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思考

2020-09-10 11:53王智超周佼佼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新时代

王智超 周佼佼

摘 要:文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高校应当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深入研究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则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措施,以此对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校;新时代;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47-02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19FYHZD020)

从狭义上来讲,文化指的是精神产品与精神生产能力,包含了所有社会意识形式。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取到的精神、物质的生产能力,以及创造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可以培养人的德行,滋养人的心灵,武装人的头脑。文化有着非常关键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育人作用非常重视,曾经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文化育人路径,从而使文化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与传承文化的双重使命,因此,高校应当围绕着立德树人,切实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做到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

一、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以来,高校对文化育人工作非常重视,且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学术界都认为以文育人可以使大学生取得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发展,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了不断的强化。然而,如今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受到社会浮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有“轻人文,重理工”“ 轻德育、重智育”“ 轻软件、重硬件”、不重视大学生健康发展等不足之处。这是由于某些高校和领导对文化育人还不够重视、没有正确的认知。特别是在新时代,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育人方法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前高校生多样化的实际需求,新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让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的道德规范与思想理念。高校是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应当充分运用文化育人的优势,引导大学生传承并且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从而使大学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二,文化育人是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本方式。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而且是文化的产物,更是人们思想文化源源不断的出处。只有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人才,才能够传承、创新以及弘扬优秀文化,这正是文化育人。因此,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平时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除了深入研究优秀文化以外,还应当批判性地继承和创新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打破传统的创新精神,让优秀文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第三,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目前,树人、立德是高等教育最为主要的任务,在树人、立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机地结合“修德”与“求知”,而且需要充分重视“修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高校应当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人、引领人、鼓舞人、塑造人[1]。

二、新时代文化育人的新要求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矛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也深刻地存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对高校的育人工作存在美好的期许,然而,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没有办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为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性和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格局的双重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文化育人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太过于注重政治性与社会性,缺乏人文性的因素,这种认知上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中国各类思想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中国当前的文化格局。如今,人们的价值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西方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種资源优势对我国进行不断的价值观渗透、文化渗透,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渗透西方文化价值观,这让中国的文化安全,特别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使人取得健康的、全面的发展,由此可反映出文化育人的关键作用。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一,让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所以,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必须有明确的规划、优秀的质量、丰富的形式以及较强的趣味性,以便于充分地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且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第二,让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风景优美的校园,可以让人感受到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校园建筑不但有实际作用,而且也是学校历史的载体与见证者,有一定历史的建筑,能够使人体会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会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让人产生敬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假山流水,也能够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

第三,充分挖掘校歌、校风、校训、校史的育人功能。某些高校谱写了校歌,对本校的价值追求、精神文化、办学历史、办学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好的校歌是激励师生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应当通过校史精神文化、办学理念等促进教师和学生达成价值方面的共识。校训是高校价值追求与精神特质最为精炼的体现,丰富、明确校训的内涵,可以促进实师生达成共同的行动准则。良好的校风直接体现了大学精神,校风可以判定一所高校的校训是空洞的口号,还是行动的指南;校训可以促进高校形成健康的校风,而良好的校风又可以对校训进行无声的诠释。若想打造有特色的的校园文化,一定要深入挖掘校歌、校风、校训、校史,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2]。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其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几个方面。“诚信、敬业、爱国、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方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方面的价值追求为“和谐、文明、民主、富强”。如今,面对多种文化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多样化的利益追求,高校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无核心价值观,那么该民族或国家就会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就不会繁荣富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从当下、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身行动的准则。

第二,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武装”。一个政党的兴起和发展,必然无法离开先进思想文化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相继建设了多个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成功的指导[3]。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如何发展和坚持社会主义作出了深入、系统、全面的回答,怎样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大学生能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三)对革命文化育人作用进行加强

第一,把中国革命历史讲好。我国的革命文化,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在中國旧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仍然没有改变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性质。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才有了胜利的希望。现在,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然而,当下的人们也应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高校应当用生动形象的革命历史对学生展开教育,使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从而让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4]。

第二,深入学习和传承我国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可以失去革命精神。对于我国的革命史而言,出现过许多种革命精神,有很多思想内容包含在革命精神之中,例如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等。当对大学生实施革命文化教育时,应当讲好这些革命精神,让大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把理想信念教育凸显出来。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主心骨,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则即使面对万千困难,也会百折不挠,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不移,会对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新时代给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当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定文化自信,了解和把握文化育人的特点和规律,持续加强文化育人工作,用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的革命精神进行培养,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胡琦,章凡.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工作的机理及策略[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1-207.

[2]渠长根,王静.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89-296.

[3]智文媛,等.高校文化育人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及其工作机制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7(9):132-134.

[4]刘殷君,司苗苗.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和路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3):83-8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新时代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