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构建

2020-10-09 08:30石荣剑岳丰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内容生产

石荣剑,岳丰田,张 勇,陆 路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生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专业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生产实习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1-3]。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作为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之间的一个实习过程,在实践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的总结、提高过程,一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4-7]。

复杂的工程建设程序决定了土木工程建设周期一般都会持续较长时间,仅工程施工阶段就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且施工工序转换慢。学生在短短几周的实习时间里,很难全面了解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建设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往往表现出工程实践能力弱、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问题[8]。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仍然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9]。为了适应“新工科”的培养要求和实践教学目标,应通过扩展和改革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来构建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1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

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之后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将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扩展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适应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技术要求。

1.1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按照培养大纲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在熟悉国家法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掌握工程建设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具备进行工程施工组织和质量、进度控制的工作能力。目前实习内容多以施工技术为主,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工程建设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仅施工环节的生产实习内容已无法满足毕业生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内容,掌握不同建设阶段的技术特点和要求,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尤其现代工程建设对从业人员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4],实践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生产实习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鼓励学生发现工程建设技术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面掌握建设工序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着眼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调沟通能力

优良的团队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而协调沟通能力是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特征,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实习过程中,应通过不同组织形式来创造团队合作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提升沟通交往能力。

1.4 增强学生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社会关注度很高,相关的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应懂得在施工中通过综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降低施工风险发生率。通过生产实习,应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教育,使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建设环节的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提高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应通过实习教学内容拓展,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行业和自我能力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2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现状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9-11],但对照实践教学目标,目前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效果评价等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2.1 教学内容不完整

受实习时间和组织形式限制,目前的教学内容多侧重于工程施工过程,对工程建设的其他过程涉及不多,学生无法通过生产实习学习和了解完整的建设过程,缺乏对建设全过程的总体认识和把握。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6 学期后的暑期[12],受实习所依托的工程项目特点、施工进度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实习期间的工程建设条件很难保证教学内容的完全实施,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只能参与部分施工过程,实习内容不完整,不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工程素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等。

2.2 教学组织体系不完善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期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受到施工单位接收能力和实习进度要求限制,集中组织的实习方式让学生很难有机会实际动手参与施工过程,多是在带队指导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和观摩,被动听取指导教师或现场技术人员的施工介绍,无法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

2.3 教学效果评价不全面

目前实习成绩的评定多是依据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在指导老师统一组织的集中实习模式下,实习内容基本相同,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内容相差不大,一般只能根据学生书写的认真程度进行评定。考核结果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很难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部分高校引入答辩环节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辅助手段,但由于参加答辩人数较多、时间较短,评价效果不理想。

3 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生产实习教学目标要求,从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构建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实习教学体系。

3.1 教学内容

按照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施工管理等工程建设程序,将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专家咨询针对不同内容模块制定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编制实习任务书和开放性的实习指导书。在实习前,学生根据实习任务书的要求,在分析所依托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自行收集资料对实习指导书进行完善,作为实习的依据。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指导教师要求,确定不同内容模块的实习深度和完成顺序,有所侧重地完成个性化实习过程,体现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的独特性。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并体现在对实习指导书的完善过程中。

实习任务书和实习指导书的教学要求还要反映学校的专业特色及所依托项目的工程特点,体现专业培养的特色要求。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进展和科技进步,对实习内容和要求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学生还可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作为实习内容的有益补充。

3.2 教学组织

依照培养要求,将实习分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层次、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层次、工程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层次,不同层次的实习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实习、集中实习或小组自主实习方式来完成。不同实习层次和实习方式的教学形式包括集中的现场实践、提供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组织专家讲座和实习座谈及虚拟仿真等,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实习层次的实习方式、教学形式

指导教师负责组织集中实习,完成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层次实习的教学内容,不参与自主实习的具体组织,仅提供自主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答疑。自主实习包括个人自主和小组自主,由学生个人或按小组自主组织,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情况选择实习内容和深度,在保证集中实习安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自主实习时间和内容顺序,实习小组全体学生可分工合作完成工程建设的全部实习内容。

建立以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标准化实习流程,参照工程施工程序要求,做到实习前有技术交底,实习中有效果监控,实习后有技术总结,每天有技术交流。实习前,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内容提前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习过程,通过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观察或向现场技术人员咨询来解答问题。实习过程和对思考题的解答记录在实习日记中,作为后续考核依据之一。在集中实习环节,根据不同建设阶段实习内容要求,选择不同进度的工程项目,从而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对建设全过程的实习。分小组组织的现场实习应保证每次进入现场的学生较少,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近距离接触施工过程及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充分交流。每天实习结束前的现场技术总结,应明确需掌握的知识点。每天晚上举行的技术交流会上,学生按小组汇报当天自主实习内容和解决的问题、交流学习收获、明确第二天任务,实现对实习过程的质量和效果的及时有效监控。

3.3 考核方式

由于实习内容的扩展和分组组织形式,不同学生的实习内容差别较大,增大了考核和评价的难度,因此需建立以学生提交的书面成果为依据的评估方法,以此来监控学生的实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经完善的实习指导书能够反映学生自学和实习准备情况,而实习日记记录学生的实习过程,二者均为评价学生实习过程质量的依据。实习结束后提交的实习报告,能够体现实习的效果,而实习总结能够反映实习收获,是对学生写作质量和规范性的评价依据。同时,学生自由选题的专题论文应阐述对某些技术问题的见解,能够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和成绩申请情况,初步将学生成绩分成合格和非合格两类。合格类学生不参加答辩而直接确定实习成绩为及格,非合格类学生需参加答辩,根据答辩成绩确定实习成绩。由于减少了参加答辩的人数,答辩质量得以提高。答辩过程中,全体学生均可实名对答辩学生进行质询和评价,这样既可全面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又可矫正指导教师对成绩评定的偏差。同时,学生答辩和质疑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熟悉实习内容,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实施

覆盖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已连续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4 个年级中进行了实践。实习中,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答疑者,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实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加实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习效果。实习前,教师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推送理论知识文字资料和实习要求,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按照上午、下午和晚上3 个独立时间单元来组织集中实习和小组自主实习,并以每天晚上的技术交流为实习质量的评价节点。学生在技术交流会上,交流当天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的情况,研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第二天的实习规划。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对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实习中,通过邀请规划、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单位的技术人员举行专题报告和技术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建设程序,丰富专业知识,分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是现场实习的有益补充。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指导书、实习记录、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和专题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结合全员参与的答辩情况,来评定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学生对于这样的成绩评定结果认可度较高。

5 结语

通过建立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不仅扩展了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接触工程建设不同环节的机会,而且集中实习和分组自主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有序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投入实习过程。而全员参与的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学生普遍反映,实习阶段的学习强度和所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实习内容,认为这样的实习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内容生产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