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粮改饲”促进甘孜州构建新型农牧业结构的调研报告

2020-10-12 06:42王立志涂永强余庭辉杨平贵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饲草料青贮饲料甘孜州

王立志,郭 键,帅 戟,涂永强,余庭辉,杨 林,杨平贵,3

(1.四川农业大学,成都 温江 611130;2.四川省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四川 康定 626000;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 郫都 611700)

甘孜州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区和特色草食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增加、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全州草原退化严重,牲畜越冬渡春饲草供给量出现了严重不足,威胁着全州现代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草地生态安全。另一方面,甘孜州是四川藏区的主要青稞生产基地,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青稞单产大幅增加,而消费量却出现了下滑,青稞供给量过剩的现象已开始呈现。因此,甘孜州现有的农牧业结构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乡村经济繁荣振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农牧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必须严谨和科学。为了促进甘孜州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推进牧区现代草牧业转型升级,四川农业大学、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和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了“推行‘粮改饲’促进甘孜州构建新型农牧业结构”专题调研。

1 甘孜州草原畜牧业及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1.1 甘孜州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孜州是川西北牧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全州幅员面积15.45万km2,拥有天然草原946.6万hm2,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46.5%、全州国土面积的61.7%,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州辖18个县(市)、325个乡(镇)、2738个村场(包括昌台场和4个改制为社区的行政村)。全州自从2003年启动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治理工程以来,牛羊的存栏量已大幅度减少。但即便如此,甘孜州每年年末牛的存栏量仍稳定在220万头左右,羊稳定在70万只左右(图1)。每年肉、奶总产量分别约为9万t和12万t。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88.463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3635亿元,牧业产值60.79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58%。草原畜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牧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2808元,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为2860.1元,贡献率为22.33%。

1.2 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甘孜州现有耕地10.33万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hm2左右。青稞种植在甘孜州除泸定县外,其余17个县(市)均有分布。甘孜州种植青稞的海拔分布在1900~4300m之间。2018年甘孜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93万hm2,青稞种植面积3.4万hm2,产量达11.3万t。2019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13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3万hm2,青稞种植面积3.33万hm2,产量达11.04万t。2018~2019年的数据表明,近年来甘孜州青稞种植面积稳定在3.33万hm2左右,总产维持在11万t左右,青稞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各类作物之首。甘孜州青稞平均单产稳定在200~220kg/667m2,近年随着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技术的改进,某些地区青稞的最高单产已经达到了250kg/667m2以上。

2 甘孜州农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甘孜州农牧业纵向比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横向比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传统经营为主,大而不强,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草原生产力下降

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增加、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全州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影响生态安全,产草量下降了13.6%,可食牧草比重下降了2%,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降低30.4%。草原生产力下降,饲草供给量减少,极大地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草原职能划转后,国家和四川省扶持甘孜州草原畜牧业转型提质的项目和资金已调整,由于项目投入上的“失血”,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更加艰难。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落后

甘孜州目前有标准化养殖场(小区)88个,集体牧场87个,畜产品加工企业25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485个,特色畜禽养殖大户2176户,登记认证“三品一标”畜产品54个。总体来讲,甘孜州目前畜牧业发展方式传统,牧区牛羊养殖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和经营为主,牧民惜杀惜售思想严重,科学养畜和管理水平低,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畜产品精深加工落后,真正发挥作用专合组织少,缺乏适应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靠天养畜、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未得到明显改观。

2.3 牛羊越冬渡春缺草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甘孜州牧区优良牧草种植示范推广规模和覆盖面小,草料加工不足,解决饲草料缺乏的能力有限,草畜矛盾依然突出,牲畜圈舍、暖棚、贮草棚等生产设施严重缺乏,抗御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牲畜始终未摆脱“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由于气候严寒,甘孜州牲畜越冬渡春时间长达5个月(约150d)。在此期间,如果要保证牛羊不被饿死,体重损失最多不能超过20%。如果牦牛体重按150kg计算,每天需要维持净能为13.8MJ/d(中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每天损失体重0.2kg(150d共失重30kg),按体组织含20MJ/kg能量,体组织动员的能量用于维持的效率为82%,中等质量干草维持净能约为3.5MJ/kg。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每天每头牦牛最少需采食中等质量干草3kg。肉羊按体重15kg计算,每天维持所需代谢能为4.4MJ/d(中国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每天损失体重0.02kg(150d共失重3kg),每kg体组织含20MJ能量,体组织动员的能量用于维持的效率为82%,代谢能用于维持的效率为70%,中等质量干草含代谢能约为7.2MJ/kg。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每天每只羊最少需采食中等质量干草0.54kg。

为保证牛羊150d越冬渡春期间最低营养需求,测算甘孜州220万头牦牛需采食干草99万t,70万只羊需采食干草5.67万t,共需干草104.67万t。而整个甘孜州越冬渡春期间饲草的产量和储备量约为92.8万t(基地0.1万t、人工草地5.7万t、畜平贮草30kg共87万t),缺口近12万t。饲草料不足是甘孜州在越冬渡春期间牛羊严重掉膘,甚至死亡的根本原因。甘孜州每年都必须花费大量资金从内地调运草料。但中国是一个严重缺草的国家,即使有钱也难于买到质优价廉的饲草料,再加上距离遥远,运输成本高昂,牧草到甘孜州的平均价约为2500元/t,采购12万t饲草料共需3亿元。而甘孜州每年的饲草料采购资金仅约2千万左右,仅能采购0.8万t饲草料,与12万t的缺口相比,无疑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甘孜州牛羊安全越冬渡春的饲草料需求。

2.4 青稞消费需求下降,种植业结构需要调整

与青稞产量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反,甘孜全州粮用青稞的消费量却在不断地减少。2020年5月,以乡城县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四川农业大学组织学生对四川省藏区青稞消费量进行了调查。此次调研,分别对103名城镇居民(乡城县城区),96名城镇周边农民(乡城县香巴拉镇登仲村、鱼洼仲村),以及120名偏远山区农牧民(乡城县热打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青稞消费的主力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的下降,青稞的人均消费量在极显著地降低。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青稞的消费量还将急剧下降。就目前数据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每年食用青稞约25kg,乡村农民和农牧民人均每年食用青稞约50kg。受调查的绝大部分人只有在早餐时才食用青稞,午餐和晚餐都是以大米为主。2019年统计,甘孜全州户籍人口109.7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8.77万人,乡村户籍人口90.92万人。据此计算,每年甘孜州粮用青稞的需求量仅约6万t,即使加上酿酒、保健品等工业用量,每年全州青稞的需求量不会超过8万t,远低于目前11万t的产量。按2019年青稞平均单产3300kg/hm2计算,2.4万hm2土地就足够产出全州所需青稞,而目前全州青稞种植面积为3.33万hm2,明显供大于求,因此甘孜州急需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表1 甘孜州食用青稞消费量调查(以乡城县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3 建议推行“粮改饲”,构建甘孜州新型农牧业结构

一方面是种植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部分农田需规划种植新的作物品种;另一方面是牛羊越冬渡春缺乏大量饲草料。如果在甘孜州推行“粮改饲”——调整部分种植青稞的农田用于种植青饲作物,制作成青贮饲料,用于满足牛羊越冬渡春期间的饲草料需求——有望将这两个问题一并进行解决,从而构建出甘孜州新型农牧业结构。

3.1 甘孜州推行“粮改饲”的有利条件

3.1.1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农业部2015年起将“粮改饲”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重点推进,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后加工成青贮饲料,然后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牛羊养殖从谷物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对于肉类、奶制品需求不断增长,推进粮改饲、促进粗饲料行业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粮改饲试点范围共投入资金40亿元,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区629个县,粮改饲面积连续四年突破86.66万hm2。粮改饲补贴对象为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合作社),国家财政给予每个试点县每年平均补助资金1000万元,实施周期是3年,粮改饲补贴标准按照收贮饲料补贴22~50元/t。

3.1.2 甘孜具备种植青饲作物的条件,且大部分青稞种植县有轮歇的习惯 甘孜州的传统青稞种植区域为除泸定县以外17县市的半农办牧区,海拔都在3500m以下,年平均气温5~6℃,而且地平土肥,非常适合机械化种植青饲作物。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在甘孜州已进行了大量青饲作物种植试验,他们的玉米-大豆套种模式在甘孜州的很多地方已成功,生物质产达4.5t/667m2以上,并成功地制作成了裹包青贮饲料,牦牛也非常爱吃。全州大部分县为培养耕地肥力有轮流种植青稞和箭舌豌豆轮歇的习惯,全州每年开展轮歇的耕地面积为0.53万hm2左右,为“粮改饲”工作推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3.1.3 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便于长期保存 青贮饲料是指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牛羊优良饲料来源。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要饲草品种套作,大量种植青饲作物,既可以充分利用全州的轮歇地,大豆生长产生的根瘤菌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轮歇的目的。收贮的全株青饲作物制作成青贮饲料,在欧美国家已非常普遍且技术非常成熟。在甘孜州,甚至在我国都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同时,青贮是保存青饲作物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公认,它就像罐头一样,可以作为牛羊的战略储备物质。通过试验,在稳定的保存条件下,青贮饲料十年都不会变质,当年吃不完,第2~3年还可以继续饲喂牛羊,可以为牲畜提供适口性好的充足饲料来源。

3.2 在甘孜州推行“粮改饲”的重要意义

3.2.1 实现种养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型农牧业结构 利用青稞种植的轮歇地和部分耕地开展“粮改饲”试点,对于种植业来说,短期内会导致青稞产量降低,但改种饲草后,饲草转化为肉蛋奶,其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更全面、质量更好,粮改饲并不是与民争粮,而是将粮食作物改成青贮饲料,就地转化,其效率应该更高,也不会危及粮食安全,有利于实现青稞产能去库存和保护耕地地力。对于畜牧业来说,实施“粮改饲”一方面可以补上冬季牲畜缺草的短板,同时,又可以为规模养殖场、牦牛产业园区、集体牧场、奶加工企业、短期育肥场提供充足的优良青绿多汁饲料保障。实施“粮改饲”试点,根据草食畜牧业的需求种植作物,既可以打通农和牧,实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探索牧繁农养等畜牧业新模式,又可以在实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降低畜牧业成本,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3.2.2 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由于青饲作物收贮为全株出售,因此种植青饲作物的单位产量高,出售的产值也远高于种植青稞。四川农业大学前期在道孚县八美镇进行的试验表明,玉米和大豆套作,每667m2地青贮饲料的产量平均为4.5t,如果按600元/667m2计算,种植青饲作物地每年可收入2700元/667m2,远高于种植青稞平均1000元/667m2的收入。同时按照收贮青贮饲料补贴22~50元/t计算,可为种植户带来政策性收益99~225元/667m2。据资料表明,在山东的玉米种植结构“粮改饲”调整实践中,原来需1333m2粮食玉米地可以养一头牛,而实行青贮玉米种植后,现在可以达到667m2地玉米养一头牛。试点区域内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全株青贮玉米,奶牛日均产奶量增加3kg,奶牛场单产提高10%左右,生产1t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多元,乳蛋白、乳脂肪等质量指标也有明显提高。

3.2.3 增加饲草料供给,减轻草原生态压力 甘孜州畜牧业基础条件薄弱,抗御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牲畜始终未摆脱“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草原生产力下降,饲草供给量减少,长期影响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给草地生态安全带来威胁,破解这个“瓶颈”的关键是提供足够的饲草料保障。实施“粮改饲”试点,在甘孜州当地农区生产青贮饲料,由于减少了长途运输成本,青贮饲料到终端消费养殖户的价格不会高于700元/t,较每年政府采购调入的饲草料每吨成本降低约1800元,政府每年有限抗灾救灾资金可以采购更多的优质饲料,满足更多牲畜越冬渡春保障。并且青贮饲料贮藏方式简单,露天就可以长期贮藏,不需要像储备干草一样修建专门的储备仓库,因而可大幅度减少资金投入。按推广“粮改饲”种植面积0.53万hm2,每667m2收贮4.5t测算,每年可增加饲草料供给36万t,在补足全州冬春补饲12万t缺口的基础上,可为推广牧繁农养、短期育肥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保障。同时,可降低草原承载压力,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藏区“粮改饲”配套技术有待完善

甘孜藏区的气候非常特殊,牦牛、藏绵羊等又基本属于我国特有的牲畜品种,全世界都没有在高原地区生产青贮饲料饲喂牦牛、藏绵羊的成熟经验。因此,甘孜州适宜种植的青饲作物的品种,配套的种植技术、收贮技术、饲喂技术等都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期望四川省科技厅能进行科技攻关专项支持,组织农作物育种、反刍动物营养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攻关,形成我省藏区青贮饲料生产应用技术体系集成。并建议甘孜州人民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将甘孜州纳入国家“粮改饲”试点区域。

4.2 建议甘孜州人民政府加大“粮改饲”的宣传

青贮饲料生产和应用在甘孜州乃至于整个藏区都尚属于新生事物,种植户、养殖户以及大部分农技人员对其认识都还很模糊。建议甘孜州人民政府积极向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争取相关支持政策,并在甘孜州选点开展青贮饲料生产和应用示范,加大技术指导和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做好青贮饲料生产和应用的宣传,确保群众知晓并支持该项工作。

4.3 建议甘孜州人民政府大力开展“牧草银行”建设试点

建议甘孜州人民政府大力按照“存草还草”“存草还钱”与贮备抗灾保畜应急草料结合的模式,利用现有的甘孜州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理塘濯桑、甘孜拖坝、道孚乾宁、色达五七牧场、石渠虾扎建立5个“牧草银行”,打通饲草料生产上下游关联。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种植青贮饲料,由“牧草银行”与本地种植户开展订单生产,将每年从外地采购饲草料的资金(省级下达的雪灾应急保障资金)用于采购本地农户生产的青贮饲料;并设立裹包青贮加工点,加强种植、裹包青贮指导,管控好青贮饲料质量;鼓励当地牛羊养殖企业与种植户开展订单生产,促进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打消农牧民“种草不如种粮”的顾虑,解决农牧民后顾之忧。大力培育新型牧草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以集体牧场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草产品精深加工和畜牧业转型提档升级,助推高原牧区脱贫奔康。

猜你喜欢
饲草料青贮饲料甘孜州
优质青贮饲料制作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青贮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及注意要点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研究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青贮饲料酸度过高咋控制
木垒县青疙瘩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