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主干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及三年随访分析

2020-09-27 09:23崔锦钢田涛管常东胡奉环杨伟宪杨跃进吴永健袁晋青袁建松唐熠达窦克非刘海波高展陈珏徐波陈纪林高润霖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死亡率心肌梗死资料

崔锦钢,田涛,管常东,胡奉环,杨伟宪,杨跃进,吴永健,袁晋青,袁建松,唐熠达,窦克非,刘海波,高展,陈珏,徐波,陈纪林,高润霖,乔树宾

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患者中,对于SYNTAX评分≤32分且LM解剖结构适宜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方式[1-3]。因此,在当前指南中,LM介入治疗被视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效替代方案[4-6]。随着LM介入治疗增加,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也越来越多,这类病变的PCI技术要求高,目前针对该类患者长期预后的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总结单中心、大样本的LM合并CTO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访结果,为其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和分组: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LM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 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合并CTO病变组(n=91)和LM不合并CTO病变组(n=3 869)。LM病变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LM直径狭窄>50%的病变;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正向TIMI血流0级且估测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

资料收集:从病历和介入治疗记录中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介入治疗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定量冠状动脉测量进行评价。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PCI术后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随访。

临床事件定义:心原性死亡定义为无明确非心原性病因导致的死亡。心肌梗死诊断依据第三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7]。血运重建定义为缺血症状或事件驱动的、对任一病变进行的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靶血管、靶病变血运重建按照学术研究联盟定义[8]。支架内血栓形成定义为学术研究联盟正式发表的肯定的、可能的、不能排除的支架内血栓形成[8]。脑卒中为神经科医师确诊的新发脑梗死和脑出血。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包括靶血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脑卒中。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表1):3 960例患者中,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91例(2.3%),其平均年龄为(59.2±11.8)岁,男性占82.4%;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3 869例(97.7%),其平均年龄为(60.2±10.4)岁,男性占78.7%。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中既往心肌梗死比例较高(26.1% vs.40.7%),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63.1±7.7)% vs.(59.6±1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特点(表2):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病变长度[(27.1±19.3)mm vs.(40.9±25.5)mm]及置入的支架长度[(31.9±19.8)mm vs.(45.8±27.1)mm]均较长,再狭窄病变(2.8%vs.6.6%)、LM钙化病变(12.5% vs.19.8%)、血栓性病变(1.1% vs.13.2%) 比例及SYNTAX评分[(22.9±7.2)分 vs.(27.2±7.3) 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率(7.4% vs.16.5%)均较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例较低(74.8% vs.58.2%),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孤立LM病变和LM病变合并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的比例以及病变部位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例(%)]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特点[例(%)]

两组患者PCI效果及3年随访结果(表3、图1):在所有接受LM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介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为2.1%。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介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2.0% vs.5.5%)较高(P=0.02);两组的介入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9.3%和9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M介入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随访,3年全因死亡率为3.5%,其中心原性死亡率为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3%。LM合并CTO病变组的3年全因死亡率(11.0% vs.3.4%)、心原性死亡率(11.0% vs.1.9%)、心肌梗死发生率(13.2%vs.4.1%)、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13.2% vs.3.9%)、确定或可能的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4.4%vs.1.4%)均明显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P均<0.05)。两组在靶血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脑卒中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3 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3年随访结果[例(%)]

图1 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曲线

3 讨论

NOBLE和EXCEL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保护LM病变患者,PCI的效果基本与CABG相当,随访远期死亡率相当[9-10]。因此对于SYNTAX低中评分、病变解剖结构适合行PCI的LM病变患者,PCI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于具有某些临床特征的LM病变患者,例如伴随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PCI也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治疗方案[11]。但LM合并CTO病变比较复杂,相关临床报道较少,目前尚无明确的介入治疗证据。

本研究显示,LM病变介入治疗远期随访结果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既往文献报道[9-10],在我中心是可接受的治疗方式。既往研究表明,术者经验对于LM病变介入治疗结果有明显影响[12]。我院采用PCI分级管理,行LM病变介入治疗的术者均经验丰富,这也是我院LM病变介入治疗即刻及远期随访结果良好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LM合并CTO病变患者,经有经验的术者评估后进行介入治疗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结果。本研究中LM合并CTO病变组血栓性病变比例明显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临床考虑这部分患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解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LM及合并的CTO病变进行PCI治疗是可行的。在未受保护的LM闭塞患者中,同时出现右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可能是致命的,更需要紧急行PCI[13]。

本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表明,LM合并CTO病变组死亡率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提示对于LM合并CTO病变患者,在选择血运重建方法时应审慎评估。对于解剖结构高风险的LM合并CTO病变患者中,CABG的长期治疗效果仍然更好[10,14]。但对于SYNTAX评分≤32分即解剖结构低中风险的患者,PCI可作为CABG的替代治疗方案。随着PCI技术及器械的进步,此类患者行PCI后的预后也得到明显改善[14]。

在LM病变及合并CTO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应用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用于辅助LM病变血运重建治疗决策的制定,对患者行PCI后的预后改善起着重要作用[15-20]。本研究中LM合并CTO病变组血管内超声的使用率低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尽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是否与长期预后有关,尚需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研究,尽管样本量较大,对LM病变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仍难以全面反映广大人群中LM病变的介入治疗情况,且本中心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心,LM病变介入治疗均由有丰富介入经验的医师完成,因此本文总结的LM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介入治疗中心,尤其PCI对LM合并CTO病变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总之,对于适宜的LM病变,介入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对于LM合并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CTO的LM病变,3年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此类患者的介入治疗应经心脏团队讨论后审慎进行。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死亡率心肌梗死资料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