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泰山文化为例

2020-10-20 13:19白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泰山留学生活动

白雪

(泰山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使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确立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而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地域文化则是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社会文化的全方位推广,有利于加深对外汉语教学的社会人文特色,帮助来华留学生缓解文化冲突 (culture shock),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泰山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被誉为“东方文化宝库”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具应用价值。

1 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相比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关于地方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多在2000年后。姜红(2005)、程书秋(2008)、陈洪英(2010)、陈凤华(2011)等学者从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地域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学必要性,芮嵘、荆亚玲(2012)则认为最容易让留学生感受到文化差异的方面就是地域差异,由此引发的交际障碍成为他们最普遍的障碍之一。学者们认为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复杂多样决定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地域文化的导入。在导入的地域文化内容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应该引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方面如语言文化、习俗文化、民间艺术与传统戏曲等,但要针对学习者目前或将来在交际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域的教学内容,不能妄想有“普适性”的内容存在。

在地域文化中,方言教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丁启阵、魏贺等学者皆认为方言教学应当被重视,但关于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对外汉语中的方言研究也仅仅是浅尝辄止的讨论了汉语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上,并没有深入到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以及在方言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方面涉猎较浅[1]。

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对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成果颇丰,但仍然存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或不进行地域文化的导入的问题。以泰山文化为例,驻泰高校还未系统、有计划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泰山文化的导入,单纯的泰山参观实践活动也没能有效地和汉语教学结合起来[1]。

2 泰山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该次调查旨在了解驻泰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及对泰山文化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态度,从留学生对泰山文化的了解情况、对泰山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态度和对参加课外文化活动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入手,收集汇总留学生的意见,并对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该次调查对象是某驻泰高校30 名留学生,发放问卷30 份,回收27 份,有效问卷27 份。调查结果如下。关于留学生对“泰山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

表1 留学生对泰山文化对了解情况调查统

由表1 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泰山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其中仅有7 人对泰山文化“了解一些”,超过74.0%的留学生对泰山文化不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就有6 名;但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留学生愿意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泰山文化,有7 名学生对泰山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明确选择了“非常愿意”,仅有4 名学生对泰山文化兴趣不大,“不愿意”了解。

根据表2 可以看出,留学生虽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缺少实地参观的机会),但仍然对泰山文化抱有浓厚兴趣。首先,“民以食为天”这一中国俗语同样适用于外国留学生,在8 种泰山文化中留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泰山当地的特色美食;其次,可以切身体会的文化如泰山名胜古迹学生也非常关注;除此之外,驻泰高校留学生多倾向于了解有利于日常交际、学习的泰安方言和泰山相关文学作品。

表2 留学生感兴趣的泰山文化调查结果统计表

2.1 关于“泰山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调查统计

由表3 可知,超过7 成以上的留学生是愿意在课上接触泰山文化的,仅有7 人对教师在课上是否融入泰山文化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听力课中接触到泰山文化;而口语课、写作课、阅读课中,分别有22 名、18 名、13 名留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到泰山文化;选择综合课的人数最少,仅有5 人。

表3 留学生对课堂融入泰山文化对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2.2 关于“留学生参加课外文化活动”调查统计

在表4 中,超过半数的留学生认为学校平时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太多,9 名学生觉得很少,仅有3 名学生觉得很多;而在自己参加课外文化活动方面,4名学生表示几乎每次都参加,8 名学生表示经常参加,9 名学生选择很少参加而6 名学生则从未参加过。

表4 留学生参加课外文化活动调查结果统计表

通过表5 可以看出,如果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泰山文化的课外活动,8 人会觉得非常感兴趣并且非常愿意参加,10 人觉得还行也愿意参加,8 人没有什么感觉,参不参加无所谓,1 人是完全没兴趣也不想参加。

2.3 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泰山文化是可行的,但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泰山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度较低,留学生虽然对泰山文化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正规的渠道和契机去了解,因此驻泰高校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入相关的泰山文化,加强泰山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推广力度、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3]。

表5 对带有泰山文化特色的课外活动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其次,在课程活动设置方面,驻泰高校的文化课程、文化活动设置普遍不足。目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地域文化相对规范的途径依然是通过学校的文化课程和活动,而目前为止调查的驻泰高校对文化课程和文化活动设置方面比重不足,高校应该更重视文化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等方面适当地加大文化课程特别是泰山区域文化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4]。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兴趣有的放矢的介绍泰山文化。通过问卷调查,将泰山风景名胜、民间故事、泰安方言等可以切实体验并影响其日常交流的地域文化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传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不同的课程引入相应的文化内容;但如泰山美食这类不适合在课堂进行现场展示体验的饮食文化则应当放置在课外文化活动中进行。

除此之外,课外文化活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百闻不如一见”,课外活动是让留学生直面泰山文化的最好途径,驻泰高校要注重文化活动在普及文化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活动目标,充分利用泰山文化资源举办文化沙龙或文化交流会,让每次的活动都有意义、有特色,使得留学生通过活动真正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5]。

3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泰山文化传播策略

3.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地域性教学意识和地域文化意识

“进行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树立地域性教学意识和地方文化意识。”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大部分教师本身就缺乏地域文化意识,更遑论为留学生教授相关知识。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提高地域性教学意识和地域文化意识,如何借助课本中的中国文化引入泰山文化,继而实现在语言教学中传播泰山文化,这就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中国主体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还要熟悉和热爱本地域的泰山文化,这样才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传播泰山文化,进行真正行之有效的地域文化教学。

3.2 结合语言教学多角度展示泰山文化

结合语言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了解喜爱上泰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避免学生在进行实际交流时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偏误。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开展阶段性文化教学,对于汉语水平较弱的初级班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物展示、音频影像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其直观接触物质形态的泰山文化,从而提高对泰山文化、中国文化和汉语知识的兴趣;而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中高级班学生,教师则可以采用沉浸式教学法,通过讲解相关的泰山民间传说故事、当地历史、泰山文学作品等向学生科普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知识,理解中国文化内涵。

3.3 加强留学生体验优秀泰山文化的实践活动

要充分利用驻泰高校身处泰山脚下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多进行实地的参观体验[6]。泰山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游览泰山可以了解许多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文字等内容。绵延巍峨的泰山雄姿、使人流连忘返的彩石溪、庄严神圣的封禅大典、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而不同”的宗教理念、历史悠久如岱庙、天街的泰山建筑、首屈一指的泰山摩崖石刻等,都会使留学生对泰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情。这种“以留学生兴趣点为起点,以点带面”的文化教学,既有利于避免对留学生的“文化冲击”,减少“文化休克”现象的出现,又有利于挖掘留学生对区域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将文化教学中的地域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能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与体会更为深刻,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客观发展角度升华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在品质,并全面打造对外汉语教学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与推广功能[3]。同时还可以降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难度,提高适应能力,还可以更全面地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从而进一步推进泰山文化对外的影响力,为推进泰山的对外交流做出切实可用的贡献。

猜你喜欢
泰山留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