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治视阈下智慧生态城市创新模式建构研究

2020-09-10 07:22孙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创新模式生态文明

孙颖

摘 要: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自然协调的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良性城市状态。生态城市的提出不仅能解决资源恶化对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更契合现代智慧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之上,从城市五大基本功能入手,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城市的养育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社交功能,试图构建全新的智慧生态城市创新模式,以期为未来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智慧城市;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38-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共治视阈下生态城市创新模式研究”(18C0258)

智慧城市是人类基于数字化与信息化之上而提出的全新城市发展理念,是现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2008年,由IBM所推广的智慧地球计划(Smart Planet)中,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概念尤为瞩目,并为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城市的发展呈现给世人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它如“时间”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智慧化给予了城市充分自我展现的机会,也给予了世人更加全面了解城市的机會。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当今智慧生态城市的建构中,不仅有利于智慧生态城市的发展,更有利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加速发展。

一、城市的五大基本功能与“智慧生态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模式而不断更新。但城市的基本功能却是相对稳定的,并能持久而长远、不断发挥着其正面效益,为人类与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当今智慧城市创新模式的建构基于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上,充分发挥信息化、互联网的智慧化优势,创建智能的人、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空间。

(一)城市养育功能的“智慧生态化”

“养育功能”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城市的起源是人类为了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聚集,是人类为了满足衣食住行、为了延续生存、共同抵御大自然恶劣的生存条件而进行的聚集。可见,城市最核心的原始功能就在于“养育功能”。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学家刘易斯·芒德福对城市的基本功能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必须使城市恢复母亲般的养育生命的功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共生共栖的联合,这些很久以来都被遗忘或抑制了。因为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而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1]”。城市为人类提供了如母亲一般的抚育功能,为老弱病残孕提供了遮风避雨的港湾,人类才能聚集、繁衍、共生、共存。希腊荷马史诗中,神庙的庇护功能、部落的养育功能都有所体现。这无不论证了“养育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更是城市产生的根本。

城市为人类提供的基本养育与生活功能体现在城市居民的居住场所,现今更多地体现在居住空间——建筑物的建设与规划。信息化触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4D展示技术、VR虚拟仿真技术等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养育功能提供了更大的实现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理想栖居地的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符合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的必要条件。城市虽是人类对自然空间主观能动的改造,但自然空间的客观发展规律是无法忽略并必须遵从的。城市空间建构的过程中有太多人类违背自然空间发展规律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例子,比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水源污染、沙尘肆虐等。如今“退耕还林”“雾霾治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与“生态城市”等理念的提出,都体现出城市的发展只有符合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历史上消失的楼兰古城、约旦的佩特拉城、洪都拉斯的失落之城等,或多或少都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毁灭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使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市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见,城市养育功能的“智慧生态化”实施的必要性。

(二)城市生产功能的“智慧生态化”

安居才能乐业,“智慧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制造的效率。传统的城市生产力特指其农业生产能力,比如,对土地的耕作、农作物的生产等。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手工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代社会以机械设备为主的手工加工业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机械设备对生产力的提高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做出巨大的贡献,使人类能脱离劳力工作,而进一步转向智力工作的创造。智慧城市中将“智能化”运用在生产制造领域,不仅可以促进机械设备进一步研发,还有助于人类在使用机械设备中能更精准地操作机械设备,为智慧城市的实现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运用体现在CAD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中将CAD技术运用在生产制造业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CAD技术集合了计算机处理的高效率处理能力与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处理技术,替代了机械制造行业产品开采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各种复杂、重复的工作以及提高了图像的处理效率与质量,显著地减少了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设计开发的时间消耗[2]。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主要数据参数的导入,CAD可实现三维虚拟图像的全方位计算与对比,从而有助于机械产品的设计与改良。第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生产制造流程的精准控制。计算机的全面应用有助于工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了解产品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对生产制造的远距离操控,有利于及时解决工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三)城市管理功能的“智慧生态化”

随着信息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与人口数量不断扩张与增加。如何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和日益增加的人口与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城市规模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的管理功能在于协调不同利益集体的利益冲突,平衡、监督、引导城市的综合发展,从而做到真正满足广大市民的基本利益,并为人类的不断发展创造有利的物质环境。智慧生态城市的城市治理模式可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实现真正的“智慧生态城市”。

1.物质分配维度中的智能化介入

城市资源的公平、合理、有效分配是智慧城市智能化的体现。城市由功能各异、形态各异的多种不同空间所组成,如工作空间、居住空间、娱乐空间、休闲空间、交通空间等组成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从物质规划层次上对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将智能技术融入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的全方位展示,更有助于遥感技术的实施。例如,信息化技术介入形成的虚拟仿真与图像分割技术,均可帮助城市的治理更加精准、高效、高产。这不仅代表着人类具有的城市权益可更好地实现,更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体现。

2.制度约束维度的智慧化介入

智慧城市的和谐构建依赖于规章、制度、法律条款的监督与督促作用。制度的约束是智慧城市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可以说没有制度约束的城市管理是极不稳定的,是极易被打破的。规章制度的贯彻依赖于有效的宣传与沟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更好地提升宣传的有效性,有助于城市各项政务的有效开展。现今的智能社区建设同样依赖于社区智能宣传栏,电视、广播、电梯宣传屏,以及掌上App等新型媒介丰富着人类的生活,体现着多媒体传播的有效性。

3.道德引导维度的智慧化介入

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是人类人文秩序的核心,对城市管理具有指引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简·雅各布斯(Jacobs Jane)提出的“城市精神”与“市民精神”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价值规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城市居民价值观塑造的引导。在多媒体时代来临的今天,通过多媒体手段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与渗透,可以进一步使国家意识与公民意识相融合,从而对公民行为进行指引,才能真正提高社会价值观的应有能效。

(四)城市社交功能的“智慧生态化”

城市是人口密集、交易频繁的集中区域,人类在城市这一社会中生活,当然不能忽略了其“社交功能”。由于智慧城市中,人类对计算机、云技术、数字多媒体的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弱化了。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智慧化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是智慧城市不容忽略的另一大主要功能。

针对城市的“社交功能”,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德福曾这样描述:“城市通过它集中物质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的速度,并将它的产品变成可以储存和复制的形式。通过它的纪念性建筑、文字记载、有秩序的风俗和交往关系,城市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并使这些活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3]。这代表着城市的“社会功能”可以从两方面解析,一方面是过程:指的是人类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交活动,这包括文化沟通与休闲娱乐活动等一系列社交活动。另一方面是成果:指的是由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所产生的具体成果可进一步推动人类的社交活动。如璀璨的文化、传统的风俗与礼仪、独具一格的建筑,这些人类社会所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不仅保留在人类的记忆里,更由城市客观地展现出来供后人所参观、游览。

二、整合效应中“生态文明思想”建设

养育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社交功能所产生的巨大整合效应是城市建设的核心。整合效应中所产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更是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全人类共同谋求的人类发展目标。

城市的发展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明确人类的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的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其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最后,构建严格的生态自然保护法规与检测预警系统,用科学信息化的技术,实现“智慧生态城市”构建。这不仅是全人类共同谋求的发展目标,更关乎着人类未来的发展命运。

三、結语

简而言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的出现、信息数字化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应用,“智慧化”不仅将贯彻于这五大基本功能之中,更将贯穿于“生态文明思想”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其巨大的整合功效,成为未来“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创新模式的建构使城市达到真正的“人的理想栖息地”。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甘露,雷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1):31-32.

[3][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创新模式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