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10-16 02:55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0)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人侧目,但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工业而轻农业、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为快速发展经济过快消耗资源优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方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整体产业实力应对国际形势的重要条件。投资在经济增长要素中占据主要地位,固定资产作为资本积累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1],同时经济增长的程度对投资总量造成一定限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不是毫无关联,他们存在的相关性可以看作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投资地区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升级地域。各地区为实现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施行相应产业政策反过来影响固定资产的下期投资额。由此可见,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进行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普遍认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域经济更为自由、市场开放程度更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市场化程度,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与东部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造成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市场化的不平衡导致产业发展的布局失衡,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实现既定目标。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一方面需要持续扩大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进行限制,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调整依赖于多种因素,同时受到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政策制度、技术创新等因素的限制。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地域进行研究,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新视角,对推动我国整体及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有关学者对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进行相关研究。李杰(2002)表示从投资结构角度能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主要过程表现为扩大增量投资的同时对存量投资进行调整,政府作为投资引导主体达到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发展方向一致的目的。刘希宋(2003)则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对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脱节进行解释[3],认为经济管理体制出现错误导致脱节产生并强调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可通过构建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体质达到最终目的。何大安(2008)利用我国市场数据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具体数据结果证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4],并且存在滞后因果关系,认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性,避免产业结构不平衡发展。潘丽霞(2011)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地区及产业间表现具有差异性,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具有指导作用[5]。现有文献对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间研究较为单一,主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单一影响,较少加入其它变量共同研究。

现有关于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研究角度:第一,政府与市场角度。林毅夫(2011)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政府应发挥出“因势利导”作用并在产业调整过程中退出扭曲的价格机制[6]。巫景飞(2016)认为政府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过多控制资源流向对经济造成极大地损害[7],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国有经济角度。李梦、李勇(2013)指出国有企业的波动是有效替代市场化波动的指标,长期来看市场化能显著提高企业效率[8]。第三,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角度。曹玉书(2012)认为资源错配形成的阻碍造成经济产出总量及比例的缩减同时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在长期对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造成影响[9]。对于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更多研究文献,从不同微观角度进行研究。盛丹和王永进(2011)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10],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同时技术复杂程度高的产业受市场化影响越大,因此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更有利。此外,黄启新(2017)从金融发展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分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具有分异性[11],但市场化和金融发展分别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推动的同时交互作用也具有促进功能。对于分地域市场化进行研究的文献显示,市场化在促进地区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外部溢出效应[12],对相关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推进作用。

学术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不多,对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正在发掘不同的角度,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共同研究的思路尚未发现。本研究试图探讨两者共同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域进行实证检验,分别阐述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在东、中、西部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确定模型变量后,在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cjsit=β0+β1marketit+β2invit+β3urbit+β4hucpit+β5lnlabit+β6lntechit+εit

在上式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度。cjsit表示i省份在t年度的产业结构,marketit表示i省份在t年度的市场化程度,invit表示i省份在t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余控制变量依次为技术创新能力、劳动力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城镇化水平,β表示有待估计的参数值,εit表示随机扰动性。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

本文研究重点在于讨论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进程对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影响,并考虑到产业升级会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参考已有文献,本文引入变量如下:

1.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升级(cjs):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两方面升级,分别是高级化、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者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一般而言,产业结构指标可以选用克拉克定理采取的非农产业比重表示。然而,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有较强的经济服务趋势,传统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存在两种衡量方式:一是将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参考指标:二是将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作为参考指标。本文选择前者作为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cjs)的衡量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

市场化程度(market):现有研究文献多采用樊纲所发布的《中国市场化报告》中的市场化指数进行衡量,其中2016年之前市场化指数已给出,并根据市场化指数外推至2018年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inv):通过固定资产的建设和购买活动,提高行业内有效投资项目的资本比率,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区域产能分配,增强经济实力,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以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

3.其他控制变量

除核心解释变量外,存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其他控制变量,如下所示:

技术创新(tech):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但技术上尚不完善。技术创新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入创新产业,带动资金流动加快产业升级过程。本文技术创新用年末专利申请数作为衡量指标。

劳动力(lab):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庞大且劳动力市场参与程度高。市场结构转型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急需高素质人才进行市场参与,促进市场产业升级转型。本文劳动力使用就业人员数作为指标进行衡量。

人力资本(hucp):有关研究使用受教育平均年限为人力资本衡量指标。本文人力资本指标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对地区年末常住人口占比衡量。

城镇化(urb):城镇化指标衡量城乡人口流动情况,人口的合理流动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目的。本文所用数据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可搜集的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值数。

考虑到异方差对模型回归的影响,本文对非比值数据采取对数处理,即对劳动力人数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数处理。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相关变量涵盖全国31省份2005-2018年度面板数据。各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网站。各变量经过汇总处理后,相关统计描述如下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确定各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分析之前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此避免伪回归现象出现。由于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存在多种检验方式,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本文将采用三种检验方式,其中包括LLC、Fisher-PP及Hadri-LM,包括相同单位根和不同单位根检验方式。各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为表2,经过多种方式检验,证明各变量均具有平稳性,回归分析时并不会存在伪回归现象出现。

表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二)整体样本估计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先从全国范围上考察固定资产和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再基于区域面板数据,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3 市场化与固定资产对全国范围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固定资产及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显示为表3。通过结果可以发现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正且在1%的水平检验下显著,数值为0.0482,说明市场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产业优化升级,这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扩大经济自由和经济开放程度,从而加强了资源合理配置能力,促进资源快速流动。相反,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进行回归后影响系数为负,数值为0.1243并且通过1%显著水平检验,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显著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固定投资规模越大,市场流动资金规模缩减,社会部分资源流入与固定资产建造及投资有关领域,导致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均衡以及减缓产业转型速度。其他变量中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系数在5%显著水平下为0.013,说明城镇化程度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推动程度较轻,由于城镇化具有集聚效应,促使劳动力及资本等生产要素集中在工业与服务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城镇化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人力资本涌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成为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中系数为0.483也通过了1%显著水平下的检验。同时城镇化及人力资本也加快了技术创新脚步,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系数为正,数值为0.164,即通过技术创新引导战略性与高新技术等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业效率并引入更多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由此带动这些产业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整体产业水平升级。劳动力水平影响系数为负且在通过5%的显著水平检验,表明过多的劳动力人口造成市场饱和,劳动力供给毫无限制,造成社会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廉价,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大量劳动力的支撑下得以发展,而以技术为主的高新产业却缺少足够人才,某种程度上过多的劳动力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三)分地区估计

表4是东部地固定资产投资与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东部的市场化水平对改善产业结构有积极影响。但结果不显著,与全国范围回归结果相比不具有显著性。

表4 东部地区市场化与固定资产对全国范围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东部地区具有创新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及国际影响力优势,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化程度对其结构升级效果不明显。固定资产系数为-0.136,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升级具有阻碍作用。与整体回归相反,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具有反向促进作用,而劳动人口却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有关,资源快速流动以及人口频繁更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同时人口的快速流动,使劳动力具有不稳定特性。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在1%水平下显著,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显著。

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市场化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并且在1%显著水平下系数为正0.133,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具有内陆经济的局限性,不如沿海地区具有开放性,虽然长江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但各区域之间合作存在发展、需求等因素的限制。开放性不足限制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经济开放程度从而进一步实现市场经济有助于深化市场化程度。中部地区是农业生产重地,六个省份中有五个是粮食主要产地,并且有众多地区是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同构导致省份间相互合作存在阻碍,导致外部需求乏力。中部地区被定义为农业基地,造成产业升级困难。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有必要加快城镇化融合速度。

表5 中部地区市场化与固定资产对全国范围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此外根据表5显示,劳动力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阻碍作用,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正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结果显示,在西部地区市场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1%显著水平下系数为正,数值为0.085。与整体回归结果不同,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有推进作用,但不具有显著性,可以解释为西部地理具有多样化、复杂化,地区广阔无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优质的矿物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原料,矿业开发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与其它地域不同,西部地区投入更多固定资产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表6 西部地区市场化与固定资产对全国范围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此外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在1%显著检验下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推动作用,相反,劳动力在1%显著检验下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阻碍作用。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在表6中显示都不显著,可以认为这两种变量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影响,但不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回归就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将对上述全国性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在全国样本回归过程中加入robust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 稳健性检验

将表7与表3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市场化与固定资产对产业结构的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系数符号以及数值大小基本一致,两表之间标准误存在稍许差别,可以认为回归结果非常稳健。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分地区回归都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不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固定资产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全国和东部、中部地区都具有明显的抑制效用,但由于西部地区具有特定的地域产业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存在一定推进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05-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地区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是否存在影响性,实证结果具体阐述如下:(一)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二)无论是整体还是分地区,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都是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较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但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在整体和中东部地区都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受地域资源特征影响,西部地区呈正向促进作用。(三)由于地域具有异质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创新技术和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不同表现。

本文就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部分建议:(一)固定资产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积极推动作用,保持一定比例基础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速度[13]。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定的固定投资额,在基础建设投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型固定资产投资以实现经济向高新产业和技术型产业的转型。各地区省份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固定投资比例,实现产业的高效升级。(二)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加强市场化改革深度和力度存在必要性,包括扩大市场化范围,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同时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带动国内企业共同发展,在增加内需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水平的外部投资。各经济区域打破地域限制以增加市场协作性[14],在各地区自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各类资源在不同地域间合理流通,实现不同生产要素由生产积极性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积极性高的部门,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三)政府在调控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避免对社会经济实行过多干预,在支持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对第三产业给与更大的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四)对于其它变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不同区域应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达到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动态平衡,结合区域优势及特点制定合理的制度,实现产业转型。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