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认知的在线教育效果

2020-09-10 11:53赵宇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问卷调查

赵宇然

摘 要:在线教育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现仍未得到积极开展,因此高校对其利弊把握不够充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分析大学生对在线教育的认知,以此总结出相关认知倾向,为今后开展在线教育提供所需依据。经分析发现,现大学生仍然偏好于面对面传统课堂教学,注重实训的理工、艺术类尤为突出。

关键词:在线教育;问卷调查;学习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55-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模式[1],在线学习(E-learning)开始得到人们普遍关注[2],传统教育界也随之面临着巨大变化。尤其在突发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网路资源进行教育成为重要课题。自2019年12月开始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国内各级教育机构都要延迟开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个院校都按“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原则纷纷开展了在线网络授课。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各学院亦按照各自的条件与要求,于2020年1月底开始动员组织线上课程。自2月17日正式步入实施,截止到3月6日,为期3周,设为第一阶段。

本研究基于此次第一阶段在线授课情况,拟对在线教育这一新的学习方法能否充分取代之前传统课堂教育的问题以及对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摸索出在线学习法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对象及使用工具

(一)研究对象

2020年2月17日到3月6日期间,对参加在线授课的本校5个院系一到四年级总计216名(男116人;女100人)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其作为基础数据。该对象标本系随意抽查,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5%(表1)。

(二)问卷以及统计工具

本研究基础问卷共有36项问答:有关学生基础事宜的8项(性别、年龄、年级、所属院系、在线授课经验、授课地点、每周平均频度、学习领域等);有关对在线教育认知的12项(对整体在线教育的喜好度、对在线教育中提供信息的期待值对选课的影响、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学习者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多媒体喜好度、自我主导学习的关注度、费用对在线授课的影响等);有关在线教学满意度的16项(学习效率变化、集中度、对学习信息的满意度、对学习环境与便利性的满意度、对学习进度的满意度、与面对面比较满意度等)。有关满意度问题的打分标准,从“完全不是”到“完全是”,分别给予1分到5分。

本研究为了分析的准确性,利用了专业统计工具SSP14.0注1软件。主要统计对象标本(N值)区分,其打出评分的平均值(M值),以及反应数据可信度的标准偏差(SD值)。

第一,在线听课经验。调查数据显示,有16%的学生无在线学习经验,第1次听课约占44%,第2次约占30%,3次以上约占10%。这一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已有在线听课经验。但多数仅1、2次,而3次以上仅占10%,还有16%的大学生尚未接触过在线学习。这说明今后在线授课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第二,在线学习喜好度。据表2,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喜好度平均值为2.92,即“一般以下”。其中经管学院为3.17呈最高,艺术学院为2.41呈最低。其余,理学院3.04、工学院2.96、人文科学学院2.98。性别、年级则无明显区别。N值是Numbers,样本含量。M值是Mean,算数平均值。

SD值是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标准差,是描述一组变量离散分布的统计量。

第三,在线学习中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互动的重要度。统计平均M值为3.34,即“一般以上”,说明学生普遍重视在线学习中的互动关系。工学院、理学院偏高,分别为3.84、3.66,而人文、经管学院偏低,分别为2.87、2.88,艺术学院为3.34。

第四,对多媒体应用的喜好度。对多媒体的喜好度较高,平均M值为3.21,呈“一般以上”。大一到大四分别为3.00、3.28、3.21、3.33;人文、经管、工学院喜好度较高,分别为3.36、3.36、3.59,理学院为3.00,而艺术学院2.50最低。

第五,对在线授课实效性的认知。普遍给予肯定,平均M值为3.71,呈“一般以上”。大二、三学生分别为3.71、3.92,相对大一、四(3.48、3.66)学生偏高。理学院、工学院、艺术学院较高,分别为3.91、3.90、3.81,人文、经管学院分别为3.47、3.48,相对较低。

第六,在线学习注意力集中度。平均M值偏低,仅为“一般以下”的2.47。男女学生分别为2.44、2.50;艺术学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仅为1.76,明显偏低。其他学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也普遍偏低(人文2.49、经管2.98、理学2.36、工学2.40),有必要关注并积极摸索提高方案。

第七,相对课堂学习,在线学习的满意度。相对满意度平均M值为2.98,即“一般”水平。这说明至少现阶段学生仍然比较倾向于课堂学习。性别、年级、学院差距并不明显,其中,大二为3.18,经管为3.34呈最高值。

三、结果

第一,在线学习经验平均为1、2次,而3次以上者,人文、经管学院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表明人文社科院系的教师、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知意识相对高于理工、体育艺术系列,開展此类教育相对早一些。而对在线学习的喜好度,平均呈“一般以下”,多数学生仍然不够喜好,需今后加大力度研发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开展下去。还有,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喜好度要比理工、艺术类学生要高,可能是因为这类院系更注重实验、技能等面对面学习。

第二,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与授课者的互动比较重视,统计值呈“一般以上”。关于学习内容,对多媒体的喜好度偏高,各个院系、年级的偏差不明显。因此以后开展在线教学时,应注重“互动”与“多媒体”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相对传统面对面课堂学习,对在线学习的喜好度呈“一般以下”,即学生还是更喜好前者,尤其理工、体育艺术类等注重实践的院系更是如此。

四、结语

在线学习是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全新而重要的手段,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3]。尽管它具有节省费用、高效的信息传达能力、广泛的资源共享、互动等优点,但如上述,应用在大学教育实践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今后发展网络课程中,人们应积极摸索如何将传统面对面课堂教育的长处融入在线教学当中。通过本此在线授课与问卷调查研究,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建议,望与同行分享。首先,急需研发面对面教育与在线教育各自优点的新教学法,尤其如何开展注重实训、技能的理工类、体育艺术类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其次,为提高在线教育效率,应积极摸索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比如,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翻转课堂、如何提高讨论参与频度、课题布置频度,以及教授者的反馈模式;最后,需开导提升学习者本身对现代新教育环境与模式的自觉认识,进而排除学习者对在线教育的抵触情绪,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

[2]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2(1):3.

[3]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6):24.

(责任编辑:林丽华)

注1 SSP(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是一款比较得到公认的实用统计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科研等行业。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问卷调查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