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长期住院复退军人精神康复的应用探索

2020-09-02 06:53李卡梅杨霄晗
社会与公益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李卡梅 杨霄晗

摘要:本文以广西首家精神康复社会工作试点为契机,开展长期住院复退军人精神康复的应用研究,通过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长期住院复退军人精神康复的背景及工作职责,实施“优抚之家”、个案咨询与辅导、组织互助互动小组、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整合性服务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意愿,增强了患者生活技能和社会功能,社会工作服务知晓度也得到了提高,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同时,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通过加强精神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完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志愿者体系等措施,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提高生活技能,恢复社会功能,减轻患者自身负担和家庭负担,促进家庭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精神康复;社会工作;长期住院复退军人

精神疾病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帮助患者在治疗后回归社会、减少复发,是精神康复工作的最终目的。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单纯的药物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精神病患者多样化的需求,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康复者疾病管理能有效解决传统精神康复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精神疾病领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一、研究背景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创立于1980年,是承担特殊社会保障任务的优抚医院,主要职能是收治因公因战罹患精神疾病的复退军人。目前,住院的67名精神康复复退军人均为男性,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年龄最小的33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48.20±8.21)岁。住院时间1-10年的有3人;11-20年的有10人;21-30年的有24人;31-38年的有30人。住院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家庭和社会支持较少,社会功能逐渐退化。医院既往住院病人的精神康复以工娱疗法为主,通过医护人员带领患者开展简单的工作、娱乐活动,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培养其生产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方面得到保障之后,精神需求也逐渐凸显,社会工作恰好填补了医疗行业在这一领域的空缺。

二、设立社工科和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

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根据形势发展及专科业务需求,于2011年成立社工科,其主要的职责是:运用社工知识对住院患者开展个案服务、小组活动、心理健康知识及社会生活技能讲座、主题活动、日常康乐活动,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准确掌握住院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制定个性化、分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治疗及服务计划,并及时进行跟踪,提高其生活质量,减缓精神衰退;评估患者的生活,为患者提供职业及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院外康复社会工作,为出院患者及家属提供交流平台和心理支持;链接社会资源,倡导社会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营造更和谐的康复环境。该医院2011年成为广西首家精神康复社会工作试点单位,2012年荣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级示范单位。2016年,该医院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由某社工机构安排社工入驻医院,与院内社工共同开展“优抚之家”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为两年。经过数年的发展,现有科室成员6名(包括中级社工师2名、初级社工师4名),组建了一个由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医护工作者组成的团队。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实施方法

(一)组建“优抚之家”

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是区民政厅10个实施优抚对象关爱工程的试点单位之一。为增强复退军人对医院的归属感,医院组建了“优抚之家”,开设了荣誉室、翰墨轩、绿色网吧、悦音堂等功能室,可为复退军人提供荣誉展示、图书阅览、书画练习、手工制作、电脑学习、音乐娱乐、棋牌活动等服务项目,社工负责为复退军人进行电脑操作培训、组织开展书画及手工制作训练。社工人员到复退军人户籍所在地搜集档案,精心制作成图片、影像资料在荣誉室展出,直观地展示了复退军人的光辉历程和个人风采,并坚持每周开放,得到了复退军人的高度评价,复退军人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个案咨询与辅导

社工与医护人员、家属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详细情况,提供个别化个案服务,内容涉及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通过个案服务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让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院生活和接受治疗期间保持积极心态。

(三)组织互助互动小组

将有同类需求的复退军人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服务,包括治疗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等。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以及组内的觀察、示范和学习,有效帮助其恢复部分社会功能,形成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成员自信心,强化其药物治疗的效果,如“微笑相聚,沟通你我”人际交往小组、“我的生活我做主”自理能力建设小组、“笑口常开,康复自然来”治疗性小组等。通过小组训练,调动了复退军人的积极性,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人际交流。

(四)以社区视角开展整合性服务

第一,开展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情特点及社会偏见的原因,长期与社会脱节,社会功能退化明显,开展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尤其重要。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开展的技能训练分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学习和工作技能训练、就诊和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三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推行分组管理模式,采取奖惩等强化手段,定期开展宿舍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培训骨干分子带动其他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志愿者与社工一起指导患者学习家庭布置、烹饪技术、购物技巧等实用技能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习和工作技能训练:为患者提供学习和工作治疗场所,开展电脑操作、手工作业、蔬菜种植、园艺操作、环境清洁等工作。就诊和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练就诊流程、安全用药的技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第二,开展知识讲座及主题活动。每月开展集体讲座2次,具体内容包括情绪管理、提升自信、社交技巧、压力应对、消防安全等,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更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增强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社工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点,组织开展各类才艺展示;外出郊游;集体生日会;开放日等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成立“芳华书画社”,邀请高校美术专业的志愿者到医院为复退军人开展书法和绘画培训,书画作品在“优抚之家”展出;举办“一缕阳光,温暖心间”为主题的“优抚之家”开放日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交流的平台及与爱心人士互动的机会,提高社会功能。

(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院外志愿资源库,链接周边社区、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招募志愿者到医院与患者互动,并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三所高校社会工作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志愿者定期到医院协助开展服务。二是培育院内志愿者队伍,将志愿者招募范围扩大到医院各科室,同时在患者中进行志愿者培训。现已组建一个具稳定性、持续性和专业性的志愿者团队,提供的志愿服务主要有康乐活动、温情陪伴、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

四、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意愿

医院社工的服务宗旨是“做好一名社工,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基于“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理念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帮助长期住院复退军人重建对疾病的认识,接纳自己,从而积极配合社工的辅导以促进病情的康复,尝试与疾病共存,使患者不再纠结为何患病,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每日的康复活动中。社工鼓励患者和自己一起制定全面康复计划,并与其他人分享自身的疾病管理过程,主动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展现正向的康复历程。

(二)生活技能和社会功能得到恢复

社工进驻后推行分组管理模式,通过患者自行推选和医务人员推荐的方式选出小组长,社工负责对组长进行领导能力的培训,由组长每日督促组员叠被子、整理衣柜及做好个人卫生,每个月评选出优秀组长及优秀宿舍。这种自主管理模式试行顺利,组长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有所提升,组员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开展学习、工作及就诊技能等的培训,使患者在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和劳动技能的同时获得报酬,提高了自我价值感,也学会了就诊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自主服药的技能及安全用药的技巧,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通过以上的技能训练,让患者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也能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了自我价值感。

(三)“优抚之家”代行使了家庭的部分功能,医患关系和谐

“优抚之家”的正常开放使住院复退军人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医院的关怀,让病房有了家庭的氛围,患者作为家庭成员可以互相帮助、沟通交流,及时更新知识与信息,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增强了凝聚力,达到了更和谐的状态。

(四)扩大了社会工作知晓度和社会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态度已由不理解、不接纳到主动配合及寻求社工帮助的方向转变,推动了医院社会工作的开展;同时,扩大了宣传范围,社会力量的参与,促使家属及社会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对曾经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的住院复退军人更加理解和关心,社会工作服务知晓度也得到了提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入土参与志愿服务,并提供社会支持。

五、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目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较少,仍面临患者比较被动、服务活动松散、社会支持缺乏等难题,专业督导相对不足,如何针对长期住院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病人主动参与性低,个案和小组工作实效受影响

患者受精神疾病影响,认知功能受损,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了不良反应,长期住院及家庭的支持不足导致自身对康复需求的认识不足,对于个案工作和小组活动参与度低,被动参加活动,常有中途退出的情况,个案和小组工作实效受影响。

(二)社工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相对不足

一方面,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不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医院社工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社工队伍的更换使得患者很难与社工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康复效果。

(三)设施不足及实施不到位

近年来,医院一直不断完善精神康复设施,但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无相关标准可以参照,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开展工作,加上服务对象较多,出现康复设施相对不足、康复措施实施不到位等问题。

(四)精神康复志愿服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志愿者是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部分社会人员对精神病患者持有偏见,难以招募到合适的志愿者。

(五)社会认知度和支持不足

由于精神康复社会工作不能立竿见影,患者及其家属甚至部分医护人员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不足,影响社会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社会工作介入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建议

(一)加强精神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精神病医院成立了社工部,在精神病医院中社会工作者的数量远远不够。民政部等多部委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广泛建立以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为核心,以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医师、康复师、社区康复协调员、其他社区康复服务人员为重要专业力量的综合服務团队。”因此,精神病医院应该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患者的康复,也促进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

(二)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在了解精神疾病及精神康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总结实务经验。加强社会工作者的培养,设置督导,提升专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三)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引入社会力量,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与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成多部门精神康复服务团队,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四)完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志愿者体系

通过建立高校实习基地、与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方式,在高校学生、社会人士及院内医护人员中招募综合素质较高的志愿者,并进行志愿服务技能、精神健康知识等培训,筛选符合条件的社会志愿者,结合他们的专业和专长安排相适的志愿活动,稳定志愿者队伍,完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志愿者体系。

七、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长期住院复退军人精神康复服务能够弥补传统医学治疗模式的不足,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提高生活技能,恢复社会功能,减轻患者和家庭负担,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推进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长期康复工作提供借鉴,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人力资源视角下武汉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