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对旅游消费潜能发挥的影响
——基于中原经济区的分析

2020-10-22 03:38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通达经济区中原

赵 华 副教授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9)

中原经济区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及3个市辖区、县,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市场潜力较大。随着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网络不断形成,整个区域逐步进入了3小时高铁圈,对刺激区域旅游消费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高铁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无疑是践行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力。但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竞争力仍然不高,旅游消费潜能也亟待挖掘和释放。

高铁开通对旅游潜能影响作用的表征

增强游客可进入性,为旅游潜能创造更强内生动力。从旅游出行便利性的角度来看,高铁的开通,无疑是缩短了游客到目的地的时间,为游客的双休日和小长假等短期旅游出行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从而增强游客出行的积极性。一般一个大中城市周边的200公里半径内,城市居民双休日和小长假出行旅游的频率相对较高,而高铁的开通使得这200公里范围的出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左右,形成了“1小时旅游圈”。从中原经济区高铁网络来看,以河南郑州为中心向外辐射了郑合高铁、郑渝高铁等重要高铁线路,目前中原经济区已逐步进入了3小时高铁圈,北京到郑州约2小时高铁时程。高铁的开通,为中原经济区吸纳辖区范围,以及周边城市的客源流入提供了重要的便利,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旅游消费潜力。

促进传统休闲旅游方式转变,为旅游潜能提供现实支撑。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对旅游的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最为突出的就是利用高铁的出行便利,开展周末休闲游。高铁工具的出现,可以通过为出行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引导居民更多的短期旅游度假活动,而不是传统地仅追求单次长时间的旅游度假。换个角度,正是由于这样的趋势日益显著,便引导相关旅游服务提供者围绕这一趋势而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特别是开发适合短期休闲度假旅游的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从而转化为出行旅游的“动能”。

增强旅游投资吸引力,为旅游潜能带来更多供给效应。旅游投资的进入存在着一定的门槛,以往由于出行条件的限制,许多目的地的游客可进入性都明显受到限制,从而也失去了一部分隐性游客,这也导致投资者对当地旅游的投资大打折扣。高铁开通后,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所在地的游客可进入性有实质性的增强,于是也提高了投资者投资旅游项目的积极性。根据供给效应,旅游投资的不断深化,可以供给更多、更新的旅游产品,这也为新的旅游消费提供可能,即增强了全社会的旅游潜能。

理论模型建立

(一)高铁通达性模型

高铁通达性主要可以通过高铁效应中的时间属性来衡量。结合相关研究,本文将一个城市的高铁通达性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游客从所在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时间距离,第二是城市承载旅游交通所耗费的等待拥挤时间,因此应根据高铁时刻表中的平均时间进行估计。高铁通达性的模型如下:

表1 中原经济区各城市高铁通达性的测算结果

其中,Ai表示中原经济区中第i个城市的高铁交通通达性指数,数值越低则表示通达性越强。Tij表示高铁交通网中城市节点之间的加权平均时间距离。本文对高铁枢纽站点和市其他站点分别设置权重为2和1.5。由此,我们便可以根据一个城市内各站点按照等级法和加权平均法测算出平均时间距离。Mj表示第j个节点城市的质量水平,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该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的指标。

(二)旅游消费潜能模型

用带有区位优势潜力因素,包含旅游消费实力和高铁开通带来的时间距离缩短效应变量,构建旅游消费潜能模型:

其中,Pi表示第i个城市的旅游消费潜能指数,数值越高则表示潜能越大。Cj表示其旅游消费实力,采用该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总额作为指标。Dij表示从客源地j到目的地i的成本,这里涉及到高铁开通后的旅游促进效应,因此用时间距离表示更为合适,具体采用高铁交通网中城市i和j之间的加权平均时间距离表示。a为距离摩擦系数,本文取值为2。n为到目的地i的有效客源地数目,为简化分析,选定以i城市市政府所在位置为中心,3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寻找到目的地i的有效客源地。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年,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为样本,其中,2010年中原经济区范围内普遍未通高铁,可以作为对照。研究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所在省的统计年鉴,以及全国铁路运行时刻表。在寻找有效客源地时,300公里半径范围通过谷歌地球软件测量。

实证结果分析

(一)高铁通达性的变化测度

基于高铁通达性的模型,测算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的高铁通达性指数,并根据指数测算高铁通达性的变化幅度,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来看,2010-2018年间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的高铁通达性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无论是从2010-2015年,还是2015-2018年,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的高铁通达性指数都是增长的。计算30个城市的平均值可以得到,中原经济区的高铁通达性指数从2010年的1.914上升至2015年的3.865,然后又上升至2018年的5.636,2010-2015年该指数的增长量为1.951个点,增长率为101.9%;2015-2018年的增长量为1.771个点,增长率为45.8%。

选取2015年高铁通达性、2015-2018年高铁通达性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对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进行聚类。结果发现,郑州和许昌两市同属第一类,这两个城市的高铁通达性本身较高,且2015-2018年期间的高铁通达性变化量和变化率都较高。这两座城市高铁贯穿性较为显著,本身拥有较高的交通基础,而且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对两地释放的通达性效应也相对显著。归于第二类的城市有洛阳、新乡、安阳、商丘、济源和蚌埠,高铁通达性相对较高,且变化量与变化率也较高,但次于第一类。归于第三类的城市有南阳、焦作、开封和驻马店。濮阳、长治、淮北等13个城市归于第四类,本身高铁通达性相对较低,且提升态势较为有限。总体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之间的高铁通达性仍是有显著差异的。而且,对于经济区内诸如郑州、许昌等一批城市,即使其在2015年的高铁通达性已较好,但高铁不断开通,对这些城市通达性的提升作用仍然是明显的。

(二)旅游消费潜能的变化测度

基于旅游消费潜能的模型,测算30个城市的旅游消费潜能指数,并根据指数测算其变化幅度,结果如表2所示。

对照2010、2015和2018年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的旅游消费潜能指数可以看出,随着高铁的不断开通,所有城市的旅游消费潜能都得到一定的释放。对比2010和2015年可知,在高铁开通前,中原经济区的平均旅游消费潜能指数为2.462×103;而随着高铁的不断开通,到2015年平均旅游消费潜能指数提高至4.744×103。由此可见,在高铁开通前后,中原经济区的旅游消费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随着高铁班线的进一步开通,中原经济区的旅游消费潜能又得到进一步释放,2018年中原经济区的平均旅游消费潜能指数为7.988×103,较2015年提高了68.4%。据此我们可以基本发现,高铁开通对中原经济区旅游消费潜能的发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区域内的旅游消费潜能不断提高。

表2 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消费潜能的测算结果

从城市间比较来看, 2010、2015和2018年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旅游消费潜能指数的变异系数值分别为0.3818、0.2773和0.2408,变异系数逐年下降,说明了随着高铁的不断开通,中原经济区的旅游消费潜能有走向趋同的态势。在高铁开通前,即以表中2010年的数据为例,旅游消费潜能最大的5个城市分别为郑州、开封、许昌、邯郸和洛阳,旅游消费潜能指数均在3.3×103以上。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本身的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比较优越,特别是郑州处于中原经济区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在集聚旅游流和作为区域旅游中心方面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高铁不断开通,到2015年,中原经济区有22个城市的旅游消费潜能指数均在4×103以上,较2010年即高铁开通前有明显好转。

仍以2015年的数据和2015-2018年的变化量、变化率为指标序列,对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进行聚类。第一类包含郑州,当前以郑州枢纽为核心,已基本形成了“米”字型高铁网络体系,能促使其旅游进入性大大增强,加之郑州市内的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因而旅游消费潜能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第二类包含邯郸,首先邯郸具备了娲皇宫、广府古城等国家重点旅游资源,同时由于邯郸毗邻北京、天津等潜在游客集中地,高铁的开通可以为这批游客的出行提供很大的便利,从而也为邯郸地区旅游消费赋能。第三类包含许昌、安阳、平顶山、信阳、开封和洛阳5个城市,首先这些城市旅游消费潜能本身相对较高,同时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这些城市布局在高铁枢纽郑州附近,高铁的开通为释放旅游消费潜能打下了基础。第四类包含焦作、南阳、蚌埠和新乡4个城市,首先这些城市旅游消费潜能在中原经济区处于中档水平,其次在潜能增长量和增长率上都有显著突破。第五类包含聊城、驻马店、济源、三门峡、宿州、漯河、运城、菏泽、商丘和阜阳,总体上这些城市虽然旅游潜能的增长量不明显,但由于自身在2015年的潜能指数处于中游或者中下游水平,因而增长率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说这些城市得益于高铁效应,旅游消费潜能释放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第六类包含晋城、亳州、濮阳、鹤壁、邢台、周口、长治和淮北,这些城市旅游潜能指数本身较低,而且高铁开通对潜能释放的促进效应也相对不够明显。

研究启示

研究得到的启示如下:第一,要进一步发挥高铁对旅游消费的赋能作用。高铁开通对中原经济区旅游消费潜能的促进作用总体上是显著的,并且当前中原经济区城市群的高铁通达性正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因此要抓住高铁时机,加快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以进一步为城市的旅游消费赋能。第二,要妥善协调高铁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关系。虽然高铁开通对旅游消费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但限于不同城市高铁承载能级大有差异,且旅游资源禀赋也各有差异,因此发展旅游经济亦不能盲目追求高铁效应。地方政府在布局旅游点时不能盲目崇拜高铁,而应结合地方特色适度发展,否则容易出现空城效应。第三,要统筹兼顾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不同城市之间旅游消费潜能有明显高低之分,且高铁开通后旅游消费潜能的提升也并非群拥而上,因此容易加大局部范围的旅游虹吸效应而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以此要坚持旅游一体化发展,将中原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谋划旅游布局,打造跨城市精品旅游线路。

猜你喜欢
通达经济区中原
沁园春·赞中原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