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

  • 骨膜蛋白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 勇 秦 晗骨膜蛋白最早是在1993年于小鼠前成骨细胞中发现的,称为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后来的研究中发现人体组织也存在此物质,与小鼠高度同源,同时该蛋白在骨膜中表达水平高,因此被命名为骨膜蛋白[1]。骨膜蛋白作为一种ECM蛋白能够与干细胞结合,在发育和修复的过程发挥重要作用[2]。最早发现于成骨细胞、骨膜、牙周膜等间充质细胞系中,间充质细胞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期间,骨膜蛋白的含量增高,提示骨膜蛋白在细胞分化和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5期2023-09-06

  • 多发颅骨骨膜窦外伤后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
    分区域呈青色,与骨膜粘连较紧密,可见粘连部分通过颅骨表面凹陷处有静脉血管与骨板下交通,剥离骨膜后见凹陷处出血明显,颅骨上涂抹骨蜡止血。正常颅骨处电钻钻孔,铣刀铣开部分颅骨,硬脑膜与颅骨粘连紧密,仔细分离粘连后取下骨瓣,见部分硬脑膜不规则球状凸出并嵌入颅骨内板及板障,局部颅骨几乎被完全侵蚀,呈球状凸出部分硬脑膜处渗血明显(图1E、1F),予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正常完整的硬脑膜处切开硬脑膜,见两层硬脑膜间隙较宽,且呈网状血窦样改变,出血较多,予以电凝止血,清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10期2022-11-28

  •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 要:针对传统骨膜来源受限、供区发病率的问题,提出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具有成骨和抑菌功能的仿生型骨膜,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柔性电子器件。通过对仿生型骨膜和柔性电子器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负载淫羊藿苷(ICA)和莫西沙星盐酸盐(MOX),标记为PGM-PI纤维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抑菌性,能够承受手术和组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药物释放规律与高发生率的感染和骨再生过程匹配,可以作为仿生型人工骨膜使用。柔性电子器件具有的较高的透气性,用于临床时,能提供较高的舒

    粘接 2022年3期2022-04-19

  • 骨旁脂肪瘤一例
    a)是一种起源于骨膜骨膜外软组织的良性肿瘤,属于原发性骨肿瘤中骨附属组织肿瘤,较罕见,包括以往文献中报道的骨膜下脂肪瘤(subperiosteal lipoma)、骨膜脂肪瘤(periosteal lipoma)和骨膜外脂肪瘤(parosteallipoma)。该病于1836年由Seerig首先报道,来自骨膜而称为骨膜脂肪瘤。后Fleming等学者认为骨膜内无肿瘤起源的脂肪细胞,将本病称为骨膜外脂肪瘤较骨膜脂肪瘤合适。1988年Power'将其正式命名为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12-25

  •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及骨膜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白质c-Myc及骨膜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有研究发现在高级别胶质瘤样本中,骨膜蛋白呈高表达,c-Myc也发生表达异常,认为二者的表达变化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密切[3-4]。因此,本研究观察c-Myc及骨膜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脑胶质瘤82例作为研究组,其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12期2021-12-24

  • 瘤段切除灭活再植联合化疗治疗胫骨骨膜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530000)骨膜骨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中等恶性程度表面骨肉瘤,占所有骨肉瘤的1%~2%[1,2]。与传统骨肉瘤相比,骨膜骨肉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目前骨膜骨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肿瘤广泛切除,但术前或术后是否需进行辅助化疗,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3-5]。本院于2016年2月收治了1例右胫骨骨膜骨肉瘤患者,采取瘤段切除灭活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术前及术后化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术后27个月局部肿瘤复发,单纯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7个月,生存状况良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1期2021-11-19

  • 骨膜移植在舟骨骨不连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或游离骨膜瓣移植、骨块切除、关节镜下植骨、关节融合等,其中骨膜移植在促进成骨及血管形成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骨膜移植治疗舟骨骨不连早期研究及近年应用情况,阐述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为手外科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1 骨膜在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骨膜是骨表面除关节外所被覆的坚固的结缔组织包膜,在骨营养供给、痛觉感受、生长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早在1739年Duhamel 将银丝埋植在骨膜下数月后发现银丝周围有新的骨质形成,提出正是骨膜导致了新骨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6-14

  • 骨转移瘤针状骨膜反应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骨膜反应。但是对于骨转移瘤除非发生病理性骨折,很少发生骨膜反应,极少数成人的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及少儿的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有骨膜反应[1,2]、对于骨转移瘤中,如已知原发肿瘤或已发现多发性骨病变时不难诊断骨转移癌。但是对不知原发灶或者骨的单发病变中伴有针状骨膜反应的转移瘤时,与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特别是骨肉瘤或尤文肉瘤容易误诊。因此对伴有骨膜反应的转移瘤,随少见,但是跟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Bloom[3]等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2021-03-09

  • 尿液及血清骨膜蛋白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价值
    疾病中占第一位。骨膜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是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泌的,多在牙周韧带和骨膜中出现,与皮肤修复、牙齿与骨骼生长有关。近年研究显示,骨膜蛋白在一些肾病中有表达,其在HSPN 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HSPN 病儿尿液与血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骨膜蛋白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HSPN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HSPN 病儿35 例为HSPN组,其中男性

    安徽医药 2021年2期2021-03-05

  • 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
    好的生物安全性。骨膜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的纤维组织内其来源丰富,能够自我更新,并能够多向分化,在骨组织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已有研究将骨膜移植于人上颌骨,成功实现了骨组织再生,提示骨膜细胞可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5]。本研究拟采用维生素C连续诱导法构建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利用骨膜细胞膜片修复颌面部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动物 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2~2.4 kg[上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2-14

  • 骨膜蛋白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期治疗至关重要。骨膜蛋白(Periostin,PN)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相应免疫炎症反应,如心肌梗死后重塑[2]、骨髓纤维化[3]、牙周组织再生修复[4]、皮肤伤口愈合[5]、肿瘤细胞转移[6]、肾脏损伤[7]、以及可诱导慢性过敏性疾病[8]等。骨膜蛋白在眼部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粘附,诱导纤维形成以及促进新生血管等[8]。Yoshida等[9]对PDR患者增生的纤维血管膜cDNA文库的7000个随机序列测序发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12-13

  • 骨膜蛋白、NLRP3炎症小体在心房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心房颤动消融术效果的意义
    的结果[3],而骨膜蛋白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心肌细胞结构重建的标志性指标[4],但目前骨膜蛋白及NLRP3炎症小体与病人消融术后复发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骨膜蛋白、NLRP3炎症小体在心房颤动病人心房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观察,随访行心房颤动消融术病人心房颤动的复发情况,分析导致心房颤动复发的因素,探究骨膜蛋白、NLRP3炎症小体对判定心房颤动消融术效果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8期2020-10-22

  • 黏膜—骨膜双瓣法在骨增量种植术中的运用
    本研究通过黏膜-骨膜双瓣法在种植手术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软组织封闭效果,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至本医院口腔科就诊因上颌前牙缺失要求种植义齿修复患者48例(共56个位点),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9~56岁。所有患者无局部及全身种植术禁忌,并且种植术区牙槽骨高度大于10 mm,宽度大于3 mm。本研究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3期2020-07-17

  • 骨膜去细胞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张 浩,李跃红骨膜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在骨折愈合修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促进骨移植材料在移植区域发挥修复作用的始动因素。国内外有较多关于临床上骨膜移植治愈骨缺损、骨不愈合的报道,然而骨膜移植存在供体不足、供区结构功能损害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学者采用脱细胞技术制备了去细胞骨膜[1],并证实这种生物材料体内相容性较好。本研究探索基于猪骨膜去细胞支架的制备及检测,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与细胞共培养的情况,旨在为建立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2期2020-05-11

  •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有价值。关于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MRI 特征的国内外报道较少。回顾性总结分析26 例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MRI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MRI 特征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 年1 月至12 月经临床治疗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6 例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患者资料。男20 例,女6 例,年龄1~55 岁,平均25.3 岁。所有患者均有眼眶外伤史,病史最短3 h,最长30 d。行MRI 检查26 例,其中行增强MRI检查20 例。行MRI 检查前26 例均已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2020-04-08

  • 血清骨膜素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子 832000骨膜素(sPostn)是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粘附蛋白,由于在骨膜中的高表达而得名[1]。骨损伤后显著表达,特别是出现骨折后[2],且对机械和激素刺激很敏感。它可以在许多涉及损伤的病例中检测到,例如牙周韧带、梗死心肌、血管、骨骼肌损伤和皮肤伤口愈合。在骨组织中,骨膜素具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聚集,以促进骨修复和骨重建[3]。进一步研究表明骨膜素在骨骼的发育、骨重塑和维持骨骼强度起到重要的作用[4-5],因此骨膜素被提出作为具有价值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1期2020-03-25

  • 骨膜蛋白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能通过旁路,激活骨膜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骨膜蛋白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基质蛋白,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包括DCM、瓣膜疾病、心肌梗死、心肌肥大和纤维化、心肌炎等,在心肌重塑及心肌纤维化中起到重要作用[5]。骨膜蛋白大量产生会加速糖尿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加剧DCM的严重程度。1 骨膜蛋白简介骨膜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90 000的分泌蛋白,在细胞外基质内广泛存在。生理状态下骨膜蛋白在牙周韧带、皮质骨骨膜、心脏瓣膜等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外胶原束和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4期2020-03-02

  • 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050051)骨膜蛋白首先于1993年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中作为细胞黏附蛋白被发现[1],并命名为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osteoblast specific factor-2,OSF-2)。随后Horiuchi等[2]使用OSF-2结构域的特异性抗体探寻其在小鼠和人类组织中的定位,揭示OSF-2在富含胶原蛋白且能承受机械应力的结缔组织(骨膜、牙周韧带、心脏瓣膜和肺等)中高表达,故更名为骨膜蛋白,由骨膜蛋白基因编码。骨膜蛋白可由机体多种组织分泌,

    医学综述 2020年2期2020-02-16

  •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50021)骨膜反应是重要的骨基本病变之一,对提示骨病变的存在、判断骨病变的范围,以及骨病变的定位、定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正确认识骨膜反应类型及其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若对骨膜反应的不同表现形式有所误解,可引起影像诊断的偏差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从骨膜解剖及组织学特点、骨膜反应的定义及病因、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等方面探讨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1 骨膜解剖及组织学特点骨膜是一种膜结构,覆盖于几乎所有骨结构表面(关节内骨关节面、肌腱附着处、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2-12

  •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1.以下哪种骨膜反应强烈提示恶性征象或侵袭性病变( )A.单层骨膜反应 B.骨膜三角C.多层骨膜反应 D.连续性骨膜反应2.以下哪种骨膜反应提示良性病变可能( )A.膨胀性骨膜反应 B.针状骨膜反应C.不连续的骨膜反应 D.骨膜三角3.以下对骨膜三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膜三角仅见于恶性骨病变B.骨膜三角仅见于良性骨病变C.骨膜三角多见于恶性骨病变D.骨膜三角多见于良性骨病变4.以下对针状骨膜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针状骨膜反应仅见于恶性骨病变B.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1-10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骨膜蛋白与癌胚抗原的变化分析
    失活等密切相关。骨膜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候选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人类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中均过表达[1-6]。因此,为进一步明确骨膜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了解骨膜蛋白与CE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索血清骨膜蛋白在结直肠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效能,特开展此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菏泽市立医院临床确诊结直肠癌患者80例(均为病理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化疗、放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2期2019-11-27

  • DR、CT及MRI对骨肉瘤临床征象的诊断价值分析
    状密度减低区;③骨膜三角、骨膜反应:MRI可分为有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或无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有骨膜新生骨骨膜反应为骨皮质表面与骨皮质线性、层状低信号,软组织骨皮质表面或软组织延续的线性低信号,层状或线性骨膜反应中断,断端有抬起,形成了骨膜三角;无骨膜新生骨的骨膜反应表现为无成骨的低信号,且骨皮表面低信号的骨膜信号增高;DR、CT上沿骨皮质表面平行的条带状、连续线样或垂直于骨皮质的针状钙质样高密度影,骨皮质表面延续或软组织肿块表面线样钙质样高密度影;④软组织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0期2019-11-14

  • 宫颈癌组织EPB41L3 和骨膜蛋白表达及意义
    功能[2-3]。骨膜蛋白为细胞外基质蛋白,与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细胞的恶性分化和不良预后相关[4-5]。EPB41L3 及骨膜蛋白是否参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本研究检测宫颈癌组织EPB41L3 及骨膜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PB41L3 和骨膜蛋白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8 年3 月期间在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3 例)和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7 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0期2019-10-22

  • 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不同时期的CT表现
    001)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多由新生儿产伤引起,其CT表现与血肿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关。现将我科2016年—2018年检查的34例1天~6月龄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CT表现。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2007 年—2012年检查的34例1天~6月龄病例。1月龄以内4例,>1月龄~3月龄19例,>3月龄~6月龄11例,均出生后即有血肿,未作处理。嘱家长观察随访,于不同时期分别作CT检查。1.2 方法采用GE ProSpeedⅡCT机,层厚5mm,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2019-05-20

  • 骨膜蛋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键。本文主要综述骨膜蛋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1 骨膜蛋白的功能有关骨膜蛋白的研究最多的是其在恶性肿瘤分化、转移的作用,如神经母细胞瘤、结肠癌〔1〕、鼻咽癌〔2〕、骨肉瘤〔3〕、乳腺癌的分期及转移关系。司志英等〔4〕研究证明在肿瘤发生时,骨膜蛋白在组织或血液中的表达量增高,且其表达增高程度与肿瘤进展、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骨膜蛋白可作为肿瘤转移候选基因之一。吕琳琳等〔5〕研究表明在牙胚钟状期的牙囊细胞中也有骨膜蛋白表达。在牙体移动过程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10

  •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A.硬化边 B.骨膜三角C.病变周围骨髓水肿 D.骨质破坏2.以下哪些是骨病变的恶性征象( )A.膨胀性骨质破坏 B.浸润性骨质破坏C.连续的骨膜反应 D.硬化边3.以下哪些是可靠的骨病变的恶性征象( )A.病变周围骨髓水肿 B.病变周围软组织水肿C.DWI高信号D.紧密包绕骨内病变的实性软组织肿块4.以下哪些征象提示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 )A.骨质疏松 B.骨质硬化C.病变周围的骨髓与软组织水肿D.骨质萎缩变细5.对于骨膜三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1-04

  • 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体移植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丢失,骨质缺损,骨膜肌肉腱膜的破坏严重,而在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软组织,合理利用小腿远端容积封闭内固定材料,恢复骨量,促进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为术中难点。笔者医院为县级基层医院,PILON骨折为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自2014年12月1日至今对22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体技术,获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66岁。平均40.5岁。骨折均按照Rue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2019-01-03

  • 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表法分短肌腱组和骨膜组。骨膜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21~71岁,平均(50.24±2.34)岁。短肌腱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50.35±2.1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 短肌腱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根据受伤情况选择切口,切开伸肌支持带,向外拉伸肌腱,促进外踝前动脉暴露。在远端腓骨前内侧合适部位做长形骨膜瓣,注意紧紧叠合下翻和下胫腓韧带,再进行下胫腓韧带修复,最后止血缝合。骨膜组采用骨膜移位手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6期2018-10-18

  • 骨膜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则显得尤为重要。骨膜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涉及到组织及器官的发育、愈合过程[2]。多项研究发现骨膜蛋白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肺纤维化、气道炎症等过程。本研究主要探讨骨膜蛋白等对AECOPD诊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AECOPD患者62例作为AECOPD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12例;年龄47~83岁,平均(66.0±1.0)岁。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定期随访的COPD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9期2018-10-18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对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床预后更加可行。骨膜蛋白属于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组织中可检测到骨膜蛋白的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4-6]。已有研究发现NSCLC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7]。目前对于NSCLC患者化疗前后骨膜蛋白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极少,故本研究探讨了11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连续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

    浙江医学 2018年18期2018-10-08

  • 组织工程骨膜技术及其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
    近年来,组织工程骨膜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予以综述。1 组织工程骨膜技术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BMSCs起源于中胚层,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其中以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是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能够支持体外造血和促进体内造血功能重建,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2],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成熟细胞,易于提取和培养,且免疫原性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17

  • 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著·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周洪翔,周 涛,孙士温,闫会海,马明明,陈 亮,何 威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腕掌支骨膜瓣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桡动脉腕掌支解剖学基础,于桡骨远端掌侧切取桡动脉腕掌血管穿支骨膜瓣,同时采用自体松质骨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 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患者。术后定期行腕关节X线、三维CT检查,观察舟状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4~7个月舟状骨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Krimm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11-15

  • 肋骨骨折骨膜外与骨膜内固定回顾性分析
    300)肋骨骨折骨膜外与骨膜内固定回顾性分析陈 曦,薛青青,胡颜江,董建春(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江苏 溧阳,213300)肋骨骨折;骨膜;内固定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胸外伤,较轻者多可采取保守治疗,严重的肋骨骨折需手术治疗。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严重肋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1-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本院收治的58例肋骨骨折手术病例,比较骨膜外内固定术与骨膜内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月—2016年5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7期2017-10-11

  • 骨膜在牵拉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陆有文【摘要】骨膜是一层坚硬的结缔组织,覆盖在除关节外的骨表面,其外层富含非常紧密的胶原纤维、血管和神经,内层为成形层,胶原纤维较为粗糙,含有细胞。生长中的骨膜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可参与骨的生长、增生和修复。本文将对骨膜在牵张成骨过程中骨膜的研究展开综述。【关键词】骨膜;牵张成骨;结缔组织;生长【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2牵张成骨是一种为了延长骨骼的内源性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将骨骼切开,在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9

  • 骨膜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修复兔大段尺骨缺损的研究
    发育和再生依赖于骨膜,其中骨膜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可通过膜内成骨的方式促进体内新骨形成[10]。鉴于此,笔者假设MSC、骨膜及PLGA有较好的成骨能力,联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种子细胞、组织支架及骨膜各自的优势,因此,笔者研究MSCs/PLGA /骨膜对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兔尺骨骨缺损修复的能力。1 材料和方法1.1 PLGA支架的制备使用致孔剂浸出法制作多孔PLGA支架(丙交酯乙交酯的摩尔比50∶50,分子量75000)[11],使用明胶微粒作为致孔剂。将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7期2017-08-06

  • 骨膜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80)·综述·骨膜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沈其晓,于化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0)骨膜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在组织器官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骨膜蛋白是由邻近癌细胞的基质细胞所产生。骨膜蛋白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整合素相互作用,通过激活PI3-K/AKt、AKt/PKB、FAK信号通路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及转移,并诱导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骨膜蛋白

    山东医药 2017年6期2017-04-06

  • 骨膜在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256600)骨膜在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付繁刚,张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山东 滨州 256600)骨膜是被覆在骨表面(除关节外)的结构复杂而有序的结缔组织包膜,含有多种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和丰富的血管,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自从骨膜成骨的理论被提出后,人们不断对其在骨组织修复(骨折、骨缺损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即对骨膜在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科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骨膜的解剖与成骨方式1.1 骨膜的结构 骨膜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10期2017-04-02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
    上蔡协和医院采取骨膜移位法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骨膜移位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骨膜移位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4.7%,高于短肌腱移位组的83.9%(P骨膜移位法;短肌腱移位法;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踝关节受到外部较大暴力,其邻近韧带较易发生损伤,同时踝关节较易出现脱位以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所以踝关节骨折患者对骨折固定和复位质量均需要较高的要求[1]。本研究通过比较短肌腱移位法和骨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2-20

  • 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一例
    素,许 洋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一例李岩,王砚宁,王红素,许洋骨膜增生厚皮症临床资料图1 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患者面部、手及下肢表现患者,男,55岁。主因双下肢肿胀50余年,于2012年6月就诊。5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指、足趾末端肥大,双侧腕、膝、踝关节肿胀,无红、肿、热、痛,双下肢活动逐渐受限;30余年前面部皮肤渐增厚,出现深皱纹,鼻端变大;2个月前双小腿出现水肿性红斑伴渗出,在外院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双小腿肤色变成暗红至黑色。否认有结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12-06

  • 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临床研究◇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骆媛媛,瞿华,王行,魏慧丽,吴婧,段阳,刘丹,邓华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重庆400016)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肥胖及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血浆中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探讨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的关系。方法8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T2DM组)和78例糖耐量(NGT组)正常个体以体质指数(bodymas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5期2016-10-25

  • 外源性CGRP诱导糖尿病大鼠膜性成骨的实验研究
    组织内主要分布在骨膜的等骨代谢活跃区[2],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作用于相应靶细胞来完成骨生长、正常骨代谢调控过程[3]。糖尿病性骨病的关键在于骨组织的修复重建,而骨膜是受神经支配的覆盖在所有骨骼表面的成骨器官,高度血管化并含有骨祖细胞,是骨膜成骨及骨生成与改建的基础[4]。外源性CGRP诱导糖尿病大鼠骨膜血管膜的修复以促进骨重建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外源性CGRP 对糖尿病大鼠骨膜微血管结构和骨祖细胞的影响,从改善微循环促进膜性成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4期2016-08-06

  • 骨膜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0)·综 述·骨膜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赵佐芳1,刘 英2综述,王大庆3△审校(1.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学系,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四川南充 637000;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四川南充 637000)骨膜蛋白;肿瘤;上皮-间质转化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或PN)最早是Takeshita等[1]在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的cDNA文库中通过减法杂交和微分筛选技术发现和鉴定的一种新型骨黏附分子,主要由

    重庆医学 2016年32期2016-03-27

  • 鹿生茸区骨膜不同部位生茸潜力的研究进展
    鹿茸再生与生茸区骨膜不同部位的生茸潜力。1 鹿茸再生1.1 鹿茸再生过程鹿茸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可以完全再生的附属器官,每年都可以周期性地再生。鹿茸的脱落和完全再生是在鹿头部永久性的骨桩即角柄上进行的[6,7]。当鹿将要进入青春期时角柄开始萌发,每年春天,骨化了的鹿茸即鹿角由角柄上脱落,触发了鹿茸的生长发育周期。鹿角脱落后,角柄顶端留下的伤口在几天之内完全愈合,而且几乎不留伤疤。愈合伤口的皮肤不同于角柄皮肤,有光泽且毛发稀疏,这种皮肤被称为茸皮。随后,鹿茸在茸

    特产研究 2015年2期2015-03-24

  • 髂嵴人字式取骨术的临床应用
    嵴前部取骨组(即骨膜下电刀剥离后凿取骨板,术毕分层关闭伤口)共46 例,男性30 例,女性16 例,年龄17~59 岁,平均31 岁。术中出血统计约120~200 mL,平均155 mL;手术时间长30~50 min,平均39.4 min。1.2 手术方法 沿髂前上棘后方髂嵴2.0 cm作一切口,此切口恰位于躯干肌肉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在髂骨嵴上的附骊点之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沿髂嵴骨板正中电刀切开,骨凿沿髂嵴呈“人”字形带骨膜凿下,沿内板或外板的骨皮质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3-20

  • 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的诊治分析
    000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多见于产伤、坠落伤,因骨膜或颅骨的血管破裂所致,易钙化、骨化,临床上较多见。2010-01—2012-05我科收治或到儿科会诊18例颅骨骨膜下血肿包膜钙化、骨化患儿,就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7~78 d;产伤13例,坠落伤5例;血肿包膜部分钙化、骨化16例,血肿包膜全部骨化2例。1.2治疗方法对18例新生儿及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患儿采用如下治疗方式:血肿包膜部分钙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期2014-01-23

  •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诊断
    300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颅骨骨膜下损伤性出血,血液积聚于颅骨与骨膜之间,受颅缝的限制,其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1%[1]因产伤所致,大部分可自行吸收,血肿发生钙化者少见。早期易误诊为头皮血肿或帽状腱下血肿,中晚期有可能误诊为颅骨骨病或颅脑畸形。本文回顾性分析51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资料,并观察了解血肿的病理演变与头颅CT轴位平扫的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或者随访证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2期2013-11-21

  • 鼻内镜下应用多层组织修补复杂鼻中隔穿孔
    内镜下用游离乳突骨膜+耳屏软骨+转移带蒂的上颌窦前壁肌骨膜瓣修补比较大的或反复手术失败的修补比较困难的穿孔,均获得成功,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13例鼻中隔穿孔较大、修补较困难或修补手术失败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8~50岁,平均34岁。医源性8例、外伤性2例、自用中药腐蚀伤2例、因吸食毒品损伤1例。鼻中隔穿孔前后径1.1~1.9 cm,上下径0.8~1.3 cm;其中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4期2013-03-02

  • 鼻内镜下鼻甲骨黏骨膜切除术治疗36例慢性鼻炎疗效观察
    内镜下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治疗36例慢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6~52岁,平均40岁。病程2~18年。均有双侧持续性鼻塞;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流涕26例;伴头痛22例;闭塞性鼻音32例;咽干26例。1.2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 鼻内镜检查:下鼻甲黏膜肥大,尤以下鼻甲前端和后端游离缘为甚,探针轻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对减充血剂不敏感。CT显示:双下鼻甲骨增生,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1期2013-01-22

  • 兔胫骨骨膜下注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的研究
    100191)骨膜由纤维层和生发层两部分构成,生发层含有大量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骨膜移植作为修复软骨缺损的常见术式之一已有多年历史[1,2],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以整体移植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膜生发层厚度及干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3],是导致骨膜移植修复软骨损伤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促进骨膜生发层干细胞的增殖,增强其成软骨能力,成为移植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实验已证实,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年9期2012-12-31

  • 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
    究)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方三高,印洪林,袁 菊,史玉振,陆珍凤,肖 蔚,于 波,季学满,周晓军目的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骨膜反应影像与病理变化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文中观察CB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变化,为肿瘤诊断提供病理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C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重点观察骨膜反应的基本病变。结论67例中32例出现骨膜反应(47.8%),发生在长骨25例,扁骨7例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8期2012-12-25

  • 皮肤骨膜肥厚症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10405)皮肤骨膜肥厚症临床上比较罕见,病因不明,多与家族遗传有关,随着对本病的逐步认识及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国内外相继出现一些报道。本文就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4例病人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皮肤骨膜肥厚症的X线特征、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以免漏诊或误诊。1 资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的4例患者。4例均为男性,1人年龄为27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11期2012-02-10

  • 疲劳骨折的X线诊断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平行状11例,扁丘状4例,不规则1例,骨皮质增厚1例。14例可见清除或模糊的骨折线影,8例胫骨中上段内侧骨折线以下骨膜反应范围大于骨折线以上骨膜反应范围,而外侧相反。13例骨膜反应与骨皮质间有线状透亮影,9例局部骨髓腔有带状高密度影,1例骨髓腔狭窄。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疲劳骨折最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结合病史及特有的发病部位和影像表现,大多可以正确诊断。骨;疲劳性骨折;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与各类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12-08

  • 鼻中隔黏骨膜瓣一期修补眼眶部分缺损
    利用部分鼻中隔黏骨膜瓣一期修补,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2004-06~2010-01对鼻腔鼻窦肿瘤并周围骨质破坏的9例患者,均经鼻侧切开;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筛窦黏液囊肿和1例眶内皮样囊肿,已在内镜下经筛窦开眶切除肿瘤。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局部骨质缺损采用鼻中隔黏骨膜瓣修补。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34~61岁,平均49岁。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鼻窦CT确证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眼眶肿瘤者术前经CT了解肿瘤的位置、深度及其与重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期2011-06-08

  • 骨膜增生厚皮症5例分析
    州 510317骨膜增生厚皮症5例分析陈秀萍 陈 延 吴政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317目的 通过探讨骨膜增生厚皮症的临床和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5例资料完整的骨膜增生厚皮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5例均行胫腓骨、尺桡骨、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双手、双足对称摄片及胸片检查,3例摄头颅平片。结果 临床表现为四肢粗大、杵状指(趾)、皮肤增厚、额部皮肤皱纹脑回状加深伴油汗;X线特征性表现为:四肢骨多发对称骨膜增生,以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6期2011-06-07

  • 不同内固定方式对狗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血供为目的,设计骨膜外直接和间接两种内固定方式,与常规骨膜剥离骨膜下内固定组对照,探讨骨折愈合机理,比较它们对骨折愈合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20只杂种家犬(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皆为雄性,体重 16±3.1kg。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A(间接骨膜上组),实验组 B(直接骨膜上组),常规对照组(直接骨膜下组),样本n=4,对照组=2.在下颌骨体部造成颊舌侧贯通性完全性骨折,均完整保留骨膜。1.2 方法实验组A保留骨膜上1.2mm空隙,行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3期2011-04-25

  • 不同频率冲击波促进兔管状骨成骨的实验研究
    率冲击波对管状骨骨膜、骨皮质作用仍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对兔胫骨中段外侧施以不同频率的冲击波处理,观察不同频率的冲击波对正常骨膜及骨皮质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冲击波治疗仪:39只(78例后肢)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月龄,体重2.15~2.5kg,在普通级条件下饲养。3只为正常对照组,36只为实验组。冲击波治疗仪(shock wave therapy instrument) 生产厂家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年1期2010-11-17

  • 前臂骨间掌侧动脉腕背支桡骨骨(膜)瓣治疗尺骨骨不连5例
    解剖分离出其桡侧骨膜支,结扎其余分支,根据尺骨骨缺损范围而切取的带有桡骨远端骨皮质及骨膜的骨瓣。将血管蒂及骨瓣顺行翻转向上穿过骨间膜进入尺骨骨不连病区,骨瓣嵌入尺骨骨缺损间隙,骨膜与周围软组织缝合,常规普通钢板内固定骨折端。本组5例桡骨骨(膜)瓣最小为2.5 cm×1.5 cm,最大为3.0 cm×2.0 cm,血管蒂长4~5 cm。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患肢用长臂石膏托固定。2周切口拆线后,改用前臂夹板固定直至骨折临床愈合。5例均获随访1~2年,均于术后3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