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营养杯苗荒山造林技术

2020-09-11 02:28肖德平
防护林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腺肋花楸树盘

肖德平

(朝阳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朝阳 122639)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prunifolia‘Viking’,Aroniamelanocarpa),又名不老莓、野树莓,是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是集园林、食用、加工、药用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特色经济树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黑果腺肋花楸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1,2]。黑果腺肋花楸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 mm,极端低温-40.0 ℃,土壤pH值<8.0的环境条件能够自然生长[3,4],在黑龙江高寒地区亦可栽培[5]。因此,本文依据朝阳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对黑果腺肋花楸荒山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黑果腺肋花楸荒山造林提供技术支持。自项目开展以来,先后在朝阳县东大屯乡、松岭门乡、七道岭镇推广栽植面积分别为200、50和100 hm2,分别对3个乡镇调查发现,成活率在97%以上,保存率在95%上。因此,该技术对朝阳地区荒山造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6,7]。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平坦地区[8]。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9,10]。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6-10]。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整地[8-10]。

黑果腺肋花楸采用雨季栽植,在朝阳县东大屯乡、松岭门乡、七道岭镇3个乡镇采用4种不同的整地方式,以只挖栽植坑为对照,每种整地方式1 hm2,每种整地方式每个乡镇调查株数1 500株,后期调查每种整地方式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对不同整地方法对黑果腺肋花楸造林效果的研究表明,4种整地方式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各造林方式对比发现,4种造林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但水平梯田整地造林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6.00%和94.33%(见表1)。

因此,在荒山栽植黑果腺肋花楸,采用机械钩机修建竹节壕整地,整地时期为前1 a的雨季和当年雨季边整地边栽植;具体方法为先利用钩机清除杂草和石头等杂物,然后平整台面,台面宽度2.5 m,挖竹节壕规格:长、宽、深(2、0.6和0.5 m;或1.5、0.6和0.5 m),然后回填0.40~0.45 m深的活土,密度840穴·hm-2。

表1 不同整地方式对黑果腺肋花楸造林效果的影响

2 栽植技术

2.1 栽植时间

采用穴状中心植苗法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在朝阳县东大屯乡、松岭门乡、七道岭镇3个乡镇进行栽植时间研究,分3个处理,分别为春季造林时间3月20日—4月20日,雨季造林时间7月20日—7月31日,秋季造林时间11月1日—11月10日,管理和苗木规格都一致,后期调查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由表2可知,在朝阳地区荒山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最佳时期为7月20日—7月31日,苗木成活率达到96.67%,保存率94.00%,大大降低了后期苗木补植成本,而且此时期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造林,因此,朝阳县荒山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可选择在雨季造林,即每年的头伏末至二伏初期。

表2 不同栽植时间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

2.2 栽植密度

通过多年荒山造林实践证明,黑果腺肋花楸荒山造林通过挖2 m×0.6 m×0.5 m;或1.5 m×0.6 m×0.5 m竹节壕,每个竹节壕栽植3~4株,株距为0.5 m,行距4 m,2 520~3 360株·hm-2,这种造林密度能够达到黑果腺肋花楸早期丰产和郁闭的目的[6-10]。

2.3 栽植方法

栽植方法采用中心植苗法,在竹节壕内挖3~4个栽植穴,规格20 cm×20 cm×20 cm。苗木规格为苗龄2年生以上营养杯苗,高度60 cm,分枝2个以上;栽植时表土反穴,栽植过程中不要散坨,最好把杯底去掉,覆土厚度以将黑果腺肋花楸土坨盖上为好,分层按实。定植后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 cm,以便生长季节保持水分。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应将土坨外围按实,苗木土坨不要踩实,这样能够既防止土坨松散又能防止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尤其是黏土性母质,绝对不能踩,同时能够保证苗木缓苗过程中有充分的水分供应,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

为了保证栽植后能够及时灌水,采用二级提灌水;灌透水后,用黑色或白色地膜进行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杂草。一般植苗后灌溉2~3次,湿润地区土壤一般植苗后灌溉1~2次。

3 栽培管理

3.1 树盘覆盖物

采用黑地膜和白地膜覆盖树盘控制杂草以及间接提高地温,膜宽0.8~1.0 m,栽植灌水后覆膜。荒山造林中也可以选用有机物覆盖树盘,行间采用机械或人工除草;不覆盖的需在5—8月每月除草1次。

通过对不同覆盖物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发现,树盘覆盖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其中树盘覆盖黑地膜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分别为99%和95%;其次是白地膜和有机物覆盖,成活率分别为97%和90%,保存率分别为93%和86%(见图1)。

图1 不同覆盖物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

3.2 施肥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为保证树体发育、达到生长量和产量指标,1~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施磷酸二铵30 g·株-1,3~4年生黑果腺肋花楸年施磷酸二铵50 g·株-1;5年生以上黑果腺肋花楸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最佳配比为1∶1∶0.5,年施肥量氮肥30 g·株-1、磷肥30 g·株-1、钾肥15 g·株-1[3,4]。春季施肥的方法是对称两点施肥,隔年轮换施肥点[3,4]。

3.3 荒山幼林管理

1~3年生幼林每年树盘除草2次或割草2~3次;4年生以上荒山林每年割草2次,割下来的草直接覆盖于梯田面或覆盖树盘,以利于保湿[11]。

3.4 荒山成林修剪

黑果腺肋花楸作为经济林树种荒山造林,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以达到经济、生态两种效益。依据黑果腺肋花楸具有较强的生枝能力,需采用夏剪和春剪相结合的修剪方法,保持树势中庸健壮、自然球形、树体中央部位透光较好,成树保留主枝20~40条[11,12]。夏剪每年在6—7月进行,修剪时整条疏除过密细枝,培养健壮主枝[12]。夏季修剪原则是不短截,整条枝疏除,去密留疏,去弱留强,主枝均衡分布[11,12]。春剪在树液流动后进行,主要是对10年生以上树体进行更新,伐除老枝,或老枝回缩50%,保留健壮主枝[11,12]。

3.5 灌水

涝洼地以及降水量≥600 mm的地区修筑排水沟[12,13]。黑果腺肋花楸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需要依据每年的降雨量进行灌水[14,15]。灌溉降水量<600 mm的地区每年灌溉2~3次[12]。早春浇化冻水,入冬浇封冻水[12-14]。

猜你喜欢
腺肋花楸树盘
25种广义花楸属(Sorbus)植物叶脉序特征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功能特性及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欧洲花楸与陕甘花楸的遗传差异性及其果实成分分析
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
山地梨园如何进行土壤改良
树盘撒施并深翻方式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提高桃产量与品质
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杏树顶凌刨树盘优点与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天山花楸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