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和辅导

2020-09-01 13:09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辅导因子心理

刘 娜

(山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一、 问题提出

2020年3月开学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高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努力实现延期开学期间教师教学不停止、学生学习不停歇的目标。

在高校开展网络线上教学的同时,笔者在与学生线上交流时,发现多数学生会按照课程表听课,但在课程以外的时间很多学生却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同时因长期在家,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方法和结果

1.方法。2020年2月20日—2月22日,通过网络问卷平台——问卷星,选用“SCL-90”量表对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一、大二学生进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

2月23日—3月14日,针对大一学生中因子分数大于2的同学开展了线上一对一的心理疏导,采用认知疗法改善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调整学生紧张心理和不安的情绪。同时为缓解出现心理问题同学的压力,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网络集体活动,例如,早起英语打卡和每周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团队活动(具体方法在第四部分详细介绍)。

3月15日—17日,通过问卷星对第一次调查中有效问卷的191名学生再次进行“SCL-90”量表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前后两次异常因子项目的差异性。

2.结果。191份有效问卷中,显示11%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见表1),并且是2项或以上的因子分数高于2分,提示阳性症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见表3)。

第一,情绪低落(抑郁)。疫情前期,伴随着舆论带来的恐慌,过度专注疫情的发展,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因担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地域安全而产生焦虑感和悲观情绪;随着疫情的良性控制,对健康的担忧逐步受高校延期开学的通知而转变,在网络教学中受网络速度、学习媒介的影响而产生烦躁心理。例如,部分地区因网络速度受限,部分学生不能同步课程,回放时不能及时获得老师的答疑,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全面,同时又以消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和自身,做事情缺乏动力。

第二,睡眠困难和饮食不良(其他)。受焦虑情绪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睡眠困难,夜间难以入睡,有的学生看手机可以到凌晨1、2点或是睡眠时间较往常短,白天感觉状态不佳。同时在进食时总有饱腹感,食欲明显减少。

第三,人际关系敏感。人际方面带给学生的困扰主要体现在,自疫情管控至今一直与家人在一起,交流却越来越少,并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矛盾。当前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现今又通过手机这个最常见的媒介在网络中交友、购物、获取信息和消磨时光[1],所以最常见的状态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看新闻或者聊天,缺少与父母正面沟通。很多父母面对此种状态,通常采取的是呵斥,学生觉得父母难以沟通,彼此间产生了隔阂,导致学生认为父母不能够理解自己。

第四,强迫症状。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又受到网络课程的影响(很多信息和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传输),总担心自己错过课程,或者没有收到信息和资料,会反复翻看手机等。

表1 两个年级各项异常因子上的人数

通过对两个年级在各因子项目的平均数进行T检验,发现大一和大二学生在各项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同时对比有1个或以上因子得分大于2分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均分,两个年级同样差异不显著(见表3)。通过表2和表3可见两个年级学生在心理状态上是比较同质的,即使是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上,两个年级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其他四个因子上差异也不显著,因此,随机选择在大一年级开展心理辅导和组织一些活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经过25天的辅导,再次对两个年级使用“SCL-90”量表检查心理状态,结果发现大一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其他(睡眠饮食障碍)四个因子上,分数有明显变化(见表4),心理问题得到改善,而大二学生则两次分数差别不显著(见表5),心理状态没有明显改善。

表2 两个年级在不同因子水平上的均分对比

表3 两个年级具有1个或以上因子分数异常的学生的均数对比

表4 大一学生前四项异常因子辅导前后分数对比

表5 大二学生前四项异常因子辅导前后分数对比

三、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倡导的健康观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三合一, 即一个人的健康必须同时满足身体康健、无不良心理问题和社会存在良好三个条件[2]。当前,受疫情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部分学生承受能力较弱。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原生家庭、自我意识与动机归因和社会压力三个方面来阐释。

1.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中,亲子关系的依恋行为应是最早开始建立的,始于婴儿期,具体体现在婴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中。依恋关系,对一个人的人格品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原生家庭没有提供良好、健康的照料,很容易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情绪和社会性的问题[3]。而原生家庭受经济因素、父母婚姻关系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亲子关系没有良好地建立起来。例如,很多农村家庭,父母需要长期外出打工,只关注物质的满足,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彼此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期望对方作出符合自己认知的行为,一旦无法满足,就会产生由差异造成的矛盾。

2.自我意识与动机归因的影响。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察觉、认识、对待;或指个体对当前自身状态的确认。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可以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4]。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而不良的自我意识则会影响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其功能体现在激活、指向和调整个体的行为。根据心理学家德西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个体通过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性,引导自己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3]。

当前阶段大学生在家通过线上学习,由于长期自我放松,自我意识薄弱,缺乏自主能动性,不能激发自我监控动力和管理时间的倾向。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不能有效进行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易产生心理状态失衡的症状,从而引发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5]。

3.社会压力的影响。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当个体与外界环境无法保持平衡、协调和稳定的关系时,社会环境因素会损害个体的健康[4]。疫情初期,因为病毒传播的未知性和传染率不断攀升,给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因为在假期,很多学生生活不规律,熬夜看视频和新闻,良莠不齐的新闻报道和信息的滞后性,给无法辨别真伪的大学生带来了一种恐慌情绪,他们时刻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进而导致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和饮食障碍。

此外,还有一种隐形社会压力是“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源自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当前受网络速度、硬件条件的约束,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多压力,例如,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担心课程卡顿,或错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通过组织网络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1.高校在疫情延续期应提供线上心理辅导和发放心理健康调试宣传手册,帮助大学生缓解由疫情造成的恐慌和焦虑心理。对于大多学生,发放宣传手册既省时,普及面也广,针对学生共性的焦虑、抑郁、人际压力等心理问题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如果有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应当选择线上心理疏导,并建立问题台册,定期回访。

2.借助各种网络媒介开展丰富有计划的学生活动和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合理分配时间并提升愉悦感,转移因疫情引起的不良情绪。例如,在早课开始前半小时组织学生翻译和朗诵英语长难句,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物钟,不再沉溺熬夜。另外可以组织线上主题班会,由辅导员做疫情期间的舆情引导与学生管理。重点放在宣传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疫情进展,引导学生合理看待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不要相信不实新闻和谣言,要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3.一对一心理辅导。通过对“SCL-90”量表的分析,挑选出1个或以上因子分数大于2分的大一学生共12名,开展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采用认知疗法,改善学生认知偏差和情绪不良的状态。

通过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并结合两次心理量表的测量,可以看出组织的一系列线上活动对大一学生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学习打卡活动可以帮助改善学生的生理作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和主题班会可以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措施;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走出情绪障碍。同时通过大二学生的数据,可以排除时间因素,明确大一学生的数据改善是因为辅导活动。因此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帮助他们。

总之,各高校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组织学生完成相关学习,同时要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缓解他们的各项心理负担,提升面对压力的心理能力和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猜你喜欢
辅导因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心理小测试
影响因子
心理感受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