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2020-10-15 09:09常越陈希田永王洪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贲门括约肌成形术

常越,陈希,田永,王洪涛

[1.郑州颐和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出现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分为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反流病和不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反流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屏障结构功能异常,患者食管清除作用和黏膜屏障功能降低[1]。临床上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治疗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效果不稳定。内镜下射频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操作也比较困难[2]。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3]。本研究主要探究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射频组(行内镜下射频技术治疗)和套扎组(采用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每组各50例。射频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0 岁,平均(53.21±9.67)岁,病程1~5年,平均(3.76±0.69)年;套扎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1~68 岁,平均(53.74±9.79)岁,病程1~6年,平均(3.98±0.7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行24 h 食管pH 监测,符合Demeester 评分>30.0 分;均有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患者对研究过程和目的知情,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脑和肺等严重疾病者;胃肠道畸形,消化性溃疡病,食管、胃部肿瘤、糖尿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等其他疾病者;食管裂孔疝直径大于2.0 cm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病变者;不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射频组行内镜下射频技术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芬太尼使患者进入镇静状态,胃镜下检查患者的食道和胃内情况,对齿状线位置进行确定,通过胃镜活检孔道放入导丝,将导丝留置在十二指肠后,退出胃镜;沿着导丝将射频导管引入患者食管,在距离齿状线2.0 cm 处向导管球囊内注入气体,将球囊扩张到适当的压力后,释放电极针,进行射频治疗,60 s/次。食管治疗平面选择齿状线下0.5 cm、齿状线及齿状线上0.5 和1.0 cm,每个平面进行0°和45°旋转治疗2 次,再将球囊放置在胃内,进行0°、右旋30°和左旋30°治疗3次,一共治疗14次。

1.2.2 套扎组行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食禁饮6 h 以上,采用芬太尼或者丙泊酚对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麻醉,将套扎器安装在胃镜前端,经过口腔进入食管下段,对患者胃食管连接处和门齿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在胃食管连接处接近近端1.0 cm的地方,充分对黏膜和部分肌层进行吸引,然后释放套扎环进行套扎;用钛夹在套扎的根部两端进行固定。患者术后禁食禁饮3 d,用营养液和补液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显效:反酸和胃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红斑和糜烂等完全消失;有效:反酸和胃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黏膜红斑和糜烂等程度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胃镜检查显示食管炎等症状没有变化。记录患者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3.2 食管测压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 个月进行食管测压,检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变化。

1.3.3 食管反流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 个月的食管反流情况进行测定,包括反流次数、24 h 反流时间和胃食道反流病自测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评分,GERD-Q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3.4 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出血、食管狭窄、胃穿孔和感染,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和胃穿孔采用胃镜进行判断,在术前和术后6 个月对食管直径进行测量,判断食管是否狭窄。腹胀根据患者的主述以及腹部按压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术前、术后6和12个月各指标比较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套扎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射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食管测压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术后6和12个月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明显高于手术前;两组术后12个月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都较术后6 个月有所上升,套扎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射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和12 个月食管反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反流次数、24 h 反流时间和GERD-Q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术后6 和12 个月24 h 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和GERD-Q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24 h 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和GERD-Q 评分较术后6 个月有所下降,但套扎组24 h 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和GERD-Q 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套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食管测压情况比较(mmHg,±s)Table 2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manomet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mmHg,±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食管测压情况比较(mmHg,±s)Table 2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manomet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mmHg,±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射频组(n=50)套扎组(n=50)t值P值食管括约肌压力术前7.35±1.42 7.21±1.44 0.49 0.626术后6个月9.67±2.54†13.97±2.63†8.32 0.000术后12个月12.44±2.67†16.78±2.89†7.80 0.000 F值62.45 209.28 P值0.000 0.000组别射频组(n=50)套扎组(n=50)t值P值食管残余压术前3.18±0.96 3.21±0.92 0.16 0.874术后6个月5.99±0.75†7.78±0.91†10.73 0.000术后12个月7.99±0.98†10.34±0.99†11.93 0.000 F值358.28 737.17 P值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食管反流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reflu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s)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食管反流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reflu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射频组(n=50)套扎组(n=50)t值P值反流次数/次术前90.42±15.45 91.31±14.97 0.29 0.770术后6个月52.56±11.83†31.13±10.42†9.61 0.000术后12个月35.34±8.64†23.65±8.24†6.92 0.000 F值262.72 521.13 P值0.000 0.000组别射频组(n=50)套扎组(n=50)t值P值24 h反流时间/h术前2.69±0.84 2.71±0.86 0.12 0.907术后6个月1.99±0.43†1.09±0.41†10.71 0.000术后12个月1.11±0.39†0.34±0.12†13.34 0.000 F值90.18 238.69 P值0.000 0.000组别射频组(n=50)套扎组(n=50)t值P值GERD-Q评分/分术前11.29±2.23 11.34±2.31 0.11 0.912术后6个月7.78±1.88†5.36±1.82†6.54 0.000术后12个月5.46±1.24†3.02±1.21†9.96 0.000 F值128.65 273.07 P值0.000 0.000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过多,导致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引起烧心和反酸等症状[5-7]。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消化系统健康。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内镜下抗反流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等[8-9]。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较轻微的症状,对于较严重的症状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缓解症状。射频治疗是一种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通过射频将热能传导到下食管括约肌,促进括约肌胶原组织增生,增加其厚度和压力,让迷走神经失活,减少气道痉挛的发生,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然而,射频手术操作较困难,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10-11]。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

本研究套扎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射频组,原因可能是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通过造成贲门部黏膜皱缩和瘢痕形成,能损伤迷走神经,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让迷走神经失活的效果更好,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达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缓解食管以及食管外症状的目的,使得抗反流效果提升,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加速缓解患者烧心和发酸等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顽固性和伴有食管外症状的病例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13-14]。本研究显示,套扎组术后6个月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射频组,可能是该手术能通过损伤迷走神经和减少迷走神经的反射,增加患者食管括约肌和食管残余压力[15]。本研究表明,套扎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反流次数、24 h反流时间和GERD-Q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射频组,可能是因为该手术可增加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从而减少患者的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缓解了反流症状[16-17]。本研究还显示,套扎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组,说明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创伤,为尽可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按手术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快、准、稳,以减少出血、食管狭窄和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18-19]。综上所述,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缩短胃反流时间、减少反流次数、缓解反流症状,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贲门括约肌成形术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人倒立着还能喝水吗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腹腔镜近贲门处胃间质瘤切除术联合抗反流手术临床分析
排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