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观察

2020-08-31 08:33尹德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血管性高压氧脑组织

尹德芬

血管性痴呆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被当做是因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全脑或者局部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降低综合征,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不过常规护理方法较为单调,仅从患者角度出发,实施效果有限。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尚未存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血管性痴呆的进展,多需要采取非药物治疗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2-3]。同时传统护理方法效果一般,仍然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压氧作为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从而有效的帮助纠正并缓解缺氧等临床症状。现本院将护理干预配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中,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分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75岁,平均(68.6±2.5)岁,病程1~6年,平均(4.1±0.5)年。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3~73岁,平均(69.9±2.6)岁,病程2~5年,平均(4.2±0.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医院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变化给予有效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认知功能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护理。饮食护理:为患者选择营养丰富、低脂肪、低糖以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注意合理搭配[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采取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治疗及护理方法,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取得其积极配合。认知功能护理:为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集中训练,每周进行1次,每次30 min;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家里进行自我训练,家属负责监督,每次进行30 min,连续干预3个月。所采取的认知功能护理方法包括了图片回忆法、配对想象法及数字训练法等。肢体功能锻炼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基本的日常基本活动训练,要求将一个完整的动作首先进行分解之后,再向患者进行不同动作的反复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方法为:使用空气加压舱进行高压氧治疗,将治疗的压力控制在0.2 Mpa,吸入纯氧共80 min,中间需要休息10 min,治疗的时间为11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在首次治疗时需要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在休息15 d后再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保证在3个月内完成7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按照《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有关疗效标准进行判断[5],按照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评分的涨幅判断,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将显效及有效之和作为总有效。(2)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6]与简易智能精神评价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7]评价,二者均得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其中MoCA量表评价标准包括了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语音、抽象能力、定向能力,在计算总分时将每个项目得分进行合计,满分为30分,同时对患者的受教育年限问题纳入判断,若受教育的年限在12年及以下则需要增加1分,MoCA≥26分时评为正常。MMSE量表中共包括20个问题,一共涵盖了30个项目,每个项目能够正确回答计为1分,错误或者不知道计为0分,不合适计为9分,拒绝回答或不理解计为8分。在对总分进行累计计算时,8分及9分均按照0分计算,满分为30分。根绝患者的文化程度对标准进行调整,将文盲0~16分、小学17~19分、中学以上20~23分作为痴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2 两组MoCA及MMSE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MoCA及MMSE量表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时间段 MoCA MMSE对照组 60 治疗前 16.32±4.29 12.56±4.65治疗后 20.12±4.12 15.19±3.80 t值 - - 3.677 5.254 P值 - - <0.05 <0.05观察组 60 治疗前 16.55±4.80 12.32±4.19治疗后 24.89±5.14 18.99±4.47 t值 - - 4.209 7.084 P值 - - <0.05 <0.05 t组间治疗后值 - - 5.609 5.017 P组间治疗后值 - - 0.000 0.000

2.2 两组MoCA及MMSE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oCA及MMSE量表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指因脑血管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性综合征,有研究资料显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在一般情况下与脑卒中发生的病变部位、脑血流改变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诸多因素相关,并在其中指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最容易受到脑血流下降以及脑代谢障碍的影响,而对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8]。另外,该病在发病期间不仅可伴随较为明显的自主神经障碍,也可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原因与脑组织缺氧及缺氧所导致的血管形态及生理功能改变相关。结合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我们发现,治疗该病的原则在于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预防、保护以及延缓脑组织受到的损伤,不过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尚未存在疗效突出的药物方法达到治愈目的[9]。

现我院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常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加用了高压氧治疗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所谓高压氧治疗主要是指在高压的环境中给予患者呼吸纯氧,其关键的用途在于能够快速的帮助促进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及缺血的情况,从而起到的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10]。结合本次结果显示,护理干预配合高压氧的方法不仅表现出了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也提高了MoCA及MMSE量表评分,提示将护理干预配合高压氧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分析其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高压氧的应用能够促进血液、脑脊液以及脑组织中的氧含量以及氧分压明显升高,同时也促进增加了氧的弥散能力[11];(2)高压氧的应用一方面促进提高了红细胞的可变性,强化了血液凝固系统的抑制作用,以此降低血液黏度,帮助改善微循环的调节功能[12];(3)高压氧的应用能够明显的增加氧化过程,并加快对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过程,减轻对脑组织造成的不良损伤;(4)高压氧的应用能够对脑组织损伤部位毛细血管形成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这对于脑的可塑性可产生较强的积极作用,对脑损伤的修复产生较强的促进效果。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配合高压氧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帮助改善认知功能。

猜你喜欢
血管性高压氧脑组织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