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0-10-20 10:31李鹏
智慧健康 2020年25期
关键词:骨膜移位踝关节

李鹏

(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0 引言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其损伤原因大多都是由于间接外力所导致的[1-2]。如果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不好或治疗不彻底,会导致病情反复发生,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8例,这些患者均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5~71岁,平均(50.12±5.61)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6~72岁,平均(50.24±5.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的方式不同,除了手术方式不同之外,其他的基础治疗和护理均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其中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方案治疗,主要的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外膜麻醉,根据手术前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将患者的肌腱向外进行拉伸。在患者的腓骨前内侧做一个长形骨膜瓣,将下胫腓韧带紧密叠合,然后再对其进行缝合,修复患者的韧带,止血,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接受骨膜移位方案治疗,主要的内容如下:对患者进行外膜麻醉,根据手术前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将患者肌腱暴露出来,将靠近腓骨的外侧肌腱进行截断,将患者的腓骨前后缘间位置进行洞穿,将患者的肌腱组织进行整合,最后对相关软组织进行缝合,重构下胫韧带,止血,缝合切口。

1.3 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无效-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效果较差或病情加重。本次实验将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作为治疗有效率的计算分子。

手术和恢复时间: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生活质量:对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评分进行调查统计,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评分表进行,分数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调查和术后随访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都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对比()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评分皆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4 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76.3±3.5);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68.3±3.1);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病情较轻的踝关节损伤实行局部制动,对症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5-8]。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对于其大多都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7-10]。

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各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如何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就成为了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11-15]。短肌腱移位方案和骨膜移位方案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结果为实行骨膜移位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其具有更好地治疗效果,能够快速帮助患者恢复踝关节功能。在手术和恢复时间上,观察组患者的这两个时间都更短(P<0.05),这个结果表示:骨膜移位方案更能对患者的踝关节和下胫腓进行修复,让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更好地进入正常生活。而且手术时间更短,可以让患者承受更小的手术伤害,有利于预后。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显示出,骨膜移位方案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手术后的Barthel指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调查以及术后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表示,骨膜移位方案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进行骨膜移位方案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值得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骨膜移位踝关节
“至骨”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思路探讨*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及应用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