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重构

2020-09-10 11:53路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路娟

摘 要: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艺术表现载体的变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随之激增,“现代学徒制”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创业体系互融互通、推动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媒艺术设计专业试点班为例,首先,从师资队伍状况、课程设置实证调研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及现状梳理。其次提出了明确主体责任关系、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凝练培养目标等重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以此来构建高效、创新的教學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89-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非遗”和“IP产业”背景下,高职艺术专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9-ZDJH-589);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AI”+“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ZDYJG1820)

人工智能被多区域广泛应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艺术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大量与之发展相匹配的数字媒体人才作为支撑。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属于新型的交叉学科,可分别利用学校和企业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提升人才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实践能力。采取企业设计师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实际接洽的项目,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所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强化正确的审美取向和行业标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选择工作和创新创造的机会。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专业“现代学徒制”建立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颁布。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政府引导、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推动发展起来。2018年《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设部发〔2018〕66号)又从企业角度对企业新型学徒制施策。2016年开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近22万亿元,间接带动就业人员2230万,预计我国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界面设计人才,数字媒体设计人才需求已很迫切。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创新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有机结合,由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学生理论和技能[1-2]。其能够使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是解决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实证调查及现状梳理

依据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市场对数媒人才的需求统计,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开始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学,校企双方根据行业岗位需求,通过专业共建、教材共编、师资共享等校企互融互通方式,达到全员、全方位、全社会育人的目的。笔者对该校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生和企业对学徒制试点班综合情况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实证调查。

(一)师资队伍状况

在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试点班组建“学院教师+企业授课教师+企业设计师”的师资团队,校企共同负责实施学徒选拔、教学、管理、考核和就业保障,师资构成的多元化,促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技能习得与成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设置实证调研

该校目前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课程设置上显示很强的实践针对性。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3],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课程方面,不仅增加了学科门类,而且综合实训项目采用实际的商业案例,并将该项目置于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下,项目管理需按企业要求执行,并创造实际产值。这对数字媒体设计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及企业反馈实证调查表

分别对该校2017级、2018级的参加学徒制学生30名,在校生26名进行问卷调查,四家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26名进行调研。注1

第一,学徒制的学生企业反馈情况,企业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知识满意度为57.69%、合作满意度为69.23%、责任心的满意度为65.38%。“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总体状况良好。

第二,学徒制学生反馈意见,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实践情况,52.63%学生认为,“学徒制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5.09%学生认为被分配实训岗位对工作有帮助,66.67%学生认为能够与企业零接触,利于就业,57.89%学生认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水平。

综合数据现实,现代学徒制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学习动力、职业认同、团队合作意识多个维度均有收获,尤其在项目的学习收获、项目的学习动能、学习效能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现代学徒制充分实现了资源整合带来的巨大效益,社会声誉良好。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现存的问题

第一,校企双方师资架构质量不足。学生难从教师方面学到更多、更前沿的知识。且校方教师双师型比例较低,仅为25%。合作企业为了保障主干业务的生产能力,设计师非业务团队核心成员,故达不到最优的师资配置。

第二,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的深度不足。校企双方各自按照自身需求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当前合作形式仍是教师很少进入企业培训职工,学校目前的校企合作仍然缺乏实效性,造成课程衔接不科学、延续性差。

第三,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据与该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合作的企业管理人员意见反馈结果统计,57.69%的企业认为该校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创新意识也较为一般。其成因:一是在现有的招生体制下,高等职业学校优质生源很少。二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三是专业愿景不明晰。

第三实训室建设不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企业合作实训基地为依托,同时校方的实验设备也要及时更新。但目前各个学校的发展规模不同,造成部分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室建设速度较试点班教学需求滞后。

三、重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一)明确主体责任关系,实施多元参与

从农耕时期的家传世学到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学徒制,再到近代工业时期的企业内技术学校,工作场所学习及在其基础上的技术技能传承机制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4],“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在现代学徒制长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依靠制度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和生产风险,推进校企双方构建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并以制度为保障,培育校企共同培养学徒的“惯性”,学校应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履行现代学徒制中与企业签订的协议,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创设“工作室”

首先,学校需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企业顶岗培训等方式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其次,企业的教师从企业员工中选取具备教育情怀、创新理念、职业素养、市场把握精准的优秀师傅,并在职业晋升和获得合法薪酬方面积极推动。再次,倾力打造“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既是设计类创作实践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获得口碑、行业认可、社会声誉的关键方式。高职院校应保证主体利益,选取有视野、有能力、懂行业、有作为的工作室负责人,制定合理的工作室薪酬分配机制,提升工作室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三)凝练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衔接机制

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重要依托,需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健全课程衔接制度。提升这些课程之间的统一性。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阶段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明确,使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有章可循、平稳推进; 其次,完善弹性制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课程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增强课程实践性。提升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应密切校企之间师资共享,以项目教学为驱动助力实践能力提高,提升对学生设计技能和实践能力考察的权重。

(四)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一步厘清政府与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强化高职院校高层管理者的合作意识,通过筹办校企合作论坛、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拓宽校企沟通渠道,确保整个校企合作畅通畅快,全面维护现代学徒制中各方利益者的利益[5];其次,积极开展社会调研。针对行业整体趋势、市场发展方向进行实证调研,全方位、立体式进行梳理分析,为现代学徒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现代学徒制将更加深入校企合作,重构人才培养链条,优化培养方式[6-7]。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五)革新教育理念、建立动态培养机制

学校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学校和企业应着力对学生价值取向和品德修养进行考察,关注参与现代学徒制学生,使其能够通过积累技术技能全面掌握一项工作,了解自己的职业与整个行业,获得岗位适应性和自发成长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愿景和创新发展[8]。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其自身的互融性和培养过程的优越性早已被社会各界认同。但是在试点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重构“现代学徒制”,利用其教学模式的优势育人塑才,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启宾.产学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9-60.

[2]戴路玲.“一专多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制冷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33):31+36.

[3]蒲鹏举,庞理科,王海丽.双创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西部皮革,2019,41(6):143.

[4]李梦卿,刘俏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价值向度与推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8(6):43-49.

[5]庄西真.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逻辑与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95.

[6]胡秉香,陳向阳.高职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培训,2016(12):242.

[7]李洪梁,向丽.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趋势[J].职教论坛,2017(30):5-9.

[8]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30-38+117.

(责任编辑:李凌峰)

注1 具体调研数据可见网址:https://www.wjx.cn/newwjx/manage/ myquestionnaires. aspx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