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9-30 06:28庄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黄汤参芪气阴

庄葛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阳4730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指受多因素影响造成肾小球发生病变,临床也将其称为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1]。因疾病病机复杂、病程时间长、发病缓慢,病情迁延不愈,若不及时诊治,易转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西医主要治疗原则为降低蛋白尿、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等,若长时间给药,因受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干扰,疗效欠佳。近年不少学者均主张遵循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的中医治疗原则,已有报告表明[2],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效果更理想。但此方面报告较少,现纳入60 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2~12 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 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程 2~38 个月,平均(21.2±1.3)个月;年龄 35~68 岁,平均(45.2±1.2)岁;女 12 例,男 18例。观察组病程 2~39 个月,平均(21.6±1.2)个月;年龄 34~68 岁,平均(45.8±1.1)岁;女 11 例,男 19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满足《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3]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判定标准;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者;哺乳或妊娠女性;精神、智力异常者;恶性肿瘤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1.73 m2)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常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脂、降压等,指导食用优质蛋白、低盐等饮食。口服厄贝沙坦片(国药准字H20000513),1片/ 次,1 次/d。若其肾功能轻微受损,24 h 尿蛋白≥2 g,可小剂量服用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并根据实际状况确定用量。观察组接受西药联合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西药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加味参芪地黄汤药方:黄芪30 g、太子参30 g、生地20 g、山药15 g、杜仲10 g、旱莲草10 g、女贞子10 g、山茱萸 9 g、牡丹皮 9 g、茯苓 9 g,加水煎熬,1 剂 /d,取药汁300 ml,分早晚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依据《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3]中疾病判定标准评估疗效,显效:患者体征、症状均消失,肾功能正常,24 h 尿蛋白定量<0.4 g;有效:体征、症状有明显改善,24 h 尿蛋白定量降低≥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2)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24 h 尿蛋白用磷钨酸法进行检测。根据公式:GFR=175×(标准化 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计算 GFR 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FR 高于对照组,尿蛋白、SCr、BUN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GFR(ml/min.1.73 m2) 尿蛋白(g/24 h) SCr(μmol/L) BUN(mmol/L)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治疗前GFR(ml/min.1.73 m2) 尿蛋白(g/24 h) SCr(μmol/L) BUN(mmol/L)30 30 t P 78.99±10.25 78.97±10.24 0.021 5 0.875 4 0.76±0.26 0.77±0.25 0.151 8 0.879 8 110.25±25.32 110.24±25.31 1.531 4 0.131 1 7.87±1.96 7.88±1.95 0.019 8 0.984 3 102.58±16.54 87.65±16.55 3.121 5 0.000 1 0.41±0.16 0.53±0.18 2.729 1 0.008 4 94.65±16.25 106.35±16.24 2.789 4 0.007 1 4.02±0.68 5.65±0.69 9.215 7 0.000 1

2.3 两组hs-CRP、ESR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ESR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ES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 hs-CRP、ESR 水平比较()

表 3 两组 hs-CRP、ESR 水平比较()

治疗后hs-CRP(mg/L) ESR(mm/h)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治疗前hs-CRP(mg/L) ESR(mm/h)30 30 t P 12.11±3.25 12.12±3.24 0.215 1 0.685 9 31.20±1.32 31.22±1.33 0.058 4 0.953 6 1.45±0.65 3.12±1.21 6.659 4 0.000 1 15.35±1.25 19.68±1.26 13.362 4 0.000 1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此病病情隐匿、迁延难愈。病因包括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含免疫分子、炎症介质、细菌等形成的复合物[4~5],并积聚在肾小球,损伤肾组织;非免疫系统因素则为代谢产物和毒素积聚而导致的炎症反应。疾病进展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功能,发生蛋白尿增多,而大量蛋白尿生成,对肾小球滤过膜造成损伤、冲击[6~7]。现常用治疗方式有控制饮食、抗凝、利尿、降血压等方式。本研究中采用的厄贝沙坦片可消除因利尿剂导致的代偿机制,加强降压功效,且对AT1 亚型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进而降压[8~9]。此外,厄贝沙坦片可降低氢氯噻嗪造成的血钾降低和血清尿酸增高,进而缓解水肿等症状。但近年发现,单一给予西药治疗,其效果不及联合中药治疗。

王文荣等[10]学者曾报告,对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0 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为84.6%,高于对照组72.31%,尿蛋白水平、SCr、BUN 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味黄芪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其疗效确比单一接受西医的对照组更理想。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且肾功能指标、hs-CRP、ESR 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证实王文荣等学者的观点。究其原因,中医将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划分到“腰痛、水肿”范围,发病机制为外感毒热、水湿、风邪等,脾肾功能降低,进而发生尿浊。按照病机病因,可将其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肺肾气虚等证型,最为常见的则为气阴两虚型。本研究中采用的加味参芪地黄汤具有养阴益气、健脾滋肾的作用,药方中君药为生地、黄芪、太子参,太子参可养阴、益气,黄芪可补气,生地可补而兼清;杜仲、山药可强壮胫骨、补益肝脾肾;茯苓可渗湿利水,消肿健脾;牡丹皮可退虚热、凉血清热;旱莲草、女贞子、山茱萸可补肾滋阴,诸药合用,有养阴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时,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地黄汤,可改善患者肾功能、hs-CRP、ESR 等指标,疗效更理想。

猜你喜欢
黄汤参芪气阴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18例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平阳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