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探索

2020-10-15 13:11金小莹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金小莹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达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建设者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践者,大学期间是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提供指导,更要在思想上给予指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中厚植社会主义情怀,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保持家国情怀,将个人努力奋斗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关联。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高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一)高职课程思政的内容

分析和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对各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增设“德育目标”。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标准中,单元教学目标基本上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础上,结合各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部分增设“德育目标”,并围绕德育目标展开分析,增加相应的思政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应有思政课教师参与共同确定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思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因参与多个专业的课程标准修订,会接触到不同行业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也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传统思政课呈现新面貌。需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资源,思政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内容,各专业的课程授课教师在收集思政元素时,需综合考虑专业特点、行业现状和学生学情,在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相关的案例、故事、视频以及实训任务等素材。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应循序渐进,不宜仓促完成。高校的思政资源开发要做到“充分利用各门专业课的育人资源,有效利用各教师的主体力量,加强‘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2]”。思政教师也应主动渗透到各专业的教学一线和学生的就业企业,尤其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观察和体验不同专业所处的行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和社会价值,以便进一步挖掘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

(二)高职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

要实现课程思政的效果,还需要从增强自身思政学习、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以及采用信息化手段三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持之以恒,自觉做好“为学为人”的表率。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以及理论素养。做到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生活中严格自律,以良好的行为方式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为学生做出表率。此外,要矢志创新,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习总书记强调了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专业课程同样要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程教学应符合学生特点,做到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现实,积累素材,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深耕教材、讲清理论以及投入情感,联系实际接地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表达思政内容,引导学生辩证与理性看待问题,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提高业务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毋容置疑,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结合“互联网+”环境,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诉求,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视频、微博和抖音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手段进行课程思政,使学生能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物流业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产生大量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而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却成为制约物流企业及整个产业发展的瓶颈。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职业价值认同感,认为物流业工作辛苦,需要天天码货,属于低层次产业,对物流业前景不看好,从而缺乏扎根本行业的职业精神,宁愿专业不对口,也不留在物流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愿到一线基层岗位工作,部分到了一线的毕业生在某些岗位上能力欠缺,既缺乏脑力又缺乏体力,还缺少主动、合作、进取等精神;物流业大量欠缺领军性的,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懂行业的事业型高素质人才,从物流“起步年”起迄今已经18年了,物流行业的领军人才很多都是半道出家。[3]高职院校是培养物流作业第一线和初、中级物流运营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主力军,肩负着向社会输送物流管理人才的责任。现阶段物流管理学生依然存在抗压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而较少关注对自身“德”的培养,比如有些学生学风懒散,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甚至辞职。由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怀、行业自信心、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剖析

现阶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融入物流管理专业内容中较为困难。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意味着将思政课程和专业知识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不太可能单方面的突破本身的局限性。[4]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中,较少直接涉及到思政教育的内容,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知识内容实现自然融合较难。

另一方面,物流专业教学手段和工具与思政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之间的融合存在困难。物流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虽然都可以使用PPT、图片和视频等进行讲授,但是如何借助这些PPT与视频,将这些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知识在同一个工具或载体上反映出来,这也是较为困难的事情。[5]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

课程思政不仅是在专业课程中,直接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而是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内容中。需要挖掘出课程中的各种隐形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有温度和有厚度的知识,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要树立行业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发展迅速,在课程中可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我国物流行业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的行业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为例,该集团船队规模1296艘,综合运载超1亿载重吨,世界排名第一。美国《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单中,中远海运成为全球唯一上榜航运公司。

值得注意的要点则是构建低碳绿色的物流精神,低碳绿色物流精神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传统物流基于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限制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较大,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低碳环保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自我生存环境的不断重视,发展低碳绿色物流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列举案例或学生自行搜集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物流资源若得到最充分的使用,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既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使物流与社会保持和谐共存的发展关系。另外,还需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物流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现阶段多数物流岗位工作强度大,尤其是在每年的“618”和“双11”等物流高峰期,物流业的工作更加艰苦且责任重大。不仅应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更需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三、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

表1以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课程为例,展示课程思政实施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以“项目五物流成本控制”之物流功能成本控制这一任务为例,展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课前通过数字化课程或者云班课等信息化平台布置任务“各组自行收集某一公司物流功能成本控制的案例”。课中各组展示收集的案例,教师结合学生展示的案例进行物流功能成本控制措施的总结讲解,并融入思政教育,如列举百世快递采用东风柳汽研发的低排放9.6米厢车,在满足车辆高效安全低油耗运行的同时,降低尾气排放的PM值,减少了50%以上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环保节能的运输效果,并从2015年起,将可回收纸箱设置成“小蜂巢”造型,用于货架的分栏与收纳,既解决了实用与成本问题,又实现了纸箱的循环再利用;播放“菜鸟绿动计划”宣传视频,视频中菜鸟在物流环节采用电子面单、环保快递袋、无胶带环保箱以及环保电动车等实现低成本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承诺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重复使用包装和建立包材回收体系等举措肩负环保节能的责任,课程最后针对各组展示的案例进行学生互评,开展“你认为最节能环保的物流成本控制案例”评选活动。课后,要求学生在平台上展示本组整理后的案例,教师在平台上进行评价。学生在掌握物流成本控制措施和方法时,能意识到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以便培养低碳绿色的物流精神。

表1 《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

四、结语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实施“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高职各专业教师需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深刻领会立德树人这一精神,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需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教育隐形资源,通过多渠道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全方位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