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catenin核阴性低级别肺胎儿型腺癌1例

2020-09-03 07:48周发忱张丽芝张朋新孙美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显子鳞状实性

周发忱,陈 丹,张丽芝,张朋新,孙美玉,冯 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胸外科,2.病理科,3.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吸烟30年,平均15支/日。10年前于外院检查,发现肺结节,无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未行任何治疗。2017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见一分叶状结节,直径约7 mm,近肺门侧见血管集束(图1A)。与既往无变化,继续随诊观察。2019年12月3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次复查胸部CT,仍较2年前无明显变化(图1B),鉴于患者意愿及临床情况综合考虑,以“肺部结节”收入院。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鳞癌抗原均正常,细胞角蛋白19片段轻度升高(3.73 ng/mL)。2019年12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胸膜下,大小0.7 cm×0.6 cm×0.6 cm,边界尚清,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软。镜检:肿瘤由不规则腺体构成,细胞呈柱状,可见核上空泡,腺腔内可见桑葚体样结构(图2)。免疫表型:TTF-1,NapsinA均阳性,β-catenin细胞膜阳性(图3),p63灶状阳性,p53野生型,CD56、Syn、CgA、P40均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ARMS法)检测EGFR基因18-20号外显子,仅发现20号外显子20INS突变,KRAS、NRAS、BRAF、HER2、PIK3CA基因无突变。无MET基因跳跃突变。病理诊断:低级别肺胎儿型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无复发转移。

2 讨 论

肺胎儿型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FLAC)是一种罕见的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因其组织学形态类似8~16周的胚胎肺组织而得名,约占所有肺肿瘤的0.1%~0.5%[1]。该肿瘤最早由WG Barnard于1945年和1952年描述为肺的双相肿瘤,由上皮成分周围有类似于胎肺的间充质基质组成,因此命名为“肺胚胎瘤”[2]。1961年,Spencer研究了其他病例后,提出了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的命名[3]。后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有间充质成分,因此,1984年,Kodama等[4]提出用“高分化胎儿型肺腺癌”一词来命名该肿瘤。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肺胎儿型腺癌归类为肺腺癌的一种亚型[5]。

A:2017年;B:2019年图1 两次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见一分叶状结节,直径约7 mm,近肺门侧见血管集束Fig 1 Chest CT showed a lobulated mass in the sublingual segment of the left upper lobe. The mass measured 7 mm in diameter. Vascular bundles was seen near the pulmonary hilum

图2 组织病理见肿瘤由复杂的腺体构成,细胞柱状,可见核上空泡。腺腔内见桑葚样小体(HE染色,×200)Fig 2 Histologically, 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complex glandular structures lined by glycogen rich high columnar cells. Morule-like features were present in the glandular lumen (H&E stain, ×200)

图3 组织病理肿瘤细胞β-catenin 胞膜阳性(免疫组化染色,×400)Fig 3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revealed membranous staining of β-catenin in the tumor cells (×400)

FLAC发病年龄6~75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25%~40%患者无临床症状,是通过胸片检查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与支气管刺激有关,可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罕见。肿瘤多位于肺周围胸膜下,个别报道位于支气管腔内。影像学检查通常显示孤立的、边界清楚的病变,病灶大小2~12 cm,伴有周围放射状改变[6]。

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发布的肺腺癌多学科分类,将FLAC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高级别和低级别FLAC在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7]。高级别FLAC多见于老年男性,好发年龄为60~70岁,有重度吸烟史。患者可能出现血清AFP升高。低级别FLAC更多见于年轻女性,30~40岁多发。高级别FLAC患者就诊时多为Ⅲ~Ⅳ期,低级别患者就诊时多为Ⅰ~Ⅱ期[7]。FLAC由复杂分支状的腺体组成,腺体内衬富含糖原、无纤毛的柱状或立方形细胞,可见核上或核下空泡,形似分泌早期子宫内膜,腺管基底部或管腔内常可见由鳞状细胞样细胞形成的实性细胞球,即特征性“桑葚体”。低级别FLAC表现为低级别核异型和明显的“桑葚体”结构形成。高级别出现明显的核异型,核仁明显,常无“桑葚体”结构。高级别常与其它类型肺癌(乳头状腺癌、腺泡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实性型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绒毛膜癌等)并存,而低级别常单独发生。两者都可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Cg-A和Syn)。

2002年,Nakatani等[8]发现低级别FLAC显示出β-catenin异常的核/细胞质表达。高级别FLAC显示β-catenin膜性表达。随后,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低级别FLAC在β-catenin的外显子3中都存在体细胞错义突变,导致GSK-3β磷酸化位点或其中一个残基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被替换[9]。另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但并非全部)低级别FLAC在β-catenin的外显子3中存在突变。这些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干扰了β-catenin的降解,使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积累。作者认为缺乏β-catenin突变的低级别FLAC病例可能具有APC或PTEN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这些遗传改变也导致β-catenin的异常核/细胞质表达[10]。上述研究都表明β-catenin基因在高级别FLAC中没有突变。因此,Nakatani和Sekine等学者认为β-catenin突变可能成为低级别FLAC的诊断的有用标记物[8-10]。但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发布的肺腺癌多学科分类并未将其纳入诊断标准。之后文献报道低级别胎儿型腺癌也以β-catenin突变居多[6],也有罕见报道β-catenin核阴性的低级别FLAC[11]。目前,FLAC中研究较多的基因包括β-catenin,KRAS,EGFR,PIK3CA和BRAF。研究发现FLAC中β-catenin突变率较高,而KRAS,EGFR,PIK3CA突变率很低[6]。关于β-catenin突变在低级别FLAC发生中的作用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和研究。

鉴别诊断:(1)肺母细胞瘤:FLAC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预后等方面都与肺母细胞瘤不同。肺母细胞瘤由原始上皮和间叶成分构成,上皮排列呈腺管状,散在分布于间叶成分中。而FLAC间质稀少,且呈良性表现。(2)腺鳞癌:腺鳞癌具有明确的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成分,FLAC中桑葚体结构有时不易与鳞状细胞癌鉴别,鳞状细胞癌具有细胞间桥和角化,免疫表型表达CK5/6和p63,不表达TTF-1有助于与FLAC鉴别。(3)低分化腺泡型腺癌:低分化腺泡型腺癌不具有FLAC特征性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常见纤维化间质,而FLAC间质常富于血管。(4)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样、梁状或实性结构,间质血管丰富。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5)子宫内膜腺癌转移:女性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排除转移癌。免疫组化ER,PR阳性,TTF-1阴性。

低级别FLAC发病时临床分期多为Ⅰ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少见,预后良好。高级别FLAC发病时通常处于晚期,预后不良。FLAC 10年生存率约75%。肿瘤转移至卵巢、眼和皮肤的已有报道。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少数病例术后辅助放化疗,化疗通常是以铂类为基础治疗方案[6]。

猜你喜欢
外显子鳞状实性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检测的评价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提高CAXA制造工程师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