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生杨树桑黄的驯化栽培研究

2020-10-14 00:46杜忠伟胡志强亢学平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原种出菇菌种

杜忠伟 胡志强 亢学平 王 旭 李 健 王 鑫*

一株野生杨树桑黄的驯化栽培研究

杜忠伟1胡志强 亢学平 王 旭 李 健 王 鑫*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吉林 延吉 133000)

对采自延边地区的一株野生杨树桑黄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提纯培养后制备成栽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并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原种、栽培种长满时间分别为35天和40天;菌丝黄色,抗杂能力强;子实体形成较快,形态好,适合作育种材料。

杨树桑黄;组织分离;驯化栽培;生长表现

桑黄是一类真菌的统称,杨树桑黄()属其中一种,简称杨黄,生长在杨树的活立木和倒木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分类学地位隶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锈革孔菌科、桑黄孔菌属()[1, 2]。

桑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研究都表明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3-6]。随着人们对桑黄研究的深入,日本和韩国率先进行了人工栽培,我国近些年桑黄人工栽培研究也取得显著成果[7-9],人工栽培桑黄量巨大,且栽培模式多样化。但在桑黄菌种选育和高效高产的栽培技术方面,仍需进一步研发。

本研究对在东北地区野生桑黄调查中发现的一株杨树桑黄,进行菌种分离及驯化栽培,成功获得子实体,为桑黄优良菌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获得

野生杨黄子实体于2017年4月,采集自吉林省延边泉水洞林场(海拔720~910 m)的野生山杨树干,子实体呈半球形,边缘黄色,中间深褐色至黑色(图1)。经组织分离、提纯获得纯菌种,编号为YS1。

图1 野生杨树桑黄子实体

1.2 培养基制作

母种培养基制作:称取麦麸80 g、豆粉6 g,加入到1 000 mL的水中煮沸,15 min后过滤获得上清液,加水定容至1 000 mL,倒入锅中煮沸,加入葡萄糖20 g、琼脂粉15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

原种培养基配方:新鲜玉米粒86%,麸皮12%,碳酸钙2%。栽培种培养料配方:阔叶硬杂木木屑78%(粗/细比为2/1)、麦麸17%、豆粉3%、石膏1%、石灰1%,含水量65%。

1.3 试验方法

(1)母种制作。将野生杨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组织块放入母种斜面试管培养基上,置于27.5 ℃恒温培养箱培养3~5天后,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剔除感染细菌、霉菌的试管,挑出生长致密、微黄、健壮的菌丝生长尖端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纯菌种,制作成栽培母种。

(2)原种制作。按照原种培养基配方,将玉米粒提前浸泡3天,捞出加入麸皮、碳酸钙,经混合均匀后装入750 mL菌种瓶,121 ℃高压灭菌2 h,冷却至30 ℃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接种。接种完毕后将原种放入27.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栽培种制作。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16.5×38(cm)的聚丙烯菌袋中,每个菌袋装湿料2.5 kg。灭菌、接种、培养方法同原种。菌包长满后进行出菇管理。

试管母种制作10支,原种制作10瓶,栽培种制作100袋,通过对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分别记录母种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菌丝体颜色,菌种长满时间,菌袋颜色和污染率。

(4)出菇管理。出菇选择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长满的菌包经过后熟培养,转移至温室大棚内进行开口出菇。将菌包倒放,在距离顶端5 cm处开长5~8 cm、宽1~1.5 cm的口。开口后摆放在地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在地面浇水,保持棚内湿度85%~90%,温度在28~30 ℃。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培养

培养结果显示,接种2天后菌种萌发,在试管中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1.2 cm/d,原种和栽培种满瓶和满袋时间分别为35天和40天。随培养时间延长,菌丝由白色变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其中栽培种菌包长满后经光照刺激变成黄棕色(表1、图2)。

表1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期性状

图2 母种(左)、原种(中)与栽培种(右)外观

2.2 出菇情况

栽培袋开口后3~5天,开口处菌丝恢复,7天后长出原基,随着原基膨大,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形态与野生者相似,为半球形;菌盖表面边缘颜色浅,向内颜色变深;菌孔为深褐色。子实体的形成照片见图3。

图3 驯化栽培子实体形成过程照片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采用常规的菌种分离和培养方法初步获得杨树桑黄菌株,然后采用东北地区的棚式地摆栽培方法,成功获得子实体。在温室大棚内栽培出菇中发现,子实体的形成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温度在27~30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由于夏季闷热潮湿,易产生木霉等杂菌,要加强通风管理。该菌株子实体颜色易受光照强度影响,棚上覆盖遮阳网,避免较强的光线照射,保持棚内光照强度在200~300 lx,产生的子实体颜色较黄。秋季于室外白天气温低于15 ℃时进行采收,晾晒,平均每袋产杨树桑黄25~35 g(干重)。

随着桑黄的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桑黄产业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优质桑黄的科学高效栽培方法也将会成为关注的热点。本试验以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野生桑黄资源为对象,进行驯化栽培,为本地区优良桑黄菌种的选育,以及区域性特色栽培品种和模式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1] 吴声华, 黄冠中, 陈愉萍, 等. 桑黄的分类及开发前景[J]. 菌物研究, 2016, 14(04): 187-200.

[2] 李玉, 李泰辉, 杨祝良, 等.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6: 483.

[3] 王华林, 温万芬. 桑黄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26(11): 2747-2750.

[4] 曹红妹, 胡桂萍, 石旭平, 等.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 蚕业科学, 2019, 45(02): 285-292.

[5] 朱琳, 崔宝凯.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 2016, 14(04): 201-209.

[6] 孙培龙, 徐双阳, 杨开, 等.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06(02): 119-123.

[7] 杜萍, 张春凤, 崔宝凯, 等. 药用真菌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09, 28(03): 35-37.

[8] 邵晨霞, 靳磊, 唐少军, 等. 7株桑黄遗传亲缘关系和栽培特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7, 36(03): 40-43.

[9] 于文杰, 秦立武, 吴秀铃, 等. 长白山区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19): 14-1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0)

杜忠伟(198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食药用菌研究。E-mail:337230214@qq.com。

王鑫(1968—),女,大专,研究员,从事食药用菌研究。E-mail:ybnkysyj@163.com。

S567.3

B

2095-0934(2020)05-325-03

猜你喜欢
原种出菇菌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