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020-08-27 01:01金霞李晶岳丽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针头实习生输液

金霞,李晶,岳丽萍

(1.陆军第九四八医院,新疆 塔城;2.陆军第九五一医院,新疆 库尔勒)

0 引言

目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即为对病人实施静脉输液,相关文献报道,在临床上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的占有所有住院病人的90%~95%[1]。穿刺操作时,极易被针头刺伤进而引发护士的感染现象,所以,护士成为特别危险性的行业。相关文献报道,在国内,护士在对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时被针头刺伤过的占有80%,其中74%的被针头刺伤后出现感染现象[2]。护理学的实习生应该牢固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刚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的实习生对于自我安全的防护理念与相关防护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实习生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注射时易被针头刺伤。对于感染科的护士在被针头刺伤后出现感染的几率更大,感染科的实习生护士如果被刺伤,则可出现害怕的情绪,出现明显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此外还会影响自身医护事业的发展。规范护士在进行静脉注射时的防护要求,维护护士的身心安全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建立了静脉注射安全防护流程,并对防护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感染科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实习的护理人员210名进行探讨,在我院实习共10个月,其中有1个月的时间在感染科进行实习。对照组是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105名,分为15名男生和90名女生,平均年龄21.8岁,本科生27名,专科生78名;实验组是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105名,分为14名男生和91名女生,平均年龄都在22.3岁,本科生24名,专科生81名。通过对比所有实习生在年龄和性别等情况,差异不大,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生根据常规的静脉输液教学流程实施教学实践,具体采取的是跟班制方式,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然而全程因为带队的教师是不固定的,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调整[1]。实验组主要根据规范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对以往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静脉输液流程中刺伤现象的环节和原因给予研究,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环境改善和条件改善,制定相应的防护流程,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具体措施为:(1)开展一对一的带教方法,彻底改变传统带大队的教学实践方法,主要由一名教师带一名感染科的学生给予教学指导,确保学生的每项操作均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2]。(2)要在正式操作前和带教老师一起对病人的情况给予讨论,全面掌握病人的神志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然后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给予正确的指导。若病人当时是意识模糊的,无法很好的配合穿刺,那么则需要有带教教师帮助学生来共同开展,有效防止出现问题。(3)告知学生掌握必要的穿刺技术与方法,在消毒以后右手持针柄,左手在穿刺针柄后绷紧固定皮肤,再进行穿刺[3]。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身体稳定以及内心的平静。同时在病人注射完成后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拔针。最佳时机是等药物即将流尽的时候,残留液体减少缓慢的时候来用左手按住针眼,快速的用右手将针柄拔出。然后,在护生实习期间应该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主要根据实践来进行安全输液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次练习,提升操作的熟练性。在培训完成以后需要严格的专业考核,在考核合格以后才能进入到实际的输液操作[4]。此外,作为病房的护理人员和医生应该对护生加强适当的监督,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立即给予纠正,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可以确保其能够严格的遵守操作流程来进行输液[5]。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安全防护实施前后的学生“感染科护理学专业职业暴露报告卡”进行整理,按照科室登记情况来对针刺伤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比较针刺伤的出现情况。

1.4 数据分析

在本次研究统计当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施了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以后,针刺伤现象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每位传染病病人都会集中在医院的感染科,作为临床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治疗措施,差不多每位病人均会开展静脉注射,所以,护士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就是对病人开展静脉穿刺,护理科的护士被刺伤后出现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普通科室[6]。护士进行穿刺时的操作方式严重影响着护士被刺伤的概率,具有明显的直接关系。没有遵循安全防护的有关规定则可容易在对病人实施穿刺时受伤。此外,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也可导致护士被刺伤,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被刺伤的概率。安全防护流程对于穿刺固定的方式、胶布的固定、拔针的方式方法以及对于针头的处置与防护过程都尽可能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琐碎的动作,减少了护理人员与被污染的针头等的接触。采用S型固定针头或者是用胶带平行固定针头,由于操作简便在实践应用中没有被刺伤的案例。从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建立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对于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进行优化,并且为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的必要用品,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士和被污染的针头、胶布等物品的接触情况,减少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自身被刺伤而出现感染现象[7]。该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相对于常规的静脉输液流程更具有人性化、规范性、现代化[8]。可以极其有效地降低感染科实习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性,有效地预防了感染科护理人员被患者感染的风险。该报告中,实验组的护生采取安全防护流程的静脉输液教学,可以有效的降低针刺率,有效的减少感染率,进而还能够规范护生的操作行为,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实了安全防护流程的正确性,开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可以发挥良好的临床作用。但是静脉注射安全防护流程并不能杜绝感染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被刺伤进而发生感染的情况,预防感染科实习生护理人员被刺伤的关键是对于护理进行一定的管理干预措施,健全感染科实习生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方面的教育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使感染科实习生护理人员积极的依从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工作,对于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被刺伤而发生感染的现象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对于感染科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的安全防护流程的指导教学,可以有效的降低针伤率,保证护士的自身安全性,进而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预防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针头实习生输液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报复
最牛实习生
各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