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2020-09-27 23:00刘琪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地理

刘琪

摘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由于不是中考科目,导致学生把地理视为“副课”。加之有些内容确实偏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过程“怎么教”这个环节中,如何积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自发参与的地理教学情境進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5-0217-01

引言

情境教学用的是“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激活学生学习潜能,迅速推进教学活动[1]。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无论何种途径创设情境都必须与教学语言相结合,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可能创设教学情境[2]。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利用谚语、古诗、故事等,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往往反映了某种地理现象或抽象复杂地理规律。因此引入谚语、古诗、故事等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营造出轻松地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理解和消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并朗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古诗,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曾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熟悉的语言情境,之后提出地理教学问题:“你知道桃花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吗?诗中所描述的大林寺的桃花是几月盛开的?”“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要比正常桃花的开放时间要晚呢,这与什么地理因素有关?”这样,教师通过引入古诗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到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解除疑惑。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对某事物产生的兴趣以及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对事物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否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并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要深挖生活中的素材,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透过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认识去掌握地理规律。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一节,在组织学生学习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后,讲了两个小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面对洪水灾害时科学的自救技能。

案例一:1998年夏天,我国东北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当洪水淹没村庄时,几名村民攀爬上带电的电线杆,有的爬上了泥坯房的屋顶,还有人直接游泳逃生。

案例二:同样是在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也发生了特大洪水,长江九江段多处决堤,生死关头,一学校老师迅速组织学生向教学楼高层转移,暂避洪水。之后立即拨打119与当地武警救援部门取得了联系,报告师生们所处的方位和目前面临的险情,积极等待救援。在讲完这两个案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哪种做法对,为什么?

教师通过这两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创设了地理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讨面临洪水灾害时应怎样科学应对。

3.巧用活动创设情境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性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地理课程资源来创设活动情境,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内化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天气》一节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内容时,天气符号繁多,仅靠学生看一下很难把它们记住,无形之中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电视上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课本插图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比一比,看谁报得更快捷、准确。这样,教师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效地突破教材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能突破常规视听的限制,可以将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以及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创设一个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这一知识点时,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叫“泛大陆”,也只有一片海洋叫“泛大洋”。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向四处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七大洲四大洋。生硬而又抽象的假说脱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使学生听的是一头雾水。若我们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创设一个真实地学习情景。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思维舒展,进入积极的状态,从而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认知、理解、感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立富.《略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未来英才》,2016年.

[3]李宗合.《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数字化用户》,2016年.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初中地理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