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教育价值探究

2020-09-01 13:09肖爱丽陈文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革命红色

肖爱丽,陈文佳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育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2]。五台县是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创建的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是一个革命老区,拥有意义深远的革命历史、信念坚定的革命人物、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丰富的革命理论与实践成果以及宝贵的革命精神,为我们在新时代对不同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实践教育,提供了优质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一、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军队和五台人民在五台地区进行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资源。它既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一)红色教育基地及遗址遗迹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1]五台县是晋察冀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也是华北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红色教育基地及遗址遗迹众多。主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有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碑、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元帅故居、徐向前纪念馆等。它们分别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详见表1)。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遗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和五台人民进行英勇抗战的革命历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场所。

(二)革命英雄人物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3]革命英雄人物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之组成要素,是红色革命事迹的主体,是伟大革命精神的体现者,是对青少年、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实践教育的榜样典范。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革命人物,不仅有为抗战事业牺牲生命和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代表人物,如沙飞、叶青山、侯薪、陈春森等,而且有像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等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这些革命英雄人物,铸就了五台县的革命历史。因为他们,红色文化资源才更加富有内涵,更能吸引人去了解、挖掘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

表1 五台县红色教育基地所属名录类型一览表

(三)文学艺术作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4]350文学艺术作品也是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不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利于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其实践教育价值。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学艺术类型主要有红色歌曲、红色影视剧、红色著作、红色摄影画报、红色报刊、红色戏剧、红色话剧等,其代表作品丰富、种类繁多(详见表2)。这些红色文学艺术作品,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思想的重要武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抗战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现状。

(四)革命精神

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时期体现在英勇抗战、反对日本侵略者、保卫中华民族的行动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体现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力量的行动中。二是团结抗战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抗战胜利、国家独立和自身解放,五台县各社会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军民团结、官兵团结、各阶层团结抗战。三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五台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无私奉献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五台县的党员干部、官兵战士、医生护士等,都顾全大局,必要时选择牺牲个人利益,发扬吃苦在前、劳动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实践教育中的价值

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少年实践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培养青少年拥有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表2 五台地区各类红色文学艺术代表作品

(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英雄人物、文学艺术作品和革命精神等优秀教育资源。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例如,以徐向前元帅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可以先期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徐向前传》《徐向前回忆录》等)或观看影视剧(《向前,向前》《徐向前》等),让青少年了解徐向前元帅的生平,然后到红色教育基地徐向前元帅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这样可以深化他们对徐向前元帅的认识,加深对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情感认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而且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奋不顾身与侵略者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有助于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培养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抗战时期,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五台地区党和政府推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政策。首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劳动知识,对青少年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光荣的意识;其次,青少年在参与劳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最后,通过劳动模范大会,表彰儿童劳动模范,推动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五台青少年为华北地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锻造成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当前,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中关于教育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理念的内容,仍然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可以为当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经验借鉴。新时代青少年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5],通过劳动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干部实践教育中的价值

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中关于党员干部教育的经验做法,可以为当代党员干部进行实践教育培训、坚定党性方面,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红色文化实践教育,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借鉴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6]。抗战时期,党和政府通过举办干部训练班、创办干部学校和依托中小学教育的方式,以培养干部人才为目的,对党员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和专职教育。五台县政府曾创办了蒙藏学院、晋察冀边区第一民族革命中学,举办了多类短期培训班,如干部教育培训班、师资训练班和五台山自卫队干部训练班。教育内容有时事政治课,向党员干部讲解抗战时期的国内外政治形势、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各类政策、指示等;军事课,向党员干部讲解游击战术、侦察联络、修地道防空袭、防日军毒气战等知识。通过一系列培训工作,为抗战培养革命干部,充实了抗战人才队伍,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为干部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党员干部学习五台县革命历史后,更能体会到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利用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员干部开展实践教育,能够真正实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1]。

(二)为党员干部坚守党性提供榜样示范

“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4]403党员干部坚守党性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人民立场上,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将个人追求、价值取向与全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联系起来。抗战时期,坚守党性是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不强、脱离组织、贪污腐败等现象,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颁布了《晋察冀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1938年)、《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暂行办法》(1942年)、晋察冀边区《关于执行政权干部任免考核奖惩办法的指示》(1943年)等条例、办法。在五台地区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通过整风运动,纠正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的问题,剔除党性不强、犯错不思悔过的党员,重新吸纳通过选拔考验、党性强的积极分子。红色革命人物朱德、徐向前、聂荣臻等在坚守党性方面的表现,能为当代党员干部坚守党性树立典范。通过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党员干部能够以史为鉴,明白丧失党性的严重后果,深刻体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常反思,做到坚守党性、洁身自好。

四、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在群众实践教育中的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支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力量。抗战时期,党和政府对五台县群众进行政策、国情和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获得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这些做法对当前开展群众实践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7]。人民群众在推动国家建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党和边区政府针对政权建设、党风建设、群众组织等工作,制定《地方党五个月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方针》(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1938年),发布《关于村选举的指示信》(1939年),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各种政策。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引导下,人民群众抗日情绪高涨,为政权建设和抗战所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8]。无数党员干部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理念,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今昔贯通,人民群众就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立足点,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更加坚定地拥护并支持党的领导。

(二)有助于增强群众防范疾病疫情的意识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革命战争时期,群众长期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是五台地区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五台县政府对增强人民群众防范疾疫的意识非常重视,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与法令,例如《关于开展地方卫生工作的几个决定》(1942年)、《关于乡村夏秋卫生办法》(1941年)、《关于开展医疗卫生运动的指示》(1941年)、《为军区卫生处动员学员令》(1945年)等。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和文艺宣传的方式,向群众推广普及卫生医疗知识;另一方面成立卫生清洁委员会,指导群众开展清洁卫生运动、防范疾疫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增强了群众防范疾病疫情的意识,增加了群众的卫生常识,改变了他们的卫生观念和不良卫生习惯。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环境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世界范围内,传染性疾病仍然存在。忆往思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战胜疫情,仍然需要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的知识,需要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防范疾疫意识。

五台县红色文化资源是优秀的革命文化,是新时代开展青少年、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实践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并运用到实践教育当中,能够将革命文化发扬光大,实现在实践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地方红色文化运用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革命红色
党员干部新书架
红色是什么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红色在哪里?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