诊服务1次或2次,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和自理能力,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处理,对患者出现的不能自身解决的问题学科专业人员亲临指导、确保患者患病心情愉快,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例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例数和全部治愈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情况对比

研究组总治愈数为60例,治愈率高达98.36%,平均康复时间为6~10个月,患者满意度96.72%。对照组总治愈数为50例,治愈率为81.97%,平均康复时间为8~12个月,患者满意度80.3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259,P=0.002)。研究组能够行早期下床活动者54例,占88.52%。对照组能够行早期下床活动者26例,占42.62%。研究组早期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8.134,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情况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复发率为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39%、6.56%(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n, %)

3 结论

综上所述,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运用到脊柱结核术后护理实践中,切实做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核脊柱协作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