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0-10-09 08:30史天贵郭宏伟姚朋君李世青曲运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责任书职责实验室

史天贵,郭宏伟,姚朋君,李世青,曲运波

(北京理工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081)

随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阵地,实验室在推动基础研究,提升创新水平,促进成果转化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由于高校实验室具有学科多样性、研究不确定性、人员流动性等特点,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容易造成师生的人身伤害,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任务复杂而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为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也需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涵和方式有相应的提升。因此,如何构建适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安全责任体系,形成指引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顶层框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发展规模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实验室管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1-5],如实验室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实验室建设顶层设计不够、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这些管理问题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限制和阻力,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具有自身明显特征[6-9],如学科种类多、实验不确定性强、危险因素多样、事故类型多样、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和文化较弱,这些特点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0-14]。

1.1 安全管理职责不够清晰

安全生产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实验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也应参照执行上述原则。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级单位等职责不够清晰的问题,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部分人员担负无限责任的现象[15],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1.2 缺乏有效措施推动责任落实

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是以责任制为基础,形成全员参与、各司其职的局面,共同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以签订责任书为主要措施,与落实责任相关的工作量、考核评价等配套措施未能有效衔接,因此难以推动责任制的落实。

1.3 安全管理部门多样且人员配置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多样,有部分高校甚至未明确管理的归属关系,影响了责任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此外,作为推动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地的直接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明显不足,普遍低于国外高校配置水平。人员配置不足必然导致实验室安全呈粗线条管理,责任很难落实落细。

2 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2.1 体系架构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多方面,不能仅靠主管校领导和主管部门推进某些关键性、综合性的安全工作,应根据“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的原则,将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校领导及管理部门纳入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见图1),形成各司其职、充分配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局面,减少和避免实验室安全管理漏洞,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

图1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2 明确管理责任

在建立体系架构基础上,应对涉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考虑到高校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的设置具有差异化,建议从管理职能分工角度对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界定,避免因体制差异导致管理职责出现交叉或空白,相关安全管理职责见表1 和表2。

2.3 构建实体实验室体系

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多类型平台、多部门归口管理问题,构建实体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实体实验室体系是将学校所有涉及实验的用房,按照不交叉、不重复、全覆盖的原则构建实体实验室[16],各级实体实验室负责人是本级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级实验室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有效避免实验室级安全责任不够明确、互相推诿等问题。

表1 实验室安全相关校领导安全管理职责

表2 实验室安全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

续表

实体实验室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基础,开展责任书的签订、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自查等工作,同时也是考核评价的基本构成,进而从基础上推动实验室安全责任的落实。

3 保障措施

实验室安全责任的落实需要从体系架构、考核评价、奖惩措施等多方面予以推动,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

3.1 签订责任书

签订责任书是最普遍采取的保障责任及工作落实的方式。责任书编制和签订时应注意:根据职责、工作内容等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责任书,避免责任书内容千篇一律;原则上,责任书应由各级第一责任人签订,周期为一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更新。

3.2 建立奖惩措施

奖惩是保障责任及工作落实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许多高校领导重视,但安全管理效果不理想,这与奖惩制度是否完善密切相关。奖惩措施应作为制度建设的一部分,体现其权威性。奖惩措施的落实,能够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有效推动责任及工作落实。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严格惩处,切实避免相同问题重复出现,有效治理安全隐患。

3.3 将落实责任体系融入日常工作

责任体系是安全信息化系统、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各项日常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各项日常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良好保障。在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责任体系的要求设计各级各类人员的访问及操作权限;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建立校、院、实验室三级检查机制,并逐级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建立校、院、实验室三级培训机制,逐级提升安全培训针对性。建立安全一票否决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纳入绩效考评。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任务复杂而艰巨且面临的形势严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顶层要求,决定各项安全工作能否扎实推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以责任体系为基础,更好地推动和落实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双一流”建设,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责任书职责实验室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重“签署”,轻“使用”
——教育责任书的使用误区
“责任书”还是“推责书”?
责任书岂能沦为“打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