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胆囊切除后患者肠粘连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

2020-09-27 13:13胡成聪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肠粘连开腹胆囊

胡成聪

(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外科,江苏 宿迁 223800)

胆囊切除术是常见术式,主要包括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而言,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1]。不过,无论何种手术方式,都是有创疗法,都可能引起并发症,其中,肠粘连是常见的并发症[2]。本文为了观察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胆囊切除后患者肠粘连的影响,将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成两组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胆囊切除患者且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20例。入组标准:(1)肝功能正常;(2)临床症状明显的各种类型胆囊结石;(3)胆囊良性隆起状病变;(4)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但结石直径超过3 mm,或者同时伴有胆囊良性隆起状病变;(5)拟行胆囊切除术;(6)对本研究知情,愿意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7)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剔除标准:(1)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胆囊癌;(3)胆囊伴有积脓、穿孔等现象;(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术前贫血患者;(6)严重高危的胆囊结石;(7)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肝肾疾病史者;(8)精神障碍、失语失聪、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对照组:1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5.91±5.92)岁;5例胆囊良性隆起状病变,11例胆囊结石,4例其他。研究组: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4.12±4.85)岁;4例胆囊良性隆起状病变,12例胆囊结石,4例其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叮嘱患者保持仰卧位状态,全麻处理,成功麻醉后,在右肋缘下做4 cm左右切口,剖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缝合胆总管接口处,结束手术。

研究组,腹腔镜手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身体稍微向左侧倾斜,实施全身麻醉,成功麻醉后,基于腹腔镜作用下,采取四孔法实施操作,借助钳子,分离胆囊且钳住,处于胆囊游离状态,再切除。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统计患者肠粘连发生情况,肠粘连诊断标准[3]如下:(1)术后3天左右,排气、排便恢复正常;(2)躯干过伸时伴有疼痛感;(3)饮水或者进食时反复呕吐;(4)腹部伴有持续性隐痛或者不适,有时伴有肠蠕动性腹部隆起与肠鸣现象;(5)X线检查,局部肠段扩张,部分肠腔可见积气或者积液,内脏与内脏、内脏与肠壁处于粘连状态。上述症状出现一条便可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x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

2.2 肠粘连

研究组1例出现肠粘连,发生率5%(1/20);对照组4例出现肠粘连,发生率20%(4/20)。比较发现,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外科手术是常用治疗手段,存在一定创伤,缓解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给机体带来生理性伤害,引起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导致并发症。胆囊切除术(cholecystectomy)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术式,1882年Lengenbuch行首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该术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适合用于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隆起性病变等。不过,胆囊切除术,属于外科疗法,对机体存在一定创伤,术后也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其中,肠粘连是胆囊切除术的常用并发症,手术操作中,造成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腹膜出现不正常黏附关系,引起肠粘连。胆囊切除后,出现肠粘连,轻者无明显症状,偶尔进食后表现出腹胀、腹痛,重者可能引起腹部胀痛以及排气排便异常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降低胆囊切除后肠粘连是学者们探讨的一大热点。现目前,预防肠粘连的方法主要涉及以下2种:(1)第一种,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直接手术。例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直接降低对机体组织造成的伤害,相对腹腔镜手术,如果采取开腹手术,肠暴露在外面,局部干燥,对机体的伤害较大。(2)第二种,手术过程中,使用防粘连试剂。其中,防粘剂主要有2种,即药物防粘与隔离剂。另外,医生在缝合伤口的时候,应该细心操作,防范术中异物,缓解局部缺血症状,正确选用细胞生长抑制剂、抗凝剂与抗感染剂,尽量防止伤口处感染,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医源性原因。如今,虽然预防粘连与所采取的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肠粘连的发生率有所下降,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

开腹手术,腹部组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术中反复用纱布摩擦浆膜与腹膜,术后容易出现疼痛,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引起肠粘连。开腹手术,可能伤害切口周围皮肤与血管,引起感染,切口愈合不够美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器械扩张方式,进入至腹腔,基本上维持了腹腔壁的完整性,无需暴露腹腔器官,可预防术后肠粘连。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保持腹壁完整性,术中不会暴露腹腔器官,纱布或者缝线使用较少,预防感染,且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出血量,降低肠粘连发生机率。本文经数据比较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2.92±8.91 VS 81.45±9.46;37.45±5.61 VS 56.18±5.36;21.48±3.12 VS 27.14±5.73;6.78±1.56 VS 10.45±3.42 ),且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 VS 20%),P<0.05。由此分析,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价值高,可降低肠粘连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肠粘连开腹胆囊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