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9-10 03:53李锁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为目标.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处于由表象认知图式向运算图式转化阶段,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教师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及原则;有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40-02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李锁(1987.2-),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课改的力度与进度,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生活情境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顺应新课程改革之方向,也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进行对接

数学作为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为学生呈现与数学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发现知识和运用知识,体会到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进行对接.

2.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能力

将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直观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让数学知识通过现实化表征手段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最后再让学生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解答成果,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就感.随着教师多次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答,有利于学生形成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原则1.合理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结合学生生活常见情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不可过多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以避免为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在课前设计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课本知识来设计,不可过多加入与教学活动主题无关的生活化元素,防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

2.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小学生性格中活泼好动、好奇心较重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改编,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呈现活跃状态,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沉闷状况.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从生活知识中提炼数学元素,并从多个角度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的真相.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时,应遵循“合作、共赢”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以及小组合作,互相启发对方思维的活跃性,在有效讨论或争论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究

1.打造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打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能够轻松地将知识和生活情境巧妙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五下《圆》这一单元时,首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了一段摩天轮转动的视频,同时询问学生:“这个摩天轮是什么形状?它的转动有什么特征?转动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摩天轮是圆形的,是围绕中心转动的.”其次,笔者讲解摩天轮会转动的原理是因为摩天轮的中心有一个小小的发动机,是发动机在带动摩天轮的转动.然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视频中坐摩天轮的人哪一位离摩天轮的中心最远呢?”这时候观察仔细的学生很快回答:“他们离中心的距离是一样的.”最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随后渗透课本知识,以摩天轮的中心为例来向学生讲述圆心的概念,以游客和摩天轮中心的距离一样为例,来向学生讲述半径的概念.这样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既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吸收课堂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2.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游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以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题目为主.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因此练习效果不太理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场景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运算训练时,首先,将班级布置成一个小超市,课桌作为货柜台,不同的书本、粉笔盒、黑板刷等用具代表不同的商品,并标上相应的价格,而且价格区间都控制在100以内;然后,讲解游戏规则: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收银员,其它同学扮演顾客,扮演顾客的同学可以拿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随后扮演收银员的同学口算或心算出两件商品的总价,扮演顾客的同学说出计算方法并经过验算确认无误后,该轮游戏算成功;最后,教师结全游戏过程询问学生:“他们的计算有没有错误?还有没有别的更方便的计算方法?”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这种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来开展教学游戏的方式,可以在实际场景中引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还要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外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在课外的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放学以后陪爸爸妈妈一起买菜,然后利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算一算今晚买菜总共用了多少钱,并计算一周或一月大约要花费多少,从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在学完轴对称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轴对称知识,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出家里有哪些地方呈轴对称形状,从而既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又培养了亲子关系.以此种种让学生在家中、在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的方法,既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复习巩固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践,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现实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是顺应新时代教学理念的策略,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游戏和课外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化数学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青青,卫宝华,郝利玲,王一军.小学数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8):169-170,173.

[2]王小利.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8(28):94.

[3]孙志绚.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联系生活实际[J].神州,2017(15):15.

[4]黄飘蓉.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J].新智慧,2018(20):74.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