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脑室内囊虫1例

2020-09-27 13:13商东升胡丙宇袁喜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囊虫蛛网膜脑室

冯 巍,商东升*,胡丙宇,袁喜平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5)

1 患者资料

患者男,56岁,因患糖尿病入内分泌科,后因体检查头颅MRI发现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转入神经外科。患者本人并无明显症状。查体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示:第三脑室内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呈类圆形,约22 mm*25 mm大小,边界清楚,FLAIR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1)。术前诊断为“第三脑室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取左侧额部发际内弧形切口,三点钻孔开颅,显微镜下经额中回切开层并牵开,直达左侧脑室顶部。进入侧脑室后,见左侧脑室室间孔扩张,第三脑室内见一类圆形白色组织,有完整包膜(图2),切开包膜后见无色透明囊液。将囊液吸除,用取瘤钳取出其余组织。此时见取出物为一囊虫,有完整头节,呈白色,长约2.5 cm(图3)。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囊虫(图4)。术后经血清及脑脊液囊虫间凝试验检查(IHA),结果均呈阳性。术后病人状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图1

图2

图3

图4

2 讨 论

脑囊虫病并不少见,系猪囊尾蚴人脑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在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多为癫痫、脑膜脑炎、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在脑室内的脑囊虫可导致脑积水,也有部分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按囊虫病在脑内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脑室型一般单发多见,占位通常较大,这是因囊虫内液高渗作用,不断吸入脑脊液使囊腔变大所致[1-2]。囊虫病在大多数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寄生虫几年后引起症状。临床表现是由于囊肿变性、肿块效应、脑脊液通路阻塞或残余瘢痕引起的炎症反应[3]。然而,囊虫病累及第三脑室的报道很少。

脑室系统的囊虫一般有着相似的影像学特点。脑室内囊虫在活动期一般在MRI影像上可观察结构包括囊壁、囊液和头节。囊壁在T1加像多表现为环形的高信号,T2像则呈现为低信号;囊液在T1像呈略高于脑脊液、但低于脑白质的低信号,T2像上为略低于脑脊液、但略高于脑白质的高信号;头节在T1像上通常与脑实质信号接近,T2像多显示不清,在增强扫描时头节通常不强化。并不能所有病例在MRI上都可清晰的观察到头节,本病例即无明确的头节影像。

本例患者有过频繁摄入猪肉的病史,所以病程可以分析为:绦虫卵被服入胃中,卵变成囊尾蚴。幼虫穿过肠粘膜通过血管系统迁移到心室。囊尾蚴最初产生最小的免疫反应,并可能作为活性囊肿在大脑中存活数年。所以病人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因为囊内液体高渗脑脊液转变成囊肿所以囊肿看起来更大。本病人MRI上表现为囊性信号无头节表现,这与文献报道[4]的囊虫死亡期的影像特点符合。

尽管有报道[5]脑囊虫的MRI检查的特异性较高,但这个病例的影像学特点还是较容易被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在术前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即有医生支持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分析原因如下:(1)该病人第三脑室囊虫并未造成脑脊液通路的梗阻,脑室系统无扩张,无颅高压症状,并缺乏明显阳性体征。(2)此病人头颅CT平扫并未内见钙化结节;头颅MRI扫描未发现明显的囊虫头节;且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升高。(3)术前未行血清及脑脊液囊虫间凝试验检验,这会是导致可能误诊最关键的一点。因此血清学检测对此类病例很重要。血清学检查是筛查脑室系统囊肿病变的必要条件。但因囊虫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不能作为疗效的考核标准。对于此病人而言,一旦术前诊断蛛网膜囊肿成立,即意味着治疗方法的改变。因无症状的蛛网膜囊肿非手术指征。因此一旦误诊,患者即得不到有效而及时的治疗。

对于脑室系统囊虫的手术治疗,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基础上,随着近些年神经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学者[6]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显微镜下脑室手术的单一可视角度,神经内镜可灵活的改变观察视角。对脑室系统的重要结构,如室间孔、脉络丛、丘纹静脉、隔静脉、中脑导水管和脑室壁结构均加以监视下保护。探查第三脑室过程中还可以用精确的内镜冲水系统缓慢冲洗脑室,如角度和力度得当,脑室内囊虫可随脑脊液流动自动漂出,此时即可使用微型活检钳轻轻摘除或者使用吸引器吸出囊虫,这远优于显微镜下用持钳强行摘取。由于第四脑室的特殊结构,硬质神经内镜在中脑导水管未扩张的情形下较难进入第四脑室。在脑室镜配合下可选择经后正中切口进入第四脑室。脑室镜系统完成常规的观察和冲洗任务。但在神经内镜软镜逐渐发展的趋势下,目前甚至可自一个入路探查多个脑室,包括第四脑室。软镜可从第三脑室自中脑导水管直达第四脑室。相信在未来,对于脑室囊虫病的外科治疗,神经内镜会是首选的方案。

猜你喜欢
囊虫蛛网膜脑室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一次开颅治疗颅内多发性脑池型囊虫1例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