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拓展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2020-10-20 13:19毛春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笔者

毛春晖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231)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上海是试点之一。该《通知》在已有试点工作基础之上,对以旅行参观为主要手段的校外教育活动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通知》所面向的学生限于普教系统的小学、初中、高中3 个阶段,尚未将职教系统纳入其中。笔者自2015年开始承担学校中高/中本贯通班语文教学工作,借鉴普教“研学旅行”的做法,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拓展活动。该文即针对三四年来的探索与反思稍做总结,抛砖引玉,以俟后来诸君子。

1 指导思想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而学校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中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两部分,语用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人文素养包括传统文化、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见图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定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和应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4 个方面。两份“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内核一致。结合当前时代要求,人文拓展活动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为基准,同时参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而展开。

图1 上海市中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图

2 具体做法

2.1 主要形式

人文拓展活动主要包括景观参访、课外阅读、课题研究、人文纪录片及热门电影的观看等形式。

2.2 前期准备

(1)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授课计划特意安排“语文的学法”作为第一课。让学生分享过去多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收获、困惑,甚至痛苦之处;讨论语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语文,什么样的方式有效等问题;最后给予若干自学指导:大量阅读、各种形式的练笔、关注社会热点、参观各类景观等,给人文拓展活动埋下伏笔。

(2)留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景观参访”这一形式为例,在史前时代,上海就有早期人类的活动。春秋时代,上海属于吴国,战国时候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也因此得名为“申”。秦汉至唐宋时期,有“二陆”,有赵孟頫,元代则出现了对中国纺织业影响深远的黄道婆。明清之际,“松江府” 经济富庶,闻名天下,人才辈出。到了民国,上海更是沧海横流,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这给上海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如龙华寺、醉白池、文庙、黄道婆墓、中共一大会址、四行仓库旧址等。笔者平时注意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并利用节假日,按图索骥,实地踩点参观,获取第一手资料,留意开放时间、交通情况、主要看点及其他注意事项,汇总成资料库备用。

2.3 过程方法

人文拓展活动持续时间长,有班级开展了3年,直至毕业。该班在实施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3 个阶段。

2.3.1 活动初期:动员与指导

布置拓展活动任务之前,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动员和指导。

比如,景观参访任务之前,笔者从资料库中调取相关信息,和学生分享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兴趣。不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抑或是随迁子女,学生们生活于斯、学习于斯,对他们而言,上海就是家乡和故土。但问起对上海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却只能说出外滩、东方明珠等景点。在认知欠缺的情况下,开展活动之前,进行动员与激励是有必要的。

景观参访活动最初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利用周末,师生一起参观了马当路的中共一大会址、陕西南路的丰子恺故居和华泾的黄道婆墓等。在参观过程中,笔者注意引导,补充相关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后来,景观参访成为常规作业,学生自主完成,而之前与教师一起参观过的学生,相对有经验,在学生自主参观的最初阶段,能起一定的示范作用。

开展其他活动之前也是如此,比如,课外阅读,笔者会反复向学生灌输“不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理念,联系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推荐阅读书目。

2.3.2 活动期间:策略与方法

(1)课内与课外相融。

笔者尽量让文人拓展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勾连。

学校中高中本贯通班级所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其中不少篇目和上海的景观有关,比如,一年级课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提到的北四川路就在现在山阴路鲁迅故居一带;二年级有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文,而华山路有蔡元培先生的故居;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 两篇为左联五烈士而写,五烈士行刑场所至今还保存在龙华烈士陵园,多伦路现有左联纪念馆。这类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景观是指定必去的。

每学期的授课计划一般安排5 次左右的“拓展与写作”课,主要用来观看纪录片,并完成相关作文。这些视频多为人文—历史类,且与课文相关。比如,纪录片《风追司马》《苏东坡》《郁达夫与他的母亲》《昆曲六百年》等,都是在学习课文《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前赤壁赋》《故都的秋》《昆剧的故事》等之后,和学生分享的。这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在介绍背景知识、挖掘人物内心和解读作品内涵方面,能提供全面具体又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完成的作文质量也较好。《朝花》师生文集就收录了学生习作《司马迁之我见》一篇。

笔者也尝试过其他方式,让拓展活动融入课堂教学。2018年暑假作业有一项是作文,一是考察自己感兴趣的地名,将研究所得写成一篇作文;二是考察上海或老家的水果或其他特产,用文艺性笔调,进行介绍。该作业二选一。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因为那学期学过关于地名实地考察的《石钟山记》和关于荔枝的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两项作业是对课文的仿写,也需要实地考察,收集资料。

(2)原则与变通互补。

①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并行。人文拓展活动主要由笔者策划,在安排具体任务之时,推荐相关景观、视频、书目等,但也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比如,景点参访一般安排在周末、长假和寒暑假,是作业的一部分,但所去的地方并不限定于笔者的推荐。2017年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学生或结伴或独行,有的去了笔者推荐的龙华寺、文庙、孙中山故居、蔡元培故居、鲁迅公园等,有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了陶行知纪念馆、张闻天故居、陈云纪念馆及故居,也非常好。

课外阅读方面,笔者推荐了《西游记》《堂吉诃德》《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等文学名著;热门电影方面,推荐了《芳华》《我不是药神》《寻梦环游记》等。建议不是强行,推荐不是必须,笔者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喜好。有的学生爱看《人间失格》《白夜行》等小说,有的学生更爱看《奇迹补习班》《捉妖记》等电影,笔者根据观后感的质量,同样给予正面且积极的评价。

2017年,根据当前社会现状及学生情况,参考网络资源,笔者设计了8 个研究课题:齐桓公之死的教训、基督教产生的原因、考古和盗墓、上海石库门调查、环保生活、天才与疯子、如何摧毁学生、读书的意义。学生分为8 组,自行分工协调,查资料,执笔成文,最后完成了8 篇小论文。在此过程中,笔者没有给予过多指导。

②弘扬传统与吸纳外域结合。人文拓展活动自足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上海本土文化。但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在传承弘扬自身传统的同时,应眼观八方,海纳百川。比如,2017年6—10月,大英博物馆100 件文物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这100 件文物从大英博物馆800 多万藏品中精选而出,时间跨度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 万年,横跨五大洲,讲述了全人类的文明历程。笔者布置当年暑假作业时,将该展览列为必须完成的参观项目,要求学生做笔记,记下感兴趣的展品名字、来自地域,以及背后的故事、价值、意义等,做成PPT 上交。

③互动与反馈畅通。

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未交者及欠佳者,跟踪询问;每一份作业都尽量展示出来,质量好的作业,着重介绍与分析,不吝赞美与奖励。看完《中国远征军》后,一位学生的感想如下:“我觉得自己仿佛正从血与火的战场中归来,带着中国军人的无畏与豪迈归来,带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归来! 古来征战几人回,勿忘中国远征军! 壮哉,老兵不死! 悲哉,中国远征军!”字数不多,但情感真挚且刚武有力,令人非常感动,笔者将自己珍藏的《老兵不死》画册赠送与他。每次反馈作业情况时,学生都很期待,师生关系融洽。

2.3.3 活动验收:作业与成果

(1)完善“我的人文足迹”表格。笔者制作了一份“我的人文足迹”表格,包括时间、地点及简短的感想印象等项目要素,要求学生不论进行了何种形式的拓展活动,不论是课外阅读、景观参访,还是观看了热门电影和纪录片等,都要填写到该表格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之时,发现自己参与过那么多的拓展活动,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2)用PPT 整合照片、景观信息及观后感。每次景观参访之后,学生做一份图文并茂的PPT,有景观的照片、介绍及观后感。为避免造假,要求学生在PPT 里放一张自己和景观的合影。不论PPT 质量如何,每一份都会展示出来,全班人一起欣赏和点评。每次分享的时候,学生都很兴奋,也很认真,课堂氛围活跃。

(3)用规范优雅的书面语记录和书写。书面语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不论是“我的人文足迹”里的简短感想,还是PPT 里与照片匹配的文字介绍,抑或是观看纪录片之后的作文,以及课题研究之后的小论文等,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入学到毕业,经过3年的积累和沉淀,这些文字最终结集为《朝花》师生文集。学生拿到印有自己的名字与文字的小册子时,很感动,也很感激。这是一份别样的毕业礼物。

3 问题与反思

过去三四年的人文拓展活动,笔者摸着石头过河。回首反思,主要在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活动过程之中,因考虑不周而出现过纰漏。在今后的人文拓展活动中,每一次行动之前,应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比如,让学生参与规划,集思广益;活动采用何种形式,呈现方式如何,根据具体任务,预先设定;细分工作任务,用认领的方式,学生负责到底。

(2)丰富人文拓展活动的形式,比如,增加资料收集、人文宣导、民俗体验、竞猜竞技等项目。目前活动成果展现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字、照片、PPT 为主,今后可以增加视频制作、绘画创作、演讲朗诵、诗歌创作,尽量让活动活泼有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些需要认真考量和规划,也需要和同事们通力合作。

(3)中职语文的人文拓展活动应体现职教特色。学校以“工业技术”立校,而上海是我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重镇,工业方面的人文资源亦相当丰富。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至今尚存于龙华东路;沪东造船厂的前身是马勒机器造船厂,尚存马勒别墅;日商的东华纱厂旧址被改造为长阳创谷;光复西路还有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除了景观参访应适当增加这些人文资源,其他形式的拓展活动也应考虑到学生专业,努力为专业课程服务。

(4)人文拓展活动虽然做到了与语文课堂教学勾连,但贴合得还是不够紧,稍显零碎。人文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参与过人文拓展活动之后,学生是否出现梯度性的进步?体现在哪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出现了何种变化?……这些方面的思考和总结工作不够深入,这是今后人文拓展活动务必需要加强的地方。

4 结语

教书育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从教者、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都是这浩繁工程的一部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途遥远。虽然人文拓展活动目前还存在种种不足,但笔者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笔者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老师,别走……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