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11:53曹三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曹三妹

摘 要: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职业素养是他们在从事职业中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知识等,不仅仅包括专业技能、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还包含对职业的态度和对职业未来的看法及意识。不仅如此,职业素养还可以分为隐性职业素养和显性职业素养,比如职业技能、职业习惯和专业知识都属于显性素质。这些素养可以通过学业证书、职业证明以及在校内获得的荣誉和专业证书作为证明,但是隐性素养难以直接观看,更多的是体现在职业素养上,所以高职院校如今愈发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阐述职业素养实践探究的意义,分析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关于职业素养实践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学生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主动性比较差、对职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深化学生学习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的通用技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实践探究

中国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75-02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来说,显性素养可以通过证书来体现,但是隐性素养则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因为隐性素养包括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对职业的认识和职业道德等,这些内容无法通过证书表示,但在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隐性素养无法像显性素养一样直观进行对比,却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显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以及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对当今高职毕业生而言职业素养实践探究的意义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能否顺利取得就业并取得喜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从高职学生的角度而言,职业素养是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并且胜任工作岗位的最基本前提,既是一种试金石,也是一块必备的敲门砖之一[1]。在用人单位来看,职业素养是快速有效帮助他们衡量招聘对象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所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想尽快就业成功,那么就应该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并且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关于职业素养实践的现状

对于目前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作为其中一个比较庞大的类型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和21世纪初由当地普通中专合并或是高等专科学校及职业学校改名、合并,最终形成现在的高职院校,因此其发展史只有短短的20多年。然而就在短暂的几十年间,高职院校在质量数量和规模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由我国国情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所造成的。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而言,国家规定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在教育部下发文件之前,有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学重点和目标放在学校规模的扩张以及人数上的增减上。这时为了突出他们的专业技能,就会有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牺牲基础的文化课和人文素养课程等,换取更多的专业课时间,虽然短期内或许确实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这样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短期内提升效率,但是却牺牲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和文化素养,对其日后的可持續发展以及终身学习不利。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和意义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张,参加高考并且最终选择报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减少,因此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投档分数已经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这样势必会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使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当受到的打击过多时,就会使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最终自暴自弃[2]。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大高职院校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加强校内培训学习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和校外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理对接。根据校外以及市场需求,培养市场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为核心,提升教育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学习体制,深化教育改革。校内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弥补学生之间知识文化的差距,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融入角色并且适应自己所应聘的岗位。不过,在这期间不能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对他们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否则会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职业素养培训能力确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也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分析[3]。

第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以团队合作能力差,并不擅长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学生工作的主动性比较差,并且没有责任感和担当,遇到事情喜欢推脱给别人。

第三,部分学生由于在高职院校中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所以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学生由于经历的风浪较少,所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缺乏一定的毅力和恒心,没有自律意识,所以导致在上岗之后对职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承担工作中的压力,最终导致失业。

五、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实际应用

(一)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将来的求职方向和职业规划,专业好坏则影响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出自己感兴趣并且有前途的专业,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4]。

选好自己喜欢的专业之后,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无论何时兴趣都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能够投入12分的精力,并且给予优先注意力,在学习专业或是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觉得愉悦轻松,有极大的乐趣,不会在学习过程中有负担。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和习惯。随着对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积累过程中,逐步迸发新的灵感和对专业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对这个专业产生贡献,做到对职业素养有自己的见解。

(二)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课堂学习状态十分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比较差,因此导致很多时候会错过学习重点,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学习而言,课堂上的学习仍是高效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都高于学生,所以学生需要相信教师,但前提是需要高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课堂。否则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并且还会因此导致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低下。而教师和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对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有帮助和促进,效果是学生个人学习无法达到的。

(三)深化学生学习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应能够根据情形和时代的发展不断适应周围的变化,并且看清社会形势和客观需要,主动更新学习自己专业内的专业知识,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并且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最新市场和状态,然后让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考取专业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自己学习的空缺和不足之处,然后主动查漏补缺,最终通过考试。在就业的时候,资格证书也可以作为一块敲门砖,帮助学生更有力地证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的通用技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未真正踏入社会,所以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生存,仅仅凭他们的专业技能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更多、更良好的学习素质和通用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思想,帮助他们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会他们要诚实守信,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利用团队的能力来帮助自己和成员成长。同时还需要增长他们的社会履历和人生阅历,包括多参加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见闻,还有谈话技巧和为人处事的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十分有必要。在就业的时候,公司不僅仅只看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也会在人品思想和道德方面进行衡量,因此,在新闻中常常听说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力出众,但是却没有被公司选中,归根结底正是因为他们对个人素质的不在乎,最终导致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较差,因此才给企业留下较糟糕的印象。所以,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在的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非一个短期内可以速成的项目,更需要的是他们对高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沟通,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矫正和调整,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需要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缺乏等问题深入探究,只有高效结合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所需,才能培训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学生,最终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帮助学校提升知名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熊佳.浅析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演辩俱乐部为例[J].文教资料,2020(2):114-115+6.

[2]刘洋,郑瑾,刘宝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江苏省某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学生[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53-54+57.

[3]代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构建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研究报告[J].智库时代,2019(9):44-45.

[4]平和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蓝图是如何描绘的——基于10所A档高水平建设学校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J].职教发展研究,2020(1):77-85.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