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为例

2020-09-30 03:07江兰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审题导图习作

江兰珠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闽侯 350100)

综观当下学生的习作,存在兴趣淡薄、内容空洞、选材陈旧、虚构捏造,条理不清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觉得没什么好写;有素材写,却不知如何表达。要改变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降低习作难度,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艺术家达芬奇时、受他笔记中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启发、发明的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又称灵感触发图、心智图,是一种从中心主题概念360 度向四周扩散思考的可视化工具。它充分调动左右脑,融入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把关键词、想法、色彩和图像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了大脑的无限潜能,让逻辑与想象平衡发展。常见的思维图有等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型图、括号图、流程图。

美国大学理事会年度SAT 报告表明,美国学生SAT 的平均分数和中国学生SAT 的平均分数相差300分,根据考查数据分析,300 分的差距主要来自学生阅读和写作,这说明了中国的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传统的习作教学虽然也重视思维的培养,但没有给予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方法。把思维导图引进小学习作课堂,丰富写作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词,调动所有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用涂写描画的方式,在纸上绽放思绪与飞扬思绪,进行思维整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有话写、乐意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习作指导中,帮助学生明晰习作要求、开拓习作思路、评改有章可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二、思维带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1.借助思维导图,明晰习作要求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如果审题出现偏差,后面的逻辑条理再清晰,文辞精彩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有意识采用思维导图,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抓住习作主题词向四周发散,收集习作题目中关键性的语言信息,提炼关键词,再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出自己与习作题目互动的过程。教师运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从学的角度出发相机指导,完善思维导图,明晰习作要求。审题与绘图让学生的左右脑协调互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分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有过“有你,真好”的感受之后,出示习作题目,让学生与同桌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表示此次习作要求。教师相机指导,选择三组有特色的思维导图拍照上传至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教学助手”,请三组代表上台分享提炼习作题目信息和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从内容到图式逐步完善审题思维导图。学生们知道了习作主题是“有你,真好”,文体是写人的记叙文,内容是“通过事情来写一个人”。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事情叙述具体,可以是一事一人,也可以多事一人;有场景描写;情感真挚;用对人称,用文字和“你”对话,明确“你”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本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两两合作,把提取到习作要求的关键信息用树型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便于识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涂涂画画中轻松解决审题问题。同时教师及时保存发送完善的思维导图(如图1)至班级圈共享。

图1

2.借助思维导图,开拓习作思路

思维导图的特征之一是放射性思维,它围绕一个中心点生发,构成无穷无尽的分支。用它来优化习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拓宽习作思路、选择写作素材、理清文章条理。实际上,每个单元习作的主题便是思维导图的“中心点”,这些中心点相互关联、互有侧重又循序渐进,采用“括号图”围绕“中心点”向外辐射,逐层逐次派生出“子中心”,教师利用公共资源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引导学生绘制明晰具体写作内容的思维导图。最关键的是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受思维导图启迪,会不断地碰撞出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丰富习作素材。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围绕“有你,真好”这个中心点,教师聚焦“四问”,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首先问:“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由题及人,这人可能是亲人、朋友、陌生人;再“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由人及因,原因可能是陪伴、教诲、关心、帮助等;接着问:“哪件事或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由因及事,明确文章是一事一人,也可是多事一人;最后一问:“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点拨以场景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情感,以喜景衬感恩情怀,亦可以悲景衬感恩情怀。教师紧扣“四问”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你”不仅指亲人、朋友,甚至包括给予自己温暖的陌生人;所选的事件要典型,最好是唯我独有……拓宽了习作思路,拓展了选材范围。同时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做好谋篇布局的技巧渗透,如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记叙,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也可以按逻辑关系来记叙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第七单元习得的列提纲方法,进行自我梳理,用思维导图列出作文提纲(如图2)。教师选两个差异较大的作品予以点评,先分享条理不够清晰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共同修订完善,再展示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导引习作提纲,持续运用和巩固已经习得的方法,既让学生训练上一单元语文要素,又拓宽了学生习作思路,做到言而有物、言而有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落实语文学习要素,最终内化为能力。

图2

3.借助思维导图,评改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中第三学段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1]。由此可见,习作修改是十分重要的。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把事情写具体。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习作叙述有条理但内容空洞,概括性强,缺少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因此,在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如图2)独立习作后,教师应选段点评,做好写法小结,与学生一起,构建出“把事情写具体”的思维导图(如图3),再运用它进行有的放矢地生生、师生互动评议,真正实现评之有法,改之有效。

例如,出示一位同学描写的片段“我弟是个调皮蛋,只要是他待过的地方,就像飓风扫过一样,惨不忍睹”,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互评,建议加入场景的描写,像飓风扫过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要具体描写出来,突显弟弟的调皮。听了同学的建议后,学生提笔修改为“我弟是个调皮蛋,只要是他待过的地方,就像飓风扫过一样,惨不忍睹。你瞧,地上是玩具们的乐园,枕头、空调也被邀加入狂欢,我那可怜的船袜挂在了书柜顶上。”再如“我弟虽然调皮,却是个贴心的小暖男。最近他学会了帮妈妈这衣服。每次折完衣服总不忘秀一秀。”学生们结合思维导图又发现问题——没有细节描写,可以抓住弟弟的动作来写怎么折衣服,怎么“秀一秀”,还可以写弟弟的语言、神态等,在一问一答间,同学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片段的修改。“我弟虽然调皮,却是个贴心的小暖男。最近他学会了帮妈妈这衣服。你看,他正站在床前折毛巾呢。只见他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拎起毛巾的两个角,费力一抖,哈哈,毛巾缩成一团,再抖,毛巾依旧!他歪着头思索了片刻,麻利地爬上床,终于搞定了,毛巾四四方方地躺在床上。他两手叉腰,得意地笑了。忽然,他溜下床,跑出房间,乐颠颠地牵着妈妈的手进来了,那求表扬的神情让你忍俊不禁。”如此这般一改,一位可爱的小暖男形象跃然上纸,字里行间溢满幸福的味道。习作教学,学生互评和修改是十分重要的。本环节的设计借助完善的思维导图,紧扣本单元习作的语文要素“把事情写具体,有场景描写,有真情实感”开展同伴点评,再修改,有理有据,提升修改水平。

图3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改变了学与教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习作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习作课堂教学模式。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习作课堂,同温儒敏教授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中提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教师课堂教学有抓手”的理念相吻合。它重视习作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利用绘图的方式,密切联系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告别习作课堂的枯燥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过渡和升华,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

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思维导图的书籍和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把握好“度”的问题。了解每个年级学生需达到的习作能力,从三年级起建立一个完善的习作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规划好每一个阶段训练的目标,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文体和习作课的不同环节要采用适合的思维导图,避免华而不实,要让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

四、结语

借助思维导图设计的习作课是集体验式和自省式于一体的新常态学习方式,开发了学生左右脑的潜能,促进习作课堂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乐于表达和自信表达,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是优化小学习作教学的捷径。

猜你喜欢
审题导图习作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第6章 一次函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