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2020-08-31 08:33吴纯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总分病情家庭

吴纯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程长,呈急性发作或慢性缓解交替进行,病情进行性加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均明显受限,随着病情发作次数的增加,病情也逐步加重,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均带来了沉重负担[1]。临床治疗本病的目的在于延缓疾病进展,除了规律用药外,还需护理干预的密切配合。大多数COPD患者在缓解期实行自我家庭护理,有效的自我管理成为抑制病情急性发作的重要手段。自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临床提出以来,运用家庭和护理人员的双方合作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COPD的管理提供了新方法[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7.4±5.9)岁,病程1~10年,平均(5.8±2.4)年;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7.1±5.6)岁,病程1~12年,平均(6.2±2.6)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COPD,现处于病情缓解期,无明显呼吸困难,FEV1% pred>50%,Barthel指数>85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认知或精神障碍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药物治疗,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Astra Zeneca)60吸(布地奈德160 µg:福莫特罗4.5 µg,批准文号:H20140458),2吸/次,2次/d,噻托溴铵粉雾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 µg×10 s,国药准字H20060454),1粒/次,1次/d,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6 g×6片,国药准字H20057334),1片/次,1~2次/d。对照组使用常规慢病管理,在出院前与患者共同制定慢病管理方案,要求患者出院后按照制定的方案自行实施管理,每周电话随访2次,监督和指导患者,提醒患者定期来院复查。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1)成立慢病管理小组。由呼吸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科医师各1名联合3名呼吸科护士共同组成慢病管理小组,所有成员的工作经验均在5年以上,共同讨论制定COPD家庭管理方案[3]。(2)住院期间慢病管理指导。在患者病情控制后,由小组成员向患者系统讲解COPD疾病知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日常家庭自我管理的项目等,如呼吸训练、气道管理、氧疗方法、药物吸入方法、运动管理等,并学会观察和识别COPD病情变化、急性加重风险防范等,通过一对一讲解、视频演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每天教育1~2 h,可分2次进行,不断重复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记忆,确保患者在出院前能掌握各种自我管理方法[4]。(3)联合家庭管理。要求患者的家人每天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子女每周探望患者1次,小组成员采取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相结合的方式,第1个月每周1次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第2个月开始每2周1次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第3个月开始每月1次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并通过微信与患者子女保持联系,记录患者的慢病管理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有无病情变化,根据反馈内容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5]。

1.3 观察指标

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共5个维度和5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51~255分,计算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管理前后症状变化,共3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低症状越轻;采用COPD-QOL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共35项,每项1~4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并测定6MWT,评估运动能力改善情况。

表1 两组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情绪管理 症状管理 信息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 自我效能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总分观察组(n=30) 管理前 27.31±4.36 16.24±2.78 12.63±3.03 32.11±3.65 19.53±2.91 107.82±15.73管理后 45.57±3.89* 29.64±2.42* 20.19±2.68* 49.26±5.57* 32.36±3.19* 177.02±16.15*对照组(n=25) 管理前 27.62±4.43 16.15±2.47 12.58±3.01 32.34±3.72 19.46±2.85 108.15±15.67管理后 37.50±3.94# 22.98±2.67# 16.15±2.47# 41.04±4.87# 24.89±3.28# 142.56±17.43#

表2 两组管理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管理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

注:*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疾病影响 活动受限 呼吸症状 SGRQ总分观察组(n=30) 管理前 62.14±4.49 64.92±6.67 60.45±4.89 64.57±3.69管理后 37.15±8.97* 37.64±8.58* 37.53±8.62* 37.43±9.03*对照组(n=25) 管理前 62.06±4.52 65.12±6.41 60.38±4.79 64.83±3.70管理后 46.86±7.75# 49.73±8.76# 46.84±6.97# 47.65±6.73#

表3 两组管理前后COPD-QOL评分及6MWT比较()

表3 两组管理前后COPD-QOL评分及6MWT比较()

注:*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日常生活能力(分)社会生活(分) 焦虑(分) 抑郁(分) 6MWT(m)观察组(n=30) 管理前 34.16±8.67 19.48±5.03 19.31±6.59 20.29±7.46 221.46±19.72管理后 23.45±7.62* 13.87±5.66* 14.11±6.82* 14.38±6.26* 349.85±19.63*对照组(n=25) 管理前 34.09±8.53 19.42±4.98 19.26±6.54 20.35±7.33 220.94±19.61管理后 28.36±8.58# 15.23±5.15# 16.06±6.41# 17.57±6.84# 287.03±19.6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后情绪管理、症状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管理前后SGRQ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后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SGR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管理前后COPD-QOL评分及6MWT比较

观察组管理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焦虑、抑郁等COP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而6MWT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COPD的治疗临床尚未攻克,至今仅能依靠药物控制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研究显示,本病的预后与自我管理效能密切相关[6]。因此,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COPD患者长期带病生存的有效保证[7-9]。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通过成立慢病管理小组、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联合家庭成员共同监督和督促患者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我管理,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促进患者建立并维持健康行为习惯,改善生活质量[10]。同时,通过家庭管理能激发自护潜能,有助于患者主动、积极的改善自身行为和心态,提高身心受益[11-12]。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确切,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症状的缓解及稳定,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总分病情家庭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家庭“煮”夫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