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广东红色影视剧的思考与建议

2020-08-28 11:16李涛
粤海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影视剧革命红色

李涛

中国革命历史既是一部长期不懈奋斗的英雄史诗,又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应当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制作公司围绕党史军史国史,通过制作主旋律的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目的。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创新发展广东红色影视剧可谓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一、红色影视剧是开展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 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担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存在着一些怪现象:有的自视正统,盲目清高,钻入象牙塔里,埋进故纸堆中,曲高和寡,不接地气;有的居高临下,空洞说教,语言生硬,言之无物;有的照抄照搬,生拉硬扯,挖掘不深,解读肤浅;有的流于模式,形式刻板,或落入俗套,庸俗媚俗。这就造成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大多亲和力不够、鲜活度不足、贴近性不强,效果不佳。为此,必须创新发展方法手段,把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严肃性与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大众化有机统一起来,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发挥中国革命历史鼓舞人、激励人、培育人、塑造人的正能量。

影视剧是一种喜闻乐见、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制作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而开展的革命斗争伟大历程的红色影视剧,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红色影视剧数以万计,其中有许许多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反映近代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孙中山》《大浪淘沙》《怒潮》;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闪闪的红星》《建军大业》《长征》;反映抗日战争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亮剑》;反映解放战争的《巍巍昆仑》 《南征北战》《解放》;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英雄儿女》《较量》,等等。它们既是中国影视剧园地里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也是开展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宝贵资源与生动教材。

二、创新发展新时代的红色影视剧意义深远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创新发展以中国革命历史为主要题材的新时代红色影视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是有利于强化党领导一切的思想认识。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披着所谓“普世价值”的外衣,不遗余力地向我国贩卖其价值观,肆意攻击、抹黑我党我军,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与我殊死较量,目的无非是妄想通过虚无历史、渗透洗脑来动摇党领导一切的根基。创新发展红色影视剧,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绝对服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看齐追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始终不渝跟党走。唯有如此,才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二是有利于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是我们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也是战胜困难、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极大的冲击。一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理想缺失,信念沦丧,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巨大危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共产党人必须常补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2] 创新发展红色影视剧,宣传革命先烈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理想信念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只有补足精神之“钙”,站位才会高,眼界才会广,心胸才会更宽阔,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浮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红色基因“不突变”。

三是有利于培塑深厚的爱国情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都有赖于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强烈认同所形成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早已深深地融入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之中。几千年来,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若星河的民族群英,铸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3] 当前,国内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妄自菲薄,缺乏信心,“言必称希腊”,宣扬西方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有的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盘否定我党我军的历史;有的沽名钓誉,随意歪曲、诋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肆意丑化、恶搞英雄模范人物。创新发展红色影视剧,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认清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与磨难,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依靠的民族之魂正是由优秀文化傳统所生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爱国之情,树卫国之志,坚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实现强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有利于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优良制度、作风和方法,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本色和作风,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力量源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4],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传承好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5] 创新发展红色影视剧,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铭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光辉历史,汲取蕴涵其中的红色基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

三、丰富的革命资源为广东红色影视剧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东省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革命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南粤大地走出了孙中山、廖仲恺、彭湃、叶挺、叶剑英等众多红色名人名家,留下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涌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与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这里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封建王朝,领导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大革命时期,这里是革命的大本营、北伐的出征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形成,建立了黄埔军校,发动了两次东征陈炯明,以及省港大罢工,开设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地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爆发了海陆丰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开展了赣粤边、闽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主要活动区域,中国共产党在东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立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先后发起衡宝战役、广东战役、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等,解放了广东大陆及沿海岛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东人民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南粤大地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战役战斗的遗址和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和革命先烈的故居、旧居、活动地等。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我党我军性质、本色和作风的结晶。一桩桩史事、一位位英模、一次次战斗、一幕幕情景、一个个遗址、一座座丰碑……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不仅铭刻下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曲折前进的艰苦岁月,而且展现了广东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承载着无上荣光的红色传统和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拥有7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4处省级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等。这些都是开展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富矿”,同时也为制作红色影视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动力源泉。长期以来,以广东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色影视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如《辛亥革命》《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廖仲恺》《广州起义》《彭湃》《三家巷》《叱咤香洲叶剑英》《刑场上的婚礼》《香港大营救》《独立大队》《虾球传》《羊城暗哨》,等等。

四、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上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灵魂凝铸于历史。”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6] 结合广东省的地域、历史、文化特点,为创新发展广东红色影视剧,实现用“古色(人文资源)吸引人、绿色(自然资源)留住人、红色(革命资源)教育人”的目的,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顯著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为此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将此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制作红色影视剧的出发点。为此要紧密结合实际,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挖掘、开发和用好红色资源,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剧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是突出反映特色鲜明的红色题材。基于广东革命的特点,历史阶段应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主,兼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比如,梅州大埔是广东省首个原中央苏区县,全国重点革命老区,三河坝战役的主战场,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所在地,红色革命资源相当丰富。又如,汕尾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个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汕尾全市873个村(社区)中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的革命遗址就有617处。再如,韶关南雄是革命老区,也是原中央苏区县,毛泽东、朱德曾在此指挥过著名的南雄水口战役。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这里是中央苏区中央分局的主要活动区域,项英、陈毅等率领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浴血奋战。对于这些富有本省地域特色、在中国革命史上又占有一席之地的红色资源,需要重点加以开发,挖掘其中精彩的故事,通过影视剧里经典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人的情感来展现党和国家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群众在光与影的世界里更好地了解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从而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精品力作。实践经验表明:创作一部堪称精品的红色影视剧,深厚的革命资源是基础,优秀的选题策划是前提,一流的制作团队是关键。切不可贪大求多追全,要在精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遴选权威的党史军史专家参与学术撰稿和史实把关,聘请富有制作经验、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参与拍摄,真正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中共梅州市委曾于2017年三河坝战役九十周年之际组织召开了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随后组织拍摄了两集文献片《血战三河坝》。但因受时间、人员、经费等条件所限,这部文献片立意和深度明显不够,没有很好地反映朱德率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中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甚至连三河坝战役的历史地位也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无法称得上是一部优秀作品,只能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没有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为打造“三河坝战役精神”,更好地宣传三河坝、扩大影响力,2018年底,梅州市委宣传部决定拍摄四集文献片《从井冈山到三河坝》,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的党史军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研究确定该片的定位和结构,并负责文字撰稿;聘请曾多次策划、制作、国家重大题材制作的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抽调精兵强将到现址用4K高清设备拍摄,并由中国纪录片资深导演、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褚嘉骅担任总导演。正是有了权威的专家队伍和一流的制作团队,该片于2019年9月顺利杀青,在国家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专家评审中受到高度称赞,计划在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播出。这也必将有力推动三河坝镇、大埔县乃至梅州市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推出多种载体形式的系列红色影视作品。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既给红色影视剧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单纯说教、模板式的红色影视剧已经越来越不能吸引人,反而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中备受诟病的一种形式,徒增抵触情绪,让人敬而远之,不信不看官修正剧;而那些浑水摸鱼、鸡鸣狗盗、颠倒黑白的戏说闹剧,却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广受追捧。为此,在创新发展红色影视剧时,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度重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既要发挥新媒介的传播作用,又要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好红色故事。应把革命史研究的学术性、影视剧创作的艺术性与大众化有机统一起来,既要追求“思想的盛宴,学术的殿堂”,又要富有“泥土气息、平民味道”;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防止板着面孔说话、唱高调、教训人,还要反对一味迎合、搞噱头、媚俗化,使红色影视剧既不失学术品位,又让人民群众相信、爱看,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叫好又叫座,产生强大的共鸣,于无声处、潜移默化之中激发革命历史鼓舞人、激励人、培育人、塑造人的正能量。比如,除常见的电影、电视剧、文献片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拍摄制作微視频、抖音、动漫等系列新产品,在网络、手机平台上发布。这样既可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又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扩大宣传力,增强影响力,提升教育力,实现一举多得之功效。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军事志研究室)

注释

[1] 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7月15日第1版。

[2]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6年版),第65页,“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关于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解放军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于《解放军报》,2014年2月26日。

[4] 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3月5日第1版。

[5]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第3卷,第139页,解放军出版社,2016。

[6] 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3月5日第1版。

[7] 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版。

猜你喜欢
影视剧革命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中国的出行革命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追忆红色浪漫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